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不返洋油灯
一去不返洋油灯
前 方
洋油灯,就是煤油灯,是一种出土文物似的“古董”照明工具。它以煤油为燃料,是一家人眼中的“焦点”,是夜晚生活的“亮点”,是乡村农家的“救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可以想象和断定,没有他的出现和存在,就像人被抠了眼睛,会相当长时间在黑暗中摸索。
俗话说,桐油灯盏,拨一下两一下,可见“灯”经历了由桐油灯——蓖麻油灯——煤油灯(柴油灯)——蜡烛灯——电灯的演变和进化。
一个家庭,拥有一盏洋油灯是莫大的幸运和福分,一个人独享一盏洋油灯是天大的挥霍和奢华。俗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农忙赶活,一盏油灯,只能共用,不容独享,只为正事,不办闲事,如聚众掰棉花,家人用餐,学生作业不能“白天跑四方,夜晚补裤裆”,只能趁母亲纳鞋缝衣时借光,陪练。再不就是人随灯走,灯随人移,哪里忙活就出现哪里,忙到哪里就端到哪里。
俗话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过。再寒碜的家庭,大年三十晚上,总要点上油灯,“张灯结彩”过新年,驱邪袪晦“赶毛狗”,以示满厅亮堂,生活敞亮,接续香火,家业兴旺。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油米贵。那时家底薄,手头紧,生活紧巴,洋油金贵,油就是钱,钱就是命。更何况,洋油紧缺,限量供应,拿着钱也买不着,往往以柴油取代,柴油虽然油烟更大,气味更难闻,而相对好买且便宜不少,节俭持家,精打细算,当家人会当家,巴不得一个子儿掰成两半花,省的一个子儿是一个子儿。
很长时期内,因我国科技落后,物资匮乏,国人一度崇洋媚外,唯洋是尊,说什么外国的太阳比中国的亮,月亮比中国的圆。洋人洋货洋气,洋人高人一等,不可一世,趾高气扬,横冲直撞,洋货一物难求。生活用品大都是“洋玩意”,煤油是洋油,火柴是洋火,棉线是洋线,棉布是样布,肥皂是洋碱,瓷盆是洋盆,瓷碗是洋碗。就连银元是洋钱,楼房是洋楼,轮船是洋船,汽车是洋车,洋枪洋炮,洋腔洋调,洋洋大观,洋洋得意。
洋油本是生活必需品,是居家必备的照明燃料和能源。那时紧缺稀有,供不应求,黑灯瞎火,起早摸黑,洋油是乡村农家的一丝亮点,一线希望。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往往以柴油充当或替代洋油,勉为其难,迫不得已。微弱的灯火舔舐着额头、脸面,烟熏火燎,一副灰头土脸,黑不溜秋的模样。油烟无孔不入,熏得睁不开眼,张不开嘴,透不过气,一个劲儿往鼻孔里钻,鼻孔黑布隆冬,炝眼呛喉刺鼻,令人窒息,擤出的鼻滴是黑的,咳出的痰是黑的,一把鼻滴一把泪,一口黑痰一口气,以至于我的母亲落下了眼睛迎风流泪不迎风也流泪的病根。
一旦遇到断油的日子就等于抠掉了人的眼睛,更是苦不堪言,哭笑不得。可断油不能断炊,断油不能断饭,往往晚上借助灶火做饭,摸黑吃饭,而大人们常说,瞎子是怎样过的?还怕饭菜喂到眼睛鼻子里呢!一句话说到了人的本能和没光亮的无奈。
当下,人们生活环境改善,提倡生态环保,防止空气污染。现在想来,至今仍觉后怕,与洋油灯为伴,那可是以健康当筹码,以生命为代价呀。
一盏简易土气的洋油灯,却是家乡人一大“发明创造”,主要构件是学生废弃的墨水瓶,瓶盖上钻个孔眼,小薄铁皮围卷成捻子(灯芯)寸管,一束棉花纺线搓成拃把长的捻子,穿过捻子管,下头大部分置入瓶内,上面捻子头尖冒出瓶盖,一件家庭照明器材大功告成,一两难得的洋油垫底,提供燃料能源。一经擦洋火点燃,幽幽亮光,袅袅乌烟,涩涩怪味,蚊虫趋光扑火,呛人的烟气,却招来奋不顾身的蚊虫叮咬。
闲敲棋子落灯花,何当共剪西窗烛。挑灯夜战,剪烛夜谈,是说时不时挑剪灯花,灯不拨不明,否则花多灯暗,油尽灯灭。
小小洋油灯,派上大用场。洋油灯是光明的使者,是黑夜的眼睛,一到晚上,它便成为全家人的“亮色”和“焦点”,一家人好似“趋光”“聚光”的飞蛾蚊虫,借着昏黄的灯光,烧火做饭,共进晚餐,洗洗涮涮,收拾收拾,母亲忙做针线活,纳鞋底,缝衣衫,偷工摸工赶夜活,忙家务。尤其是秋冬时节,白天没忙完田里带回家的“回头货”,一家人围坐簸箕掰棉花,家有在读孩子更是昏灯伴黄卷,一把辛酸泪。
大年除夕夜,万家灯火时。也要奢侈一回,不惜点“长明灯”守岁,彻夜通明,满堂红,满堂亮,亮亮堂堂,红红火火。村里新年唱大戏,戏台两旁上方各吊一盏汽灯或一个“烧壶子”,而“烧壶子”就是一种用农药锡瓶自制的灌满洋油的照明灯。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在那没有电灯的日子里,在缺少光亮的日子里,煤油总比没有好,柴油就当才有强。旧中国贫油的帽子早已甩进了太平洋,新生活有电的时光挂在夜幕上,动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发电,工业用电,农业用电,生活用电。
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灯火通明,如日中天。如今废除了危害的洋油灯,告别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依赖油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缺少光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城乡处处夜明珠,祖国时时不夜天。
明珠悬厅堂,高灯照远亮,黑夜如白昼,至暗有高光。人们豁然开朗,心明眼亮,有电灯的日子真爽。
2021年10月2日于宁泊斋
上一篇: 宽容天下的胸怀 让他成为历史上真正的王者
下一篇: 生命与价值(31)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