送你一本书
〔散文〕
“送你一本书”
班祖恒
不久前,有个文学网站发起了“送你一本书”征文活动。这个征文活动让我想起了一位故人——我的老领导和良师益友石庭西先生。
石庭西先生是广西田阳县(现田阳区)那满镇人,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田林县工作,先在那比公社农业推广站,20世纪70年代末调到者苗公社农业推广站工作。
他的爱人杨老师也是在这个时候从八桂中学调到我就读的者苗中学任英语老师。者苗中学于1976年设立高中班,初中毕业后,我便成为该校的首届高中生。
1978年我高中毕业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后,父亲便与学校联系,让我到高二班插班补习,以备参加第二年的高考。那时英语是新开设的课程,也不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因此学校领导和科任老师并未硬性要求我们几个插班生学习英语,英语课我们可以自由复习其他课程。
石庭西先生是农学院农学本科的高材生,学过英语,在公社农业推广站担任站长,由于学校只有一位英语老师,杨老师外出开会学习的时候,校长便请石庭西先生到学校代课。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石庭西先生的。
1981年我师范毕业后,被学区安排到一个偏远的教学点见习,为了充实村完小毕业班师资力量,一年后学区把我调到一个村完小担任毕业班的老师,三年后学区又把我调到公社中心校任教。时值我百色农校毕业的朋友王福山在者苗公社农业推广站担任技术员,星期天或晚上无事时我常常到他那里聊天,石庭西先生家就在我这位朋友的隔壁,他便常常过来和我们一起凑热闹。由于同是文学爱好者,石庭西先生与我有很多共同语言,由此我和石庭西先生熟识起来。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兴起了一股文学热,受此影响,田林县的文坛十分活跃,涌现了一大批业余作者,有些作者在百色乃至广西还很有名气。当时几乎每个公社都有一帮青年醉心于文学创作,者苗公社也不例外,我师范的同班同学葛优良、同事黄文辉、朋友刘善生都是文学爱好者。
那时候,石庭西先生已提拔担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分管农业和宣传工作。为了推广农业技术,强化宣传工作,经请示公社的主要领导同意,公社便安排一定资金,购买钢板、刻字笔、蜡纸、油墨、纸张,创办了《新苗》油印小报。为了给文学青年搭建习作平台,小报还不忘安排文学一席之地。
为了编好小报,石庭西先生自任主编,邀请我和黄文辉等两三位在中心校任教的文学青年担任编辑,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亲自审稿,指导我们编辑、刻写蜡纸、印发。由于者苗公社编印《新苗》小报,设立文学版面,引起了县文化馆(后改由文联)出版的文学内刊《春笋》(现《田林文艺》)主编、作家黄辅民先生的关注,他不时抽空下乡辅导,使我们这帮文学青年受益匪浅,不时有作品在《春笋》发表。
这个时期,石庭西先生给予我很多教诲和鼓励,我的写作有了较大的进步。可以说,我后来成为一名业余作家,离不开石庭西先生的教诲和鼓励。
后来,石庭西先生先后调到县和地区工作,历任县科协副主席,县委办副主任,县纪委副书记,县委办主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常委、副县长,百色地区农业局局长,百色地区农办主任、党组书记,百色地区科技局局长等职。
石庭西先生不论调到哪里,也不论职位多高,他始终平易近人,不忘在者苗、在田林相识和一起共事的人,他常常把自己当作“者苗人”“田林人”,时常打电话给我们这些以前的同事或下属嘘寒问暖,了解我们家庭子女以及生活工作情况,鼓励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2016年,石庭西先生携家人到田林故地重游。得知消息,我便召集几位者苗老乡接待了他。席间,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班,我至今仍然坚持业余创作,你们年轻人更要坚持下去。”稍顷,他又说:“我正在写一部回忆录,暂名《我这六十年》,记录我从童年到退休这段时间重要的人和事,已陆陆续续写了一些。等书出版后,我送你一本书——我自己写的这本书。”
2020年临春节前的一天,退休后现居百色、回老家田林过春节的朋友韦君从百色回来,约见我后把几本300多页厚、书名叫《林园春秋——我这六十年》的新书交给我说:“这是杨老师让我转交给你的。她交待我说,其中你一本,其余的让你分送给县政协覃老副主席、县文联吴主席、县劳动局(现县人社局)黄老局长。”
我感到有些不解,明明是石庭西先生出的书,怎么是他的爱人杨老师交待韦君转给我们,而不是石庭西先生本身亲自交待呢?
韦君见我疑惑的样子,沉痛地说:“石庭西先生已在去年去世了,我虽然同在百色但当时并不知道。据杨老师说,石庭西先生临终前交待她,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的这本书托人送到田林,让你分送给他以前要好的同事或下属。”
听罢,我深感意外和悲痛!令我感动的是,想不到石庭西先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2016年对我说的“‘送你一本书’的承诺!”
此刻,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