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天下的胸怀 让他成为历史上真正的王者
对于历史上的那些王者,我们经常津津乐道于他们叱咤风云的光环,却往往忽视了支撑他们真正成功的秘诀,那就是胸怀天下的底色。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我们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因为他是春秋五霸之一;陌生,是他对百姓和天下的情怀。此人就是秦穆公。
1.
有一次,秦穆公外出打猎,休息时把战马栓到树上。结果战马挣脱缰绳悄悄跑了。
战马丢了,手下们赶紧去找。等找到的时候发现,战马被一群百姓捉住,已经杀了正在烤肉吃。
士兵们把这群百姓抓来,大约有三百多人,准备杀头。
秦穆公知道这件事之后,赶紧吩咐将士们,快把这些百姓都放了。
不仅如此,他还吩咐士兵,给这些百姓们再送些美酒,吃了马肉体内会有余毒,喝酒之后就可以解除这些毒素了。他让士兵告诉百姓们,吃肉哪能不喝点酒呢?
对于这件事,将士们表示不太理解。
秦穆公这样解释道,战马被杀当然可惜。可是,我心爱的战马死了再也回不来了。如果我再杀掉那些吃马肉的百姓,不是又损失了民心了吗?本来损失战马已经令人心痛,再损失民心岂不是痛上加痛?
秦穆公的这个思维逻辑的确很王者。本来,战马被杀,是一种损失。但后面他释放了这些吃马肉的百姓,又给他们送去美酒,就让一件本来非常糟糕的事情,有了一个很完美的结局。于是,战马之死,也就有了它的自身价值。
王者之所以能成为王者,必定有其与众不同的格局。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从来没有人在意。直到后来又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2.
我们都知道有个成语叫做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晋国。晋献公宠骊姬,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于是设计逼太子申生自杀。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吓跑了。
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奚齐成了国君。可是晋国立刻就爆发了内乱,奚齐这个年幼的国君被里克杀死了。接下来,晋国就需要立新的国君了。
秦穆公派大军一路保护,把夷吾推上晋国国君之位,成为晋惠公。这也是历史上秦穆公的“一平晋乱”。
在这个时候,秦晋关系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也有矛盾。因为当时秦国扶持夷吾上位时要求的好处,夷吾都没有兑现。对此,秦穆公也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很快,晋国就有出事了。因为晋国发生了灾荒,粮食不够吃的了,晋惠公只好厚着脸皮去找秦穆公借粮。
秦国朝堂之上展开激烈讨论。大多数人认为,晋国背信弃义,闹天灾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我们不但不应该借给他们粮食,还应该趁机攻打晋国,收回应该给我们的河东五城。
在这件事上,秦穆公又一次展示了他怀柔天下百姓的情怀。他说,背信弃义,是晋国国君的错,天灾是对晋惠公的惩戒。但如果我们就此去攻打晋国,就把这种惩罚转嫁到了晋国百姓头上。百姓何错,要受这种磨难呢?
于是,在秦穆公的主张下,秦国借粮给了晋国。
这说来也怪了,次年,晋国丰收了,秦国却遭受了粮荒。
秦国于是找晋国借粮。按道理说,晋国理应还秦国这个人情。可偏偏秦惠公夷吾这个人很薄情寡义,他手下一帮大臣的思维也很奇葩。
晋国朝堂之上,大家是这么商量的。
去年,我晋国闹灾荒,你秦国就应该趁机攻打晋国甚至灭了晋国。这叫做,天欲与之,人必取之。
如今,秦国优柔寡断错失良机,激怒了上天。这叫做,天予不取,天必究之。
现在,上天在追求秦国的过错了。我们晋国当然要顺应天意!
怎么叫顺应天意?当然是趁机灭掉秦国啦。
晋国君臣一番商议,得出这样一个大义凛然的结论来。于是,一致决定伐秦!
消息传到秦国,秦穆公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了。君臣决定,与晋国开战!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打仗打得就是钱粮。人家晋国大丰收,你秦国闹饥荒,这仗太不好打了。
很快,秦军就被晋军围住了。秦穆公非常绝望,眼见大势已去,他说,我不能落入晋人之手再遭羞辱。举宝剑准备自刎以谢秦人。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事情突然发生了大转变!
3.
就在晋军后方出现了骚乱。一支敢死军疯狂冲杀过来,秦军也趁势进行大反攻。
这一仗,晋国大败。晋惠公也被俘虏了。
那么这一支有如天降的敢死军是从哪来的呢?他们正是当年吃穆公马肉的那批百姓。而这批百姓组成的这支部队,后来也成为了秦穆公的御林军。
穆公俘虏了晋惠公之后,怎么处理呢?处理的结果就是,释放了晋惠公。
穆公对晋惠公进行了一番教育,告诉他以后不要总是恩将仇报了,否则人能容你,天道也不容你呀。
晋惠公很惭愧,把自己的儿子圉弄到秦国当人质,自己灰溜溜回去了。这就是秦穆公“二平晋乱”。
秦穆公果然是一个宽厚之人,他把自己的女儿秦赢嫁给了公子圉。
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穆公的女儿秦赢。
那时候女子没有名字,只有姓,赢就是姓。没有出嫁就是秦赢。秦赢嫁给的公子圉后来成了晋怀公,于是秦赢就成了怀赢。
后来秦惠公快死的时候,公子圉急着去继位,就悄悄从秦国逃跑了,怀赢也没有跟着。
秦穆公对晋怀公的行为很生气。恰好后来周游列国的重耳回来了。秦穆公就帮助重耳夺取了晋怀公的王位。这就是秦穆公“三平晋乱”。
重耳也成为了晋文公。而那个嫁给怀公的怀赢,由秦穆公做主,又许配给了重耳,怀赢又成了文赢。
重耳是胸怀大志之人,所以做事很讲究。在重耳在位期间,他与秦穆公再也没有打过仗,这才是真正的“秦晋之好”的由来。
对于秦人,给大家通常的印象是“尚武”。事实上,“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才是大秦的精髓,这一点在秦穆公时代体现的更加明显。
当然,关于秦穆公死后殉葬177人之事,多被后人诟病。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知道,秦穆公生前绝对不是一个好杀之人。号称大秦三帅之一的孟明视,屡次打败仗,穆公都不忍心杀他。那么穆公死后,怎么可能让那么多国之栋梁殉葬呢?
事实上,殉葬之事,应该不是秦穆公强制,而是这些忠臣主动殉葬的。对此,苏轼有过评价,“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
苏轼的意思是,现代人处处讲功利,再也见不到感恩赴死的大义之士了,所以才怀疑古人。
秦国人的确很能打仗,到了秦孝公时代,大秦尚武精神更是到了极致。但秦穆公心怀天下之风却从来没有丢失。即使在秦始皇统一之后,他让王翦与蒙恬各领60万和30万大军驻守南北边境,并且告诉二人,记住,无论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都不要回来。即使秦国灭亡了也不准回来。
二人不解。秦始皇解释说,秦国没了,我华夏还在。但华夏没有了,我们的民族还有栖息之地吗?
这就是“百万大军,不可勤王”的传说。
上一篇: 《西游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的九灵元圣 为何被狮奴劈头盖脸一顿揍
下一篇: 一去不返洋油灯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