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核电——人类的光明使者

作者:姚尚平 阅读:787 次更新:2022-06-21 举报

核电——人类的光明使者

 

核电,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成为现有技术条件下最新式、最干净、单位成本最低的一种电力资源。它在促进经济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关系;在解决能源紧缺,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明显优势。绝不会因为一、两次事故就抹杀它的作用,甚至扼杀它的生命。所以说,核电是人类的光明使者,它不仅照亮中国,更应该照亮世界,照亮明天。这不仅因为我们拥有进一步发展核电的能力,同时我国更有发展核电的必要。

核电的巨大作用

毋庸置疑,核电给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所带来的利益和福祉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它的巨大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目前的核能代表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水平,核能的开发应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上独树一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导向能源安全方面别具一格。具体表现在:

一、发展核电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的需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电力包括煤炭、石油等能源已经出现我国经济起飞时期的瓶颈制约征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作为主要动力的电力,预计202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8——9亿千瓦。而我国目前电力结构以煤电为主,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新增12亿吨电力用煤。这将给资源、采掘、运输及环境带来超强负荷。可见,电力结构亟待改善和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新能源,而风电、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等各类新能源,至今尚未解决电力大规模生产及技术问题。所以,能够大规模生产电力的方式唯有核电。

二、发展核电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需要

空气污染严重恶化人类的生活环境,节能减排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煤、石油、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方面作为燃料消耗掉十分可惜,另一方面在燃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烟尘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由此引发的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已严重危害地球的生态平衡。我国目前每年煤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已达1340万吨,二氧化硫达810万吨,烟尘948吨。此外每吨煤需要三列火车来拉,12亿吨煤就需要36万车次,从北到南污染一路伴随,而核燃料就轻松多了,比燃煤要降低100多倍,大大缓解了环境和运输的压力。专家认为这些排放的气体将造成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致使我国成为三大酸雨区之一。可见,从消除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发展核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经济又安全的唯一选择。

 、发展核电是提高我国高端制造的需要

我国的核电发展已经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我们在第三代核电的零部件制造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创新的道路。像钢板、阀门组合、余热排除等自由技术都是国际领先的。而且我国核电的再建规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通过核电的研发,不仅提高了我国的总体科研技术水平,同时装备制造能力的提高必将带动我国系统性创新技术的提高。比如工程建设、电力运营、勘探设计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保证了民族企业和民族资本的收益与壮大。

核电的安全保障

说到核电的安全,人们自然会想到1979年美国的三哩岛、1984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以及2011年日本的福岛核电事故。其实,三哩岛事故本身并没有对居民造成危害,只是在经济上损失较大。而福岛事故原因是由于安全检查体制出现漏洞,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管道年久失修,超过安全期限以及地震引发海啸造成的。只有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反应堆爆炸造成核泄漏事件,也是自1957年人们开始建设核电站利用核能以来,唯一一次有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的事故。核能是把双刃剑,每次事故之后,核电技术都会得到突破,核安全水平也会有更高层次的提升。各核电国家都会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确保核电站的运行更加安全科学。

核电站安全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站区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在所有运行时和事故时受到的放射性辐照剂量达到合理可行的尽可能低的水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不超过规定水平。为此,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力量,强化管理:

1、坚持安全高效发展,合理把握核电发展规模;

2、安全选址,科学规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选择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技术路线,。新上项目当以三代AP1400的机组为主;

4、加大研发投入和人员培训,强化运行队伍建设,为加强核安全提供制度、技术和人力资源保障。

     为实现核电站的主要安全目标,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必须切实保证三个基础功能:一是能够安全停堆,并保持在停堆状态;二是冷却堆芯,并长期的排出余热;三是放射性物质包容在适当系统屏障内。所以,“纵深防御体系”的建立是核电安全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有力保障。多层次逐级深入和相互增援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并能阻止和限制事态扩大。第一层次强调对事故的预防。在设计、建造和运行中,选用高新制造技术,留有一定安全逾度,使设备和系统具有固有安全性能;第二层次及时探测并控制初始故障。设置必需的在役检查设备和控制保护系统,监视电站各运行参数,及时发现缺陷,采取改进措施;第三层次基于理论上假设的事故,设置几套安全系统,阻止事故发生和限制事故范围扩大;第四层次是对事故的处理措施,特别是对超过设计基准事故以外的严重事故,应考虑一些附加措施,以减轻事故后果,从而将核泄漏概率降到最低。

核电专家对我国核电安全的解读是:在中国像切尔诺贝利和福岛那样的事故,绝对不会发生。因为我国制定了一整套的核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核安全监管机构;核安全法规法律体系;核电站安全许可证制度;对核电站的设计、制造和运行实行全程安全监督······。再加上我国核电站的四道安全屏障,确保核电安全的质量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第一道是二氧化铀陶瓷体燃料芯块,能把绝大部分的裂变产物留在芯块内。第二道是高性能的锆合金包壳管把芯块封闭在管内。第三道是压力容器及一回路压力边界。第四道是安全壳。只有当四道屏障同时失效,放射性物质才有可能泄露,但这个概率几乎是不存在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严格监控和多重保护之下的中国核电是安全可行的。我国在1986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电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五项法规,确保了核电站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核电的光辉前景

可以自豪地说,核电的前景一片光明。不仅是因为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不仅是因为核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带来的高电力需求,使得我们必须迅速发展核电。核电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选择。

电力“十二五”规划,已将核电列入“加快发展”的行列。今春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我国的清洁能源,在能源总量中的占比应达到15%,比现在要增加近一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藏彦德在“亚洲能源论坛”上表示,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000万千瓦。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到205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亿千瓦,核电成为电力工业的主流之一,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4%,核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16%。

由此可见,我国核电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在役核电站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性能指标不断改善;自主设计建造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新项目开始批量建设;引进技术的三代核电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与此同时,中国核电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核电设备国产化能力稳步提升,核能技术研发工作不断进展,核燃料工业取得长足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步入积极推进核电发展的快车道。过去几十年只能在沿海发展核电的格局已被打破,核电建设已经迈进内陆地区。所以,业内专家称,中国核电的形势从来没有这么好过。核电在中国能源战略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钻木取火到灯草油盏;从烧煤燃气到风能核电,其间漫长的路程,依然沧海桑田。如果说煤电是一支蜡炬,照亮黑夜驱走黑暗,那么核电就是一盏灯塔,指引人类破浪扬帆。它必将作为一个标志,矗立在时代进步的路口;它终将成为一个使者,给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送上清新与美奂。做人类的朋友,净化地球家园。我们赞美太阳,,因为她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我们歌颂核电,因为它使人间变得多彩又灿烂。有了技术保障的核电,敢让夸父弃策,羲和振鞭;再现景佑纯阳,熙宁正旦。

上一篇: 踏浪而行

下一篇: 夏至之声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2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人类永远的朋友 匿名 06-21
清洁能源 匿名 06-21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