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当然包括学习,但远远不只是学习
陶行知先生在《我的学校观》中,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他首先将学校理解为生活的中心,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也就是说生活当然包括学习,但远远不只是学习。学校从教师到学生,从校长到工人,每一个人都是教育者。
开始对这个内容感觉有道理,但不是很懂。李镇西老师却给我们举例说这么些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不但没有向生活靠拢,而是更加只注重知识了。“学校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24小时都围绕着考试分数转,学生更像是被设置了自动程序的机器人一样,早晨一睁开眼,从洗漱到跑操,甚至打饭排队,不但口中都念念有词地背诵相关知识,而且所有行动都规定了精确到分的时间。中考或高考前,诸如‘百日誓师’之类的活动,更是把青春期的孩子煽动的热血燃烧、杀气腾腾:‘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
这样的“教育”剥夺了多少童年的幸福?扭曲了多少健全的灵魂,逼死了多少年轻的生命?只围绕考试,教育已经死了,学校也已经死了。
我也有自己的深切的体会。校长是不管德育的,校长是管“全面工作的”。而这个全面工作也有非常重要的,比如疫情防控,上级督查的紧,处分的严。因此严把校门关,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校门。全校大门一把锁,一把钥匙。因此能不出去就不出去了,要不进来也很麻烦。比如财经纪律严,出了事可能免职,坐牢。全校一支笔,管签“准支”的,有些事宁愿不做,也决不能做错。人的经历是有限的,管好这些事已经很不容易了。
至于其他工作有分管领导管,比如教学校长,他也不管德育,他是管教学的,德育有德育校长。教学成绩不好,是因为其他原因不行,比如说没有钱,比如说德育抓的不好等,总是有理由。教务主任也不管德育,他是管教学或者教研的。德育有德育主任;科任老师也不管德育,因为有班主任。班主任挣着班主任津贴,就是管学生的。学科教学是不管德育的,因为有专门的班会课,团队活动课。但这些课也是不管理德育的,更多的是在教学之外补两张图片,交了作业就行。德育自然就消失了。
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之外,好像也没有发现那个德育干部和学生谈心教育。因为干部好像就是上传下达的,不负责具体任务。更何况,工作虽然分的细了,但每个人的力量用到教育上的力量就小了。办着办着,我们就觉得的自己的力量很小,上不靠天,下不着地。能应对过来上级各种检查、评比,这些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和我们谈德育质量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风是存在的,但我们从来就看不见专门的风;我们看见的是长发的飞扬,是裙摆的飘逸,是树稍的摇晃,是湖水的颤动,是海面的起伏,是船帆的鼓胀……
盐是人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我们从来就不会专门去吃盐,我们吃的是回锅肉,是宫保鸡丁,是水煮肉片,是北京烤鸭,是成都火锅,是面条,是混沌,当然还包括各种美味的汤……
德育是存在的,但不应该有“专门的德育”应该有运动会、歌咏赛、读书活动、社会调查、徒步郊游甚至没有任何郊游的玩!当然,别忘了,还有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格教育;还有学校的每一位员工,包括门卫小伙,保洁阿姨和食堂师傅,都是德育者。
为什么即使在兴高采烈、眉飞色舞的神侃与狂聊过后,我们的内心反而会滋生出无比的怅然与空虚?因为我们真的没有形成对疾,我们只是在自说自话。没有产生交流与沟通,也没有产生真知和灼见。我们需要有一个共同目标,有一个共同愿景。谈的本质在于关心的是真正的真理所在,无论是那种对话,都是与自己的成长对话。昨天共读了《论对话》之后,我想起了《狂飙》中的安欣与高启强。高启强虽然能把反对他的人在短时间内拢络到身边来,那就是聊、辩、商的特点,而不是对话,用漫长的时间追求真理的对话。因此,我更喜欢陶行知先生的“学校以生活为中心”。
上一篇: 老师与学生应该相依为命
下一篇: 马不一定总是奔跑,还可以舞蹈……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