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背后”
编前:
独生子女的背后,触目惊心。老人拖累子女,子女撕心老人,家庭忧心忡忡,最终会导致社会不堪重负。当今虽说生育政策放宽,可面对住房、教育、医疗等压力,很多育龄夫妇望而却步,看来国家不出台更多鼓励支持育龄夫妇生育积极性的利好政策和相关生育制度,实难达到国家理想的人口增长目标,从而有效缓解家庭和社会的诸多压力和困扰。此文在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特推荐欣赏。
(编前语冯华加并推荐)
独生子女的 “背后”
文/杨秀兰
叮铃铃……叮铃铃……
楼上的电话铃声又响了,一位老人拿起电话问:是……是……儿子吗?儿子……好啊!……嗯,你放心 ,不……要老……老打电话,我……我和你妈在……在家挺……挺好的呀……
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
平房小院里传来了阵阵电话铃声,一位老太太对闺女说:“闺女啊!您爸的老毛病没有犯,你就……放……放心吧!……”
以上二位不同家庭老人与儿女通话的亲情话语,其话音里的孤独、激动、思念、无奈和凄凉则不言自明,只是老人难以向儿女倾说而已。
儿行千里母担忧
他是爸妈的独生子。
1980年出生,爸妈期盼他长得强壮,给他取名叫大壮。记得他上小学一年级值日打扫卫生时,一个叫栓子的同学,长得个子矮,把凳子放在桌子上有些困难,都是他帮他整理,栓子总对他说:大壮,你真壮!
大壮家住山东省泰安市,父母是普通工人,每月用微薄的工资,供应他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毕业。他在大连某大学毕业后也找了一份工作并成家立业。
踏入社会的第一天和成家后的生活历程,才体会到他爸妈的人生是多么的艰辛不易啊!虽说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也给这一代年轻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
大壮和他对象是在大连的一个企业电子厂认识的,对象家是河南某乡村,河南与山东相邻,他俩个同在一个外省又同在一个单位工作,感觉特别亲切,因为工作接触频繁,又加上相互有好感,两个人相恋了。
记得他俩结婚时,俩家亲人都来大连参加儿女婚宴,在那个热闹、欢快、喜悦的场景下,双方父母都眼泪汪汪,他俩明白:这是父母含辛茹苦将他们养大成人的欣喜之泪,其中也不凡有父母为我们结婚后,能否撑起这个家而心存顾虑之泪。因为两个年轻人,在外地工作,人生地不熟,只靠自己打拼,父母们的多虑是人之常情,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自古忠孝难两全
自从在大连工作成家后,大壮和妻子各自回家看父母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因通讯发展快,电话代替了回家,在繁忙的工作中,后来他给爸妈打电话也少了。
唉!可又谁知道,在老家的两位亲人生活是怎样的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俗话说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居家的爸妈偶尔接到儿女打来的电话,为了叫他(她)们在外地安心好好工作,亲人们只能说,爸妈在家挺好的,你们放心吧!
结婚几年后,大壮夫妻俩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为了不耽误工作能多挣点钱,他和妻子商量着叫她父母来大连照看孩子,经他妻子电话联系,他得知岳父、岳母在家种地,饲养的家畜、家禽需要照料,确实难抽身来大连,大壮爸妈又上班,还不到退休年龄,嗨,这可咋办啊!小俩口每天愁得了不得,想不出个好主义。
有一天傍晚,大壮接到岳母打来的电话,说打算来大连帮他们照看孩子,过了几天岳母来了,小俩口特别高兴,这下可好了。
大壮兴奋之后,冷静了一会儿问岳母:“你来大连,家里那些活怎么办?” “俺在老家商量着,还是帮你们照看孩子要紧,你们俩个在外工作也不容易!” 聆听岳母一番话,他和妻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大壮岳母来大连不长时间,因环境不适应,又加上繁重的家务活病到了,他和妻子着急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其岳母适应了大连生活,一直帮他们照看孩子多年,他岳父自己在家种地,照料着家务。
有一次,他岳父在家得了重感冒住院,经医生治疗好了,出院很长时间后,他俩口才知道。当时他们心里不知有多难受啊!
其岳父在家生病没有告诉他们,主要是怕他俩个担心,又怕其岳母回老家后,没人照看孩子。
大壮爸妈退休后,同样帮他们照看孩子多年。他妻子曾感动地说:“公公婆婆是带薪保姆,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基本都花在了我们这个小家庭里,两家父母都不遗余力为我们付出,我们可得好好地孝敬他们啊!”
他家孩子考上高中住校,俩家父母各自回家过度自己的晚年。但何时和怎样才能尽孝双方老人,始终是他和妻子的心上事!因为羊羔知跪乳、乌鸦晓反哺,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更应该懂得报恩。
孤独终老乃常态
古今轮年,人生终老,是是自然规律,需要正视现实,端正心态,客观对待。同时,如何安度晚年,是每一位老年人的热切期盼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跟随儿女,去养老院,还是在家独居,各有顾虑:跟随儿女吧,怕给他们添麻烦;去养老院吧,怕资金不充足;自己在家吧,又怕孤独死去无人知晓。总之,年纪大了是件麻烦而闹心的事。
曾经看过,一个独生儿子在医院病床中间,照顾趟在左右病床两边父母的图片。
唉!看看独生子女是真不容易呀,叫人心疼、心酸啊!这就是独生子女面临的场景。
同样看到另一位独居老人病故在自己家中的图片,这位老人逝去已经不知多少天了,是被小区物业人员发现的,工作人员在整理老人遗体时得知尸体已经干枯。这位老人的女儿在国外工作,漂洋过海,回家探望亲人的时间更是稀少得很,可怜的老人在期盼中离去。
唉!此时此景,才有了孤独终老一说啊!再想想那些失独家庭的老人的内心是何等的痛苦!又是多么的悲伤啊!!
从容乐观度晚年
人到了老年,是每一个人要面对的现实情景,请朋友们不要太悲观,学会乐观,人生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去做,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业余生活爱好,学一点一技之长,唱唱歌,跳跳舞,学一门乐器,自娱自乐,等疫情结束,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经常出去旅游看看美景,开阔眼界,既充实自己晚年生活,又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据有关资料显示:2030年我国人口达峰值,老年人比例将占25%左右。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占到23.81%,比城镇老年人比例高出7.99%。此将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农村老龄化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们希望全社会大兴尊老爱老之风,从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出台更多更优越的政策,来保障老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让他们在充分享用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更好的满足医疗保健、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尤其是精神上有更好的依托,使其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偶逢烦恼可消融,心静神清情有衷。我衷心祝福亲爱的老年朋友们,晚年幸福安康快乐!
作者简介:
杨秀兰,山东东营利津人。中共党员,政协利津县第七届委员,山东省农行人才库成员,利津县农商银行退休职工。本人兴趣广泛,爱好文学,常有不同体裁文章发表于《当代文学家》《经济新闻周刊•文学百花苑》杂志及“作家微刊”、“中国诗人作家网站”等网络媒体并多次获奖,且老有所乐,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事迹在中国报道杂志、中国作家网予以重点宣传报道。现为利津县京韵艺术团艺术指导教师。戏曲作品曾多次获省、市一等奖、特别奖。被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名人文化艺术研究院授予“新时代杰出爱国人士”荣誉称号。
下一篇: 印加帝国的覆没(第178章)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