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玩什么,回忆逝去的童年时光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看到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衣食无忧,个个被视为掌上明珠,享受了过分的溺爱。另一方面他们又被寄予太多期盼,从一点点就在大人的严格要求下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孩子连属于自己的点滴空间都没有。因此,我说今天的孩子生活的一点都不快乐。想起我小的时候,60年代末70年代初前后,当时农村生活比较困苦,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青黄不接之际,时不时还要挖点野菜、剥点树皮、捋些树叶、掺点谷糠之类的东西充饥。七八岁未上学之前,除了帮家里打些猪草、拾点柴火之类的事情外,基本上都是在玩耍,一年到头总有玩不完的东西。生活的清苦虽一点点淡忘了,可童年留下的乐趣至今记忆犹新。
春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也是一年好玩的开始。春风拂面之际,央求家里大人用高粱秸,不用的竹苕把杆,找点铁丝、旧年历、画报之类的东西,再用家里吃剩的粥糊巴糊巴就做成了风车、风筝,就高举着风车满世界跑,或和几个小伙伴到野地里放风筝。最好玩,最有意思的是自己用报废的独轮车内胎,铰成适合的宽长度做一个弹弓,用弹弓去打麻雀小鸟,运气好的话有时甚至能打到斑鸠,这样就可以改善以下缺油少盐的伙食,想起来至今让人流口水。有时不帮家里干活时,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打弹球,球是各式各样什么都有,有用胶泥捏成的泥球,家里条件好的买的玻璃球,最让人羡慕的是家里有在城里做工的,从外边拿回的钢珠球。大家一起在地上挖五个小坑,成一个正方形,四角各一个,当中一个叫老营。猜拳分出先后,从一个角开始往另一个坑内滚,一个坑一个坑都进去后,再往老营进,第一个进去的为赢,就可以守老营,就可以打其他想进入老营的人。一玩就是半天,浑身上下给个泥猴似的。疯了一天后,晚上也不闲着,等月亮爬上东山后,就又出去玩捉迷藏或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夏天来了,天气炎热,雨水也就多了起来。每当大雨过后,沟河发水,池塘满溢,就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到河里抓鱼摸虾,打水嬉戏。有时自己也会用缝衣针在油灯上烧红做成鱼钩,在潮湿处刨些蚯蚓,到池塘河沟边钓鱼。天气特别炎热时,就会去爬树捉知了,或者拿着个大苕把在太阳底下追着扑蜻蜓,一点也不觉着热。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比较让人期盼的时候,每当这时小孩子都会去拾秋。在地里时间长了,玩的有点饿了,就和其他小伙伴合伙垒地窑,拾来柴火烧红垒起的土坷拉,然后把刨来的地瓜,耢来的花生放进土窑,用土把它封上,等过一段时间后,就有香喷喷地瓜花生可以吃了。有时图省事,就直接用火烧棒子,燎毛豆。吃的满嘴黑糊糊的,脸上黑一道,红一道,活像个唱花脸的,回想起来比吃任何山珍美味都香。
冬天是农闲的时节,忙了一年的人们这时都歇了下来,当时农村基本上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可孩子却一刻也歇不下来,这时恰恰是他们最好玩的时候。冬天由于天冷,玩的一些东西都比较有竞技性,最最好玩的要数池塘结冰后,一群人在冰上打蛋。现在想起来,玩法类似体育项目的冰球,只是没有对垒方和过多规则而已。玩法其实很简单,在冰上掘一个坑,找一截木头削成一个圆圆的球形,选一个身强体壮者守坑,由守坑者把蛋打到远处,其他人你追我赶争取把蛋打入坑内。打蛋的拼命往里功,守坑的就使劲往外打,你推我搡中也忘记了寒冷,直玩的头冒热气,好不热闹。还有就是打砬子、打瓦。打砬子是把削成两头尖的小木棍搁在地上,再用手里一段比较长的木棍去打地上的那截小木棍,看谁打的远,打的远者为胜。打瓦是捡几块较规正的瓦片或小石片竖在地上,在6~7米开外画一道线,大家在一人找一块石片站在线外打远处的瓦片,谓之打瓦。冬天玩的还有像什么抽陀螺、推铁环之类的游戏。
小时候玩过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像什么踢毽子、跳圈、下四洲、憋死牛、过家家……有些随着岁月的流走,已经记不起来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玩的一些东西比起现在孩子所拥有很多高级玩具来,其实也算不了什么。但当时大多数家庭没有多余的闲钱去购买玩具,只好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些很土的东西哄小孩子玩。有时小孩子也自己弄自己玩。时光就这样在无忧无虑中远去了,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长大了。岁月虽然已经逝去,可童年的乐趣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我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可看看现在的孩子除了看点卡通书、卡通片之外,好像没什么好玩的东西,也没有时间去玩,总是有做不完功课作业。孩子除了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外,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一点都不幸福,也不快乐。所以,我呼吁各位家长、各位老师,还孩子一些时间,给他们一些自由,让他们有尽情玩乐的时间。
上一篇: 海涅·罗曼采罗(3)
下一篇: 赏春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