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第一次结婚时我还没上小学。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豫北的偏僻农村还没有自由恋爱之说,姑姑经人介绍嫁到了几里外的一个村庄。姑姑出嫁的当天,夜里我被吓哭了。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父亲才19岁,随后几年又有了妹妹和弟弟,父母照顾不过来,在加上家里房屋少,我从小就和姑姑一起睡。姑姑逗我、哄我、抱我,给我穿衣戴帽,夜里还给我把尿,照顾的像个母亲。我朦胧记得为哄我睡觉,给我讲“花木兰从军”的故事,还经常哼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豫剧段子。第一次知道毛主席,就是姑姑抱着我指着家里的画像给我说的。姑姑出嫁了,我第一次一个人睡,望着黑洞洞的房子,还尿了床,便吓的哇哇大哭。后来知道,姑姑的第一次婚姻并不幸福。嫁的男人好吃懒做,是村里有名的“懒汉”,特别爱喝酒,一喝多就和姑姑吵架,有时还打姑姑。一年春节,“懒汉”喝了一斤多由我从代销点买来的散酒,当场就和姑姑发生了言语冲突。奶奶提起总是唉声叹气,却总劝姑姑忍耐。姑姑结婚两年都没能生孩子。后来知道,《孟子·离娄上》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家很不满意。我小学二年级时,姑姑离了婚,回了家。其实,夫家和姑姑都不知道,姑姑已经怀孕了。回家不久,肚子就大了。夫家希望姑姑回去再过,也派人来接,姑姑坚决不回去。要生产了,那时迷信说在娘家生孩子不吉利,姑姑便搬到村外一个屋子里住。天已经冷了,我为姑姑的床上铺上了厚厚的麦秸(那时没有电热毯等,老家就是铺麦秸御寒)。我几乎每天都为姑姑送饭,晚上半夜还不回去,陪姑姑说话、聊天。很不幸,姑姑的孩子天生智障,父亲是医生,也找外地医院看了,说是没办法治疗。邻居有人好心劝姑姑,别养了,再说也不好再嫁人。姑姑伤心的哭了:“这是个孩子,就是一辈子再嫁不出去,也得养大。”好心也许真有好报,两年后,姑姑再婚了。邻村一位穷汉娶了姑姑,也带走了孩子。这位姑父父亲早亡,只有一个老母亲。他少言寡语,但很实诚。那时已经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我村人均土地多,我家劳力又少,姑姑、姑父经常帮我们家干活,割麦、犁地、杨场,姑父都是把好手。几年中,姑姑又先后有了一个男孩、女孩,一家人虽然穷了点,但日子却很甜蜜。我上初中时,姑姑家的瓜园就在学校附近。我经常跑去吃瓜。看到姑姑一脸的笑容,我也很高兴。上大学的第一年,姑父因伤寒病突然死了,姑姑的天塌了。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一个智障的大儿子,日子怎么过?姑姑多次拒绝了再嫁的劝告,咬牙担起了生活的重任,像个男人一样下地干活。有一年割麦子,累的腿都浮肿了。一年春节,父亲好心塞给姑姑几百块钱,姑姑让我又交给父亲,说:“你们兄妹三个都上学,正花钱。我能过得去。”姑姑的婆婆临终时,还拉着姑姑的手,一个劲说“好孩子”。后来,除了智障的大儿子,姑姑的孩子都长大成了家,姑姑年纪也大了,就不再干重体力活了。参加工作20多年后,一次回老家,姑姑说,孙子高中要毕业了,成绩不是很好,想让我介绍个学校。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介绍了个学习工艺美术的技校。我邀请几次,但姑姑一次都没来过,说是怕给我添麻烦。她孙子毕业那年,她因病才来到我所在的城里治疗。后因病情恶化,没能再回老家。她走的很安详、很满足。那天,病房内,子孙满堂;病房外,晴天朗日。陈相印,河南开封市公务员,喜欢创作,“锲而不舍”是笔名。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