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棵竹子的1998至2001年
比较集中的发表散文和小说(短篇)是从1996年以后。主要阵地有七、八家刊物,其中以《天津农民报》、《中学语文报》为主,标志是1998年出版了散文集《发现的日子》,这本散文集发行量不错,还获得了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该散文集获奖后,相对我自己而言,影响力的确不一般。为以后的关注率(主要是政府层面的)打下了基础。主要表现在:(1)我作为典型人物开始在本地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今晚报、天津日报、天津农民报、天津教育、新华社等媒体接受采访、介绍事迹。我的事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自己读书写作的成果;二是带动学生读书写作的成果;三是成立社团、创办刊物的成果;四是以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社会上的成果。其中最典型的是2000年,《天津日报》对我的事迹专门刊登了一个专版,引起社会关注,受到市、县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在采访过程中,乡党委书记、乡长亲自陪同。(2)有关我的文学作品评论,在多家政府级刊物出现。其中,出现最多的是《天津农民报》,更扩大了我在天津地区的影响力。(3)我的文学作品获奖奖级在提高,也比较公认,都是政府部门举办的,也趋于多样化(散文、小说、诗歌都有)。(4)由于藏书比较多,多次被乡、县、市政府部门评为精神文明家庭、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市县级优秀图书角、文化书屋……
1999年,我加入了中国诗人学会。2000年,我加入了《人民文学》作家协会。这都是国家级的文学艺术团体,自己的文学档次在提升。
从1997年至2001年,自己被特邀受聘于《大邱庄信息》,我主动提出不要高额报酬,只求在《大邱庄信息》上每期开办专版——乡土文学,更让社会对我刮目相看。大邱庄镇党委书记感动之余,特让我当主编——我可是还在教着学的不在现岗的主编啊。
这里,需要交待一个插曲:对于我到底是从政还是从文,在1995年从温州回来后,我专门和市报的几个编辑和一些关系要好的专家探讨过此事,他们针对我已取得的文学成绩,大部分主张我向文学发展。有关从政问题是个大问题,不便多叙。
上一篇: 我这棵竹子的1994至1997年
下一篇: 我这棵竹子的2002至2004年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