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我们的母亲

作者:黄泽宁 阅读:359 次更新:2023-06-19 举报

    母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家中五兄妹,她是最小的。她十九岁时便嫁入了一个贫苦的家庭,也就是我父亲的家。母亲当时生活艰难困苦,除了缺衣少食外,由于出身贫寒,还经常遭受左邻右舍的歧视。靠着父亲的呵护与关爱,她才得以一直走下去……

      母亲生育了六个孩子,可由于当时饥寒和医疗的落后,最终抚养成人的只有大妹、二妹、弟弟和我。从我记事时起,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干活,最后一个上床睡觉。每天凌晨,她点着当时的火油灯起床,然后到村边小河挑全家一天吃用的生活用水,挑完最后一担水的时候,东边的天空才露出鱼肚色。

       我四岁的时候,父亲到临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当民办教师,母亲艰辛地拉扯着我们兄妹。每天晚上,母亲总是点着那盏已经被熏得很黑很黑的火油灯,为我们补那些补了又补的衣服和鞋袜,这是一个母亲对儿女的真情表达。

承包责任田那些年,母亲起早贪黑,一个人默默地挑起全部农活的重担。秋收的时候,村里能干活的哥哥姐姐都随大人到田里帮忙收割,由于我和两个妹妹都还在村里小学读书,只有放晚学后才能匆匆跑到田里帮母亲搭把手。二妹年龄尚小,只会在田里玩闹,时而追逐蜻蜓,时而将学校学来的歌曲不着调地唱给母亲听,这时候母亲总仰着满是汗珠的脸颊对着我们三兄妹微笑。那段日子,我们总是踏着夜色回家,清凉的月光下,四个瘦小的身影,除了二妹外,每个人肩上挑着刚收回的稻谷,一个挨着一个,慢慢往家的方向走去,母亲跟在最后面。

母亲是穷苦人家出生,她经常帮助和她一样困难的左邻右舍。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按我们当地农村的风俗,各家各户用糯米加糖自制成甜沙糕,然后分发给自家孩子。母亲也做好了沙糕,分发时我却少了六块,只得两块。我气急败坏地喊道:“娘,凭什么我刚得两块沙糕,你偏心!”我冲出家门,跑到河边失声大哭。不知什么时候,母亲走到我身边,将我搂住,细声地说:“邻居李大妈今年生病,无法下田劳动,没有糯米做沙糕,过节了,他家三个孩子怪可怜的,我就把你的六块沙糕给了他们。你是家中的老大,要做好榜样,要学会帮助比我们困难的人。”母亲这番朴实话语让我铭记在心,影响了我的一生。

由于长期辛苦操劳,母亲时不时会发病,村里人叫做“晕眩”的病。每次发病时,母亲就躺在床上呻吟,痛苦得脸色苍白。当时没钱请医生,我们和父亲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给她搓背,其实那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吧,我们几兄妹除了用这种办法之外,就只有不停地哭……每次过了一个多小时,母亲慢慢醒来后,又拿着农具下田干活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从贫穷、落后奔向了小康。如今,我与弟妹们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各自生活在城市里。母亲也老了,满头银发,人也变得矮小,可她精神矍铄,还时不时地背着背包,与父亲一起往返在我与弟弟妹妹家之间,享受着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作者简介:黄泽宁,1970年出生,壮族,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就职于田林县教育局,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网》《中国文明网》《广西文明网》《广西日报》《右江日报》《百色新闻网》及《三月三》杂志等。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