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苏轼的一首诗,短短28各字,却道尽人生的三重境界

作者:潘梦迪 阅读:329 次更新:2022-07-27 举报

         假如:你想找一名古人一起去旅行,你一定不要找李白,因为他太过于狂傲了,不知天高地厚;也不要找杜甫,他的命太苦,对生活没有信心;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懂得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的人。
        这句话是余光中说的,这么一句普通的话,足见苏轼的魅力,苏轼不但才华横溢,还有一颗有趣的灵魂。
        其实,苏轼的一生过得也十分坎坷,屡次被贬,挫折不断,但是他照样能够过得很潇洒,用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即便是前一秒深陷苦海,下一秒也能够谈笑风生,实在是令人佩服。
         苏轼临终之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庐山烟雨》,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道尽人生的无常!


《庐山烟雨》.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不了解苏轼的人,对这首诗不太熟悉的人,不知道:写下这首诗的时候,苏轼已经60多岁了,在经历了沧桑世事,经历了一生的颠沛流离之后,此时的苏轼已经是一位风烛老人,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这首诗更像是人将迟暮,一位老人对于人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其实,第一遍读这首诗感觉很奇怪,为什么第一句跟最后句是一模一样的呢?其实这正是苏轼的高明之处。
        苏轼想要告诉我们:庐山的烟雨跟钱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看的风景,要是此生不去,难免会有一些遗憾,但是当你真正到了庐山下,钱塘江前,真的看到了这烟雨蒙蒙,看到了这潮水涌动,你又会感觉也不过如此,最后你会发现它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它们只是庐山烟雨与钱塘江潮。
       苏轼是化用了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的禅语。在这首诗中,高僧诗人把人生分为三个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在苏轼看来,“庐山烟雨”和“浙江潮”是山和水,在看到这些景象之前,人们被这里所吸引,因为听说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所以从内心里面向往。
        这个时候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大家心中所想跟所看到的是一致的。

       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慢慢时间长了之后,因为想要前去观看去不了,所以难免在心中有一份执念,我们为了这份执念来看“庐山烟雨”和“浙江潮”,这个时候大家的内心会得到满足,也会出现现实跟现象的失望,让人失去欣赏山水的初心。大多数人达到这个境界就算结束了。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一境界其实就是返璞归真。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之后,就会把执念看淡,用一种纯净的初心去看待这些山水,山水便又恢复了它本身的样子。
        苏轼的这首临终绝笔,不像他一贯的风格,并没有豪迈奔放的感觉,也不是婉约的风格,就是平平淡淡的感觉,好像轻声细语一般娓娓道来,实际上却写尽了人生的真谛。
        这三种境界虽然看起来并不难,但是能够达到的人却寥寥无几,除了苏轼之外,还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辛弃疾。就好像他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人生在世,大家都渴望可以超凡脱俗,可以悟出人生之道,但是大多数人都“夭折”在半路上,唯有达到这三重境界,才算是真正了解了人生的意义。

       读古诗词,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浸润心灵,还能够让你拥有出口成章的学识跟灵动如水的才情,更能够让你拥有常人比不了的气质。就像这句俗话说得“你读过的书,你走过的路,都藏在你的气质里。”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苏轼的一首诗,短短28各字,却道尽人生的三重境界 匿名 07-27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