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西塘
或许江南水乡是我前世的故乡。每每看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就怦然心动,亲切感油然而生。曾多少次梦见穿着蓝印花布,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走在千年的古巷里;曾多少次在乌篷船的浆声里醒来。
我决意要去一次梦中的故乡---西塘。于是同学相邀,驾车前往。
到达西塘,是台风“灿鸿”登录的前一天下午。乌云快速地行走着,天空灰蒙一片。以天空的灰色为基调,西塘就若水墨画一般--- 古桥、古街、古巷。
西塘是个水镇,小河绕街流淌,桥贯两岸。我小心地跨步上桥,心里萌动着,不知我踩在千年前谁的脚印里?站在桥上,阵阵清风袭来,让人气定神闲。远眺,水巷蜿蜒着伸向远处。两岸,粉墙黛瓦的民居临水而立,街道傍水而建。民居鳞次栉比,高低错落。房前,错落的廊棚,家家相连,形成千米长廊。河边垂柳拂地摇风;廊外飘动的旗幡、高挂的大红灯笼,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一年轻女子,身着一袭白色古装戏服,手持长剑,临水而立,飘若仙子,又若侠女,像是穿越千年时光而来。桥下传来水声与浆声,一艘小船从桥下露了出来,男子快速地摇橹而过,船后泛起阵阵涟漪。眼前的景,不就是我梦中的景吗?莫非,梦中那个穿蓝印花布的女子,就是此刻撑着雨伞的我?好一幅江南烟雨图!此刻,已不知我在画中,还是画在我心中。
夜晚的西塘是古朴与现代、宁静与喧嚣的交融。酒吧一条街上,每家酒吧变换着强烈的灯光,音乐震天,整条街浸染在强烈的色彩与音乐声中,像是挑战着千年的古朴与宁静。我们还是习惯了宁静,漫步到了河边。黑暗中的西塘,隐没在点点灯光与河中碎碎的光影里。一盏盏红灯笼,含蓄又典雅,不知那红红的窗户里,曾演绎着多少的浪漫故事?
清晨的西塘最美了。我们几个约好,大清早去探访朦胧中的西塘。早早起床,迎着大风,撑着雨伞,走进了西塘的陌巷。小巷悠长,拐拐弯弯,一条接着一条,一样的幽静。那斑驳的青灰石墙、那油漆剥落的暗红大门、那门上锈迹斑斑的铜环,讲述着西塘的岁月沧桑。西塘美得古朴,美得厚重。抚摸灰墙,仿佛与西塘的千年历史握手;小颜的高跟鞋,击在石板的清响声,像是叩着西塘千年历史的大门;走进西塘的深巷里,俨然走进了西塘的千年历史里。
我们找寻着石皮弄,路过一条幽黑的小弄,上面封顶,不见日光,便好奇地走了进去。弄,深不见底,我们像是走进了西塘历史的深渊。透过少数几个砖砌的窗户,往里看去,是一个个小小的庭院。院里有粗大的古树,参天蔽日,日光只能从小小的天井里,及树叶间洒落下来,庭院森冷,不知这些庭院是几许深了?我仿佛听到了岁月暗流的汹涌声。不知有多少三寸金莲被锁在这深深的庭院中,饱饮着庭院深深的幽怨与苦楚。
终于到了石皮弄。石皮弄很窄,只能一个人通过,我们撑着雨伞无法进入。探头望去,小弄狭窄又幽深,高高的青石灰墙,把天空挤成了一线天。传说,这样的弄是供男人走的,脚踩石板头顶天;而上面封顶的漆黑的弄是供女人走的,古时候的女人是不能让人看见的。
从石皮弄出来,我们又重游西塘水巷。清晨的西塘还在似醒非醒的朦胧中,人极少。站在桥上,观望静谧中的西塘。两岸垂柳掩映,粉墙黛瓦,河中波动着倒影,乌篷船静静地泊在古埠旁。早起的老伯坐在河边,吸着烟,透过袅袅烟雾,看着粼粼的碧波流水;勤劳的大妈,在自家的古埠上洗东西,荡起层层水波;廊棚下,一对古稀老人正折着千纸鹤,吴侬细语,嘴边漾起了皱折,就像河里泛起的圈圈涟漪。西塘的早晨,岁月静好!
我站在西塘的烟雨桥上,陶醉在静好的时空里,张开双臂,去拥抱那醉人的千年西塘。
写于2015年7月
上一篇: 长篇小说【野菊花盛开的时候】(六十六)
下一篇: 乡村第一书记(二首)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