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细微深处见真情 ,平凡之中写人生

作者:冯华 阅读:718 次更新:2022-10-28 举报

 报告文学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就要从那些平凡人生中吸取营养,让正能量占领思想意识形态。本文介绍的杨秀兰女士,就是新时期、新时代,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人生的典型代表。事迹感人,催人泪下,满满正能量,敬请一读。  


——  题记


细微深处见真情

平凡之中写人生 


——记山东省东营市原利津县农商银行营业部主任、戏曲爱好者杨秀兰的人生六部曲


                   ⊙   冯华

         一首“童年”歌曲,唱响了每个人的童年梦想和回忆,人生是一本书,经历是大舞台,演绎着多种角色。这里介绍的新时代全国杰出爱国人士、戏曲爱好者、原利津县农商银行营业部主任杨秀兰的平凡人生经历的六部非凡曲,要从她的童年梦想说起。

杨秀兰杨秀兰


渴望读书

10岁终于圆了读书梦


         杨秀兰生于1960年,即幼年正处于国家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时期,加之苏联单方撕毁中苏合同,并趁机掐我国脖子,使我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人民生活难以为继。为了生存,秀兰三岁那年,曾跟着长辈们沿街乞讨。父亲为了养家糊口,起早贪黑出远门奔波,做小生意赚点生活钱。贤惠善良的母亲,任劳任怨,操持家务。记得秀兰八岁那年,本应和同龄小伙伴们一起上学的她,却因家穷上不起学,没能如愿,她只好背着妹妹,到本村学校教室窗外听老师讲课,聆听和欣赏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

        那时,秀兰是多么渴望与同龄人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读书识字,共同唱歌跳舞啊!但是,这基本的需要和权利,对于秀兰来说却成了梦想。

        有一天,本村杨如华老师找到她父母说:“你家老大多么得愿意上学,我都被感动了,就让她去上学吧!……”

        听到这个喜讯,秀兰激动得热泪盈眶,不知怎么表达好,连忙给老师鞠躬表示感谢,心想终于盼到这一天了。可是当父母跟老师说,家里穷念不起,家里事多,弟弟妹妹需要照看也脱离不出去时,秀兰的心一下子从头凉到了脚底板,老师只好失望地离开了她的家。秀兰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躲在房屋外的一个角落里哭了许久,从此再也不提上学的事了。

        因为秀兰知道,父母没让自已如愿,这是老人无奈的选择。是啊,秀兰她躲在屋后偷着哭,是同情父母自已又无奈的表露。之后秀兰有时间还是照看着妹妹,去学校窗外听老师讲课,回家的路上,她长叹了口气,唉!小伙伴们和我都是同龄人,为什么命运不同?但她并没有丧失读书的欲望和信心,仍坚持不断的在窗外听课,再次感动了老师,老师第二次找到她父母,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经老师一番劝说,这次父母真的答应了,兴奋的秀兰手舞足蹈,幸福的热泪直淌,她再次向老师鞠躬感谢。

        是啊,当这次老师劝从了父母亲,让她如愿以偿时,秀兰却又激动地热泪直流,她这是喜出望外的泪 ,更是因父母宁可自已忍劳负重,也不让孩子受委屈作的决定而感动流下的感恩之泪。

        这年秀兰上学已经10岁,与同学们相比,明显懂事得多,成熟得多,她非常珍惜这次上学机会,团结同学,遵守校规,认真学习,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秀兰自上学受到教育后,更加懂事了,放学回家后照常看弟弟妹妹,每到星期天就去野地割草、挖菜来喂猪牛。有一事让她至今记忆深刻,11岁那年,有她挖野菜、翻地瓜,辛勤饲养的一头120斤的标准猪,卖了80多块钱,这钱现在看微不足道,可在那七十年代初,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父母为了奖励她,给她买了一条红围巾,做了一件深蓝色的条绒裤,乐得难以入眠,让她真正懂得了付出和收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勤奋才会有获得,才会有幸福。


梦想成真

十四岁考进县宣传队


        秀兰从小活泼好动,天资聪颖,喜欢唱歌跳舞,更喜欢学唱革命样板戏。班上的音乐课她学得最快,歌唱得最棒,每年“六、一"儿童节,她献的节目最多也最精彩,她的梦想是长大能当上一名演员。她勤奋好学和认准的事干不出个名堂来,就决不罢休的钢劲和韧劲,为她以后的成长进步和前途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精神支持。

        机会总是提供给有准备的人。

        她十四岁那年,即1974年春天,中共利津县委宣传部所属宣传队在各处学校招考小演员,幸运的她,经过考试合格被录取,当接到录用通知时,秀兰的心情就别提多兴奋了。父老乡亲,亲戚朋友,老师同学们也都奔走相告,为她感到自豪和骄傲。

        是啊,一个过去因家贫连学都上不了的穷妞儿,如今却在万里挑一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你说秀兰能不高兴!家人、乡亲、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怎不为她自豪和骄傲!

        去单位报到那天,前来送行的老师、同学、父老乡亲和亲人们千叮咛万嘱咐:秀兰啊,你可是从咱洼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娃儿,可要为父老乡亲们增光争气啊!听了这语重心长的话,秀兰的心热乎乎的,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他们的殷切希望,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生她养她的这片热土!

         就这样, 杨秀兰14岁实现了她的人生演员梦,成为同龄人乃至几代人的佼佼者,这成为她人生中的一个事关个人前途的关键转折点,其人生事业就从这里起步了!


刻苦练功

唱念做打基本功夫深


         “台上精彩十分钟,台下苦练十年功”。众所周知,唱、念、做、打是戏剧舞台上的基本功。

        秀兰深知,要想在文艺舞台上站稳脚跟,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行的。但她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文化水平太低,才上到小学四年级,别说曲谱知识,就连戏的台词,很多字都不认识,那何谈得上去提高唱功理解剧意呢?

        于是她决心首先要铲除拦路虎,突破识字关,买了字、词典,有不认识的字和词,一是字词典上查找,二是能者为师,虚心向别人请教。好几个年长老师都为她的文化和艺术的长进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成为她终生恩师。

        就这样,秀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常规。每天早晨喊嗓、练声、踢腿、跑圆场等基本功太苦太累了,这对一个年幼的女孩来说,确实吃不消,再加上想家,秀兰曾跑回家,哭着对父母说,不想回单位了。

        领导见她想家,就批准她在家呆了一周,假期到,领导则安排二位老师把她接回单位。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体贴、教育、引导和帮助下,她慢慢地适应了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继续努力工作,投入到了演员角色中。

        有一年,团长安排她扮演《宝莲灯》后改为《三姐下凡》剧目中的一位小男孩陈香一角,该角色动作复杂难度大,基本功需要扎实,是一出武戏,团队里曾有人说,小杨难以胜任这个角色,当她听到说她不行时,感觉到一脸的羞涩,一夜未眠,她思绪万千,是放弃还是坚持下去?向来倔强的她想:困难只能吓倒懦弱者,只要有决心和信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经过不眠之夜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把剧中人物不但演下去,而且还要演好,一定要为家人增光!为自己争口气!

        于是,秀兰就很自信地投入到了紧张的排练中,每次排练都有小小的进步,当领导和同事们都投来赞许的目光并鼓励和支持时,秀兰心里美美的,甜甜的。演好剧中人的信心更足了。她深知自身担子重,每天保持练功十几个小时。晚饭后,同事们休闲玩耍时,她在园子里的灯光下,继续练习剧中动作。虽然练得腿疼、腰酸、胳膊肿,浑身难受不舒服,但想到自己的进步,领导和同事们的夸奖,再苦再累心里甜。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型剧目《三姐下凡》曾在济南连续演出12场,且场场爆满,她扮演的陈香角色成功圆满完成任务。听到领导老师和同事们的掌声赞扬,激动的泪水在一个十几岁女孩脸上流淌,那是喜悦的泪水,也是幸福的泪水。

        10年文艺生涯,练就了秀兰坚强乐观的性格,她感谢剧团这个人生大舞台,更感谢领导老师对她的培养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鼎力支持。


人小志大

小小年纪撑起一个家


         杨秀兰参加工作后,摆脱了贫困生活,自已吃得穿得好了,自然忘不了仍在家过着不能温饱生活的弟弟、妹妹和父母。

        记得她参加工作第一天上班,两位大姐姐牵着她的小手,来到单位食堂,一进大门迎面扑来的佳肴和白面馍馍的香味,使她顿时联想起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啥时候家人也能吃上这样的饭菜,打上饭后说什么也舍不得吃,恨不得与家人共同分享。

        在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经济,在外工作人员,国家按标准粗细粮搭配定量供应,到单位吃饭可从粮所换成粮票,再到食堂兑换饭票。她自已尽量吃粗粮,节省下来的细粮票买上白面馍馍送回家给弟弟妹妹吃。

        您看,秀兰虽说已成为国家职工,但毕竟才十四岁啊,此时,别人家的孩子说不定还在父母面前淘气或让父母生气和操心呢,而她已经知道体谅父母,孝老爱幼,为家人着想,她的懂事、善良,让人多么感动啊!

        那时,生产队实行工分制,多劳多得,她家吃饭人多,就她父亲一人挣工分,属缺粮户,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因此,她特别勤俭节约,每个月定时交给父母至少20元,给父母贴补家用。要知道,那时秀兰每月工资仅30元。剩下的10元供自已吃饭零碎开支用。

        从1974年工作至她1981结婚前,秀兰基本上不吃食堂蔬菜,咸瓜子条是她的家常菜。自己感觉,能吃白面馍已心满意足了。她每次回家,都要给家人带上几个白面馍,家人每到她该回家的那天,总盼着秀兰回家与家人团聚,秀兰也感觉和家人在一起特高兴特幸福。

        自秀兰参加工作后,家庭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吃的用的都比过去好了许多,尤其是翻新了房子,购置了新家具。还有每年发了年终奖金,首先购买年货,给父母、弟弟、妹妹买新衣服,全家人欢聚一堂,幸福快乐过大年。

        是啊,当别人家的孩子,还都在有父母供养着,可秀兰已经与父母共同担当家务,甚至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了,最难能可贵的是把一个过去让别人看不起的穷人家,与父母一起撑起了这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家,街坊邻里们说:“秀兰这闺女是好样的,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忍痛割爱

金融战线再展新风采

风云变幻,人生莫测。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文艺体制改革,脱离财政拨款后自负盈亏的县京剧团,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经营收入每况愈下,最后工资发不出了,职工们无奈各奔东西。没有生活保障的秀兰何去何从?一筹莫展的她,最后也不得不忍痛割爱,离开了酷爱的文艺行业。

       为了生存, 1984年调到县社干了近五年,1990年,县金融部门窘于缺少文艺人才,机关文艺生活一直活跃不起来,就在单位求才若渴之时,经人推荐便把秀兰调了过去。

        在新的岗位上,秀兰仍保持过去那种不甘落后且积极上进的永不服输的坚强和乐观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舍小家,排万难,识大体,顾大局,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尽职尽责,成绩显著。分管储蓄所营业部的县信用联社领导经常到储蓄所营业部视察,特别关心体贴和鼓励支持女职工的工作,因而,1999年秀兰负责的西关储蓄所白手起家,经过5位娘子军的努力,当年完成储蓄存款2000万元,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奖励。

        面对新行业,她刻苦钻研新业务、新技术,苦练新本领,知难而进,克难攻坚,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取得了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农村干部农业经营大专文凭。由于业绩突出,德才兼备,先后担任了利津县农商银行储蓄所主任、利津县农商银行营业部主任及县农行工会干事,曾被利津县工会、利津县人民银行、利津县农商银行分别评为工会工作先进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等,县农行和县信用联社合署办公期间,被评为工会先进工作者,1999年她带领的信用社西关储蓄所,被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办公室授予“市级先进集体”,被县人民银行评为先进工作单位,被县妇联评为“巾帼红旗标兵”荣誉称号。

        杨秀兰在出色的完成本职业务工作的同时,机关文艺生活也搞得有声有色,成为单位文艺工作不可或缺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她的专业特长在新的行业岗位上又得到了新的展现,曾多次荣获县、市、省金融系统文艺比赛奖项:1999年她被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授予“卡拉Ok大奖赛一等奖”;1995年被山东省农业银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授予“首届职工爱国主义大奖赛特别奖和三等奖”,尤其是她反串的一人担三角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智斗》选段,荣获山东省金融系统演出比赛《特别》节目奖荣誉,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因其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她被入选山东省农业银行人才库。1998年底被当选为人民政协利津县第七届委员,次年还光荣地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夕阳正红

戏曲伴随余生献余热


        杨秀兰经历了四十多个春秋的风风雨雨,早已退休的她,在尽享天伦之乐的同时,作为戏曲爱好者尤其京剧艺术始终伴随着她的业余文化生活。

        秀兰京剧活动所在团体利津县京韵艺术团的领导,看重其京剧专业艺术特长,让她担任了该团的业务指导。她对自己所演剧目精益求精,如扮演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红灯记》里的李铁梅,很受观众喜欢。她不论是唱哪一派,演哪一个角,唱腔、嗓音、韵味等派别模仿性很强。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反串的多角相串,更是堪称一绝。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一人就能唱一台戏,如《沙家浜》中的《智斗》一场,其一人担三角,瞬息变音,同口异声,角色分明,惟妙惟肖,特别受观众青睐。她作为指导老师,对团队成员的表演基本功要求严格,不论是台姿还是唱、念、做、打,她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百教不厌。戏友们感动地说:“有这样的专业戏曲好老师,我们从心里愿跟着她学!”。

        尽管夕阳已西下,余晖还在照云天。京韵艺术团在团班子的领导和秀兰精心指导下,有不少演员从清唱到彩唱,而且唱得有模有样,成为团里不可多得的骨干成员,大大提高了团队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年来,该团送戏下乡一百多场,圆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演出任务。看到伙伴们对戏曲个个都那么痴迷,那么投入,个个因戏曲而活得那么精彩,那么潇洒,且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给社会传递了正能量,秀兰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她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写人生回忆录,撰写的纪实文学《难忘的演职岁月》《角色》《独生子女的“背后”》《我家小弟“追师梦”》《儿时的“春暖”》等发表在中国作家诗人网站“都市头条”等,其中《独生子女的“背后”》还被中国散文网等单位评为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

        杨秀兰用她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价值和意义。因而成为平凡之中书写不平凡人生的典型代表者。因事迹突出,她被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名人文化艺术研究院受邀出席“盛世中华•普天同庆——庆祝共和国成立七十华诞暨新时代杰出爱国人士事迹报告会”,并被授予“新时代杰出爱国人士”奖牌和锦旗。

          我衷心祝秀兰女士:戏曲爱好伴人生,快乐幸福至永远!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2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杨秀兰用她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价值和意义。因而成为平凡之中书写不平凡人生的典型代表者。 冯华 10-29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就要从那些平凡人生中吸取营养,让正能量占领思想意识形态。本文介绍的杨秀兰女士,就是新时期、新时代,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人生的典型代表。 冯华 10-29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