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毛泽东(下)·辉煌之路
新中国建设史诗
《伟人毛泽东》(下)辉煌之路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在五星红旗下
面对一穷二白
在斯大林面前没说“不”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上海的早晨多霾
中国人民面对的不是废墟
朝鲜半岛在对弈
鸭绿江畔的赞歌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翻身日子在有了土地
万山丛中扫阴霾
“三反”、“五反”双管齐下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电影《武训传》背后的阴影
战场上得不到谈判能得到吗
从此岸到彼岸的灯塔
骄傲起来的人会自焚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从俞平伯《红楼梦辨》说起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来历
马铃响起在乡间
国旗上最末的那颗星
大跃进前奏曲
红色资本家的末路
论十大关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苏共二十大在中国
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来自日内瓦的和平之风
新中国出现在万隆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
人民内部也有矛盾
处理矛盾要分清两类性质
不是西风压倒东风
要赶超英国就得批“反冒进”
大跃进进行曲
炮击金门的奥妙
大跃进变奏曲
清除毫无依据的“共产风”
翻身农奴把歌唱
冷眼向洋看世界
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微妙的中苏关系
反右后“浮夸风”来临
彻底清除“五风”盛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金猴奋起千钧棒
空前的七千人大会
中苏分歧不可逾越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中苏论战拉开帷幕
原子弹在中苏论战中爆发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五反”、“四清”一起上阵
“九个指头”和“七个指头”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砸烂“三家村”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红海洋,绿海洋
历史在这里沉吟
“一月风暴”和“二月逆流”
打倒“叛徒、内奸、工贼”
靖国乱需人民解放军
两个政治集团的形成
“四个伟大”的背后
“批陈整风”的缘由
林彪事件留下的惊叹
从《有所思》到“思所有”
别开生面的乒乓外交
接班人问题始终是问题
三个世界的划分
“批林批孔”别忘了周公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反击右倾翻案风
春天到来前是严冬
意志与生命的博弈
从井冈山到北京城
一代伟人毛泽东
敬告读者
新中国建设史诗
《伟人毛泽东》(下)辉煌之路 节选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在艰苦漫长的革命岁月中,表现出一个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他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永远属于人民。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他和他的战友们所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丰功伟业,为世界一切正直的人们所尊重。他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和精神永远鼓舞着*人和各族人民,继续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毛泽东同志永远生活在我们中间,我们要认真学习他的科学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对毛泽东同志永远怀着深深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摘自(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写在前面的话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这是一首歌的开始
也是一首史诗的开始
当人们都在歌唱时
却没有细品词中掩映的悲壮
而却被万民齐唱所惊叹
把一个伟大领袖如此颂扬
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
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遇到了许多艰难曲折
是毛泽东扭转了乾坤
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曾一直在黑暗中探索
而且被碰得头破血流
是毛泽东在危难中挽救了革命
把他写进歌词恰如其分
毛泽东是伟大领袖
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
但他又是一个血肉之躯
有嗜好,有习惯,有感情,有性格
同时还有一颗赤子之心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
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让中国走进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正如他后来所说,什么人间奇迹
中国人都可以创造出来
可新中国的历史
在创造奇迹时也创造奇观
这是因为取得了辉煌成就
企盼的是更大的辉煌
而实际却带来了困惑
无数个日夜的奔波
无数颗汗滴的挥洒
后来却发现在沙丘上建塔
时代的要求就像一列火车头
驾驭不住就会跑出轨道
历史是个勤勉老人
一直肩扛着沉重的负荷
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艰难跋涉
是开拓与进取,还是前进与倒退
只有寻到绿洲才能知晓
在五星红旗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
在毛泽东手中缓缓升起
隆隆的礼炮声响彻云霄
每一响就是一年的战斗①
五星红旗上有四颗小星
围绕一颗大星且心心相应
这是四种不同的社会动力
热情接受*的引领
将开始国家富强的新征程
————————
①开国大典上,礼炮共28响,象征28年的奋斗历程。
在新政治协商会议上
毛泽东向社会各界庄严宣告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区别于旧政治协商的《共同纲领》
成了新中国的“临时约法”
新中国建立的第二天
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党国家
派驻华大使递来国书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①紧随其后
社会主义阵营向北京祝贺
中国人民经历几十年奋斗
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②
泱泱中华这个苦难大地
终于迎来了阳光普照
人民当家做主已不是神话
多少人民血,换得此尊荣
思之泪欲坠,欢笑不成声③
诗人郭沫若发出了感叹
没经历过多年艰辛与颠沛
永远觉不出这其间的悲愁
————————
①保加利亚于10月4日,罗马尼亚于10月5日,与中国建交。
②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③1949年2月,郭沫若乘火车抵达北平时写的一首诗。
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
为新中国铺好了康庄之路
民族独立与人民自由幸福
是他们奋斗主题的共同
我们要为他们铸造丰碑
毛泽东为这座丰碑
楸上了第一铲土,然后庄严宣告
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巧
因反对内外敌人
在一百一十年漫长岁月
一直没有停止过战斗
为了国家与民族不惜流血
这是一种宣泄的洪流
从此在天安门广场
一座纪念丰碑①伫地而立
让后人铭记英烈们的光辉
它是中国革命的缩影
也是一部英雄的史诗
————————
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题材。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①
毛泽东发出了慨叹
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经历了二十八年苦斗
终于迎来雄鸡报晓的时刻
仰望苍穹星星点点
启明星是最亮的那颗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革命歌声响彻四方
四万万五千万中华儿女
终于在毛泽东旗帜指引下
开始走向灿烂与辉煌
————————
①毛泽东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最后两句是: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面对一穷二白
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
“三座大山”的压迫
但面临的却是一穷二白
蒋介石政权逃离大陆
真想把整个房子都搬走
上海是个金融大都会
蒋介石在逃跑时
把黄金和白银装上了船
他宁愿把船沉在海底①
也不给共产党一个子
————————
①蒋介石有一艘军舰在搬运黄金中,因超载而沉入海底。
毛泽东面临一穷二白
发扬延安大生产精神
现在全国政权已握手中
比南泥湾大了多少
还怕没衣穿没饭吃
问题关键是怎么面对
共产党有艰苦奋斗传统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这是延安时期的救急良方
现在得用来疗战争创伤
蒋介石发动“戡乱”
把老百姓口袋掏光
许多地方已揭不开锅
特别是刚被解放的南方
已遭盘剥得贫困不堪
蒋介石印“金圆券”
作为他“戡乱”的本钱
“金圆券”在印钞机里滚动
却让他越戡越乱,最终
把一座大厦的墙角全挖光
面临千疮百孔的中国
毛泽东陷入深思夜不能眠
战争带来痛苦还有饥寒
医治创伤得需要时间
黎明前还有短暂的黑暗
自力更生为主
争取外援为辅
这是毛泽东曾说的
要用力量、智慧和勇气
才能从废墟中挺起
年轻的共和国刚诞生
面临的却是百废待兴
既要踏着前人的足迹
又要开启未来的船帆
而急迫的却是先要吃饭
面对一穷二白的中国
毛泽东凝神遐想思绪万千
作为新中国的带路人
他必须率领全国人民
迎接全面建设的曙光
在斯大林面前没说“不”
要建设得有材料和资金
更重要的是技术与人才
在中共的手里这些都还是零
怎么才能从“一”开始
毛泽东决定到苏联拜师
苏联是社会主义老大哥
多年搞建设经验少不了
在不损害中国主权前提下
毛泽东准备向苏联求助
甚至渴求国际主义温暖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六日
解放大西南的硝烟还未散尽
毛泽东就把共和国权柄
交给未来的接班人刘少奇
然后去莫斯科密访斯大林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
先到哈尔滨再到满洲里
穿过西伯利亚冰天雪地
终于看见红场尖塔上那颗星
这可是共产国际的发祥地
斯大林接见了毛泽东
双方看着彼此都有些陌生
但一想到对方名字就格外亲切
巨人间的握手把时空浓缩
千里之遥成了咫尺之间
斯大林个头并不高
但其智慧却是卓然超群
毛泽东已有第一感觉
可是语言不通怎么表示问候
还得秘书师哲①来疏通
斯大林并非俄罗斯人
他出生于格鲁吉亚
为了革命跟随列宁
对毛泽东说的第一句却是
没想到,你这么年轻
————————
①师哲(1905-1998),陕西韩城县人,俄语翻译家。曾先后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访问前苏联及东欧,还主持过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俄语专修学校和外文出版社的工作,首任局长、校长、社长,同时还兼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俄文翻译。
毛泽东向斯大林致谦
斯大林却对毛泽东说
胜利者是不会被谴责
这成了后世的一句格言
也道出了钢铁般的真理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斯大林在共产国际时代
对中共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后来却受米夫①弟子王明蒙蔽
对毛泽东的力量估计不足
————————
①米夫(1901-1938),出生于乌克兰犹太人家庭,共产国际东方部主任。1930年到上海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团长。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行把王明等人推进中共中央政治局,使“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中共全党达四年之久。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把十六个国家结成一个板块
如何搞社会主义经验丰富
毛泽东把自己当作小学生
准备虚心向他们学习
更重要的是必须和苏联
重新签订《中苏友好条约》
以前的条约理应作废
与中共领导的新中国无关
应洗心革面从头开始
苏联是社会主义老大哥
新中国在经济上需要他援助
毛泽东谦恭地提出要求
斯大林满口答应贷款给中国①
还承诺在军事上也援助
当毛泽东提出重新订约
斯大林却说旧约还有效
那是雅尔塔决议无法更改
革命导师的话一言九鼎
让毛泽东根本无法说“不”
斯大林是在眷恋旧约
他知道与毛泽东重新签约
苏维埃联盟将会失去许多卢布
就把雅尔塔会议当作救兵②
堵住小兄弟毛泽东的口
————————
①苏联答应以三亿美元的卢布按低息贷款给中国。
②斯大林以二战快结束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为理由拒绝与毛泽东签订新约。他说旧约是在美国、英国、法国作见证下签订的,不能废弃,只能在上面做些修改。
毛泽东既是共产主义者
也是爱国的民族英雄
在他骨子里就从没承认过
旧政权与列强所订之条约
也包括国民党与苏联
不能在斯大林面前说“不”
但也不能轻易让步说“行”
毛泽东只能采取迂回战术
他要在这个横跨欧亚的大国
在冰天雪地钻一个窟窿
毛泽东长驻莫斯科
根本不提“回国”
而在这里访问那里考察
莫斯科、列宁格列有他的身影
集体农庄、工厂有他腿脚
毛泽东躺在板床上说
吃了拉,拉了睡
斯大林听出这是在抗议
但他不会轻易就改变策略
他得镇住这头中国雄狮
去苏联访问本是个秘密
经毛泽东一场持久战
秘密也会向外走漏
英美造谣说毛泽东失踪
是被斯大林软禁强留
毛泽东在苏联少待一天
对斯大林就多一天解脱
国际舆论也是一种武器
他不得不想到“让步”
未来需要这个邻邦搭伙
两个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终于把那种莫名的隔阂
融化在共同信仰的大火炉
斯大林同意重新签约
毛泽东终于赢得硕果
对*的认识
斯大林一直存在芥蒂
他以为中共大都是王明式人物
除了夸夸其谈就唯唯诺诺
没想到还有软绵的坚果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
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
说汉语的汉族人最多
而其他语言的人数却很少
毛泽东称之为少数民族
在以前的旧中国
历朝历代都是汉族占优势
把少数民族看成野人
称他们是不开窍的蛮子
在必要时还赶尽杀绝
这是明目张胆的歧视
给少数民族在心灵上
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各少数民族没放弃过火药
新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内
不管你来自哪个角落
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看烟花
不会有贫富贱贵悬殊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重视
各民族的友爱、团结与互助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
对人口相对多的省份
实行区域自治的策略①
建国后毛泽东仍重视学习
他说革命胜利是靠三大法宝②
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是两把利剑
统一战线则是一种隐形武器
离开了它们革命就到处碰壁
日本人称霸亚洲却缴枪投降
国民党如日中天也轰然坍塌
毛泽东对他们的灭亡早就预见
都是不得人心的咎由自取
逃不脱强大的“墙倒众人推”
————————
①新中国建立的五大自治区为:内蒙古(1947)年、新疆(1955年)、广西(1958年)、宁夏(1958年)、西藏(1965年)。
②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被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认为新中国成立后
还有两大法宝不能丢弃
“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
一个是纵贯南北的“经”
一个是连接东西的“纬”
把各民族的精英
团结在一面五星红旗下
革命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新中国的建设之路
才能后继有人越走越宽
对过去帮助过革命的人
毛泽东认为不能过河拆桥
而要架设无数座桥梁
把他们接过河来共创未来
让他们的智慧继续闪光
对国民党遗弃的人员
毛泽东也认为要分性质留用
除了懦夫懒汉地痞流氓
其他人通过教育与培训
完全能出力建设新中国
对反动特务和地主分子
毛泽东说也不能全部杀掉
除了欺压人民血债累累的祸首
大多数人只要接受改造
就要给他们自新的出路
毛泽东的这些主张
符合此时中国的国情
但在苏区时代却被批判
说他走保守的富农路线
殊不知这是统一战线
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建设
武装斗争不再是革命的洪流
向大山进军,向自然开战
已成为新时代的号角与颂歌
各民族团结力量十分巨大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是毛泽东呼出的口号
也是他实现民众大联合的梦想①
他希望中国人的力量
汇聚成一座山,一条河
————————
①毛泽东在新政协会上的口号。1919年7月他写《民众的大联合》一文。
上海的早晨多霾
新中国的财政收入
百分之二十二来自上海
一九五〇年五月二十七日
五星红旗在上海已插上一年
这一年却是惊心动魄
旧上海是资本的世界
有人说它像一个染缸
一进去就会被沾上颜色
也有人说它是悬崖上走钢丝
给冒险家提供了乐趣
刚解放的上海千疮百孔
国民党留下的是一堆堆废墟
工厂倒闭①,特务如麻
还有天上飞来的台湾炸弹
给市长陈毅②组成大合唱
————————
①刚解放的上海,有一万三千六百四十七家工厂倒闭。
②陈毅率领的第三野战军进驻上海,他本人就任上海市市长。
上海五百万人要吃饭
一个严峻课题摆在面前
陈毅在克服困难战胜敌人中
只有依靠党中央毛主席
把全国人民作为坚强后盾
面临蒋介石对上海轰炸
还有特务的肆意破坏
以及海面被国民党封锁
毛泽东说我们不能把笑话
留给帝国主义去评说
资本家害怕“金圆券”
认为一切纸币都是它的化身
他们只认得“黄白绿”①
把解放区人民币当成废纸
这就给陈毅挡住了通道
资本家傲慢扬言
人民解放军可以进上海
但人民币不能进
这是在说共产党无能
呆不了几天就得走人
————————
①黄白绿,黄指黄金、白即白银,绿指美钞。
如果资本家言中
共产革命就是一个笑话
为了证实他们是谎言
共产党人只得放下枪
开始拨弄起算盘珠子
人民币与银元比
最初为四百比一
没几天就涨到两千比一
物价飞涨像吹涨的气球
把上海人的心吹乱
上海社会开始动荡
共产党面临新的挑战
只能当小学生从头学起
毛泽东找来财经专家陈云①
要他扑灭物价飞涨烈焰
————————
①陈云(1905-1995),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南满的“四保临江”
陈云给指战员算了细账
为坚持根据地拍了关键一板
此时毛泽东希望陈云
再为上海经济复苏拍板
面对上海经济的混乱
陈云在认真分析后断定
这是不拿枪的敌人在捣乱
他们不是软弱的金圆券①
而是硬邦邦“绿白黄”
————————
①上海解放初期金圆券与人民币的兑换率为100000∶1,即10万元兑换1元人民币。
为了打赢这场翻身仗
陈毅市长下令用铁拳
突袭汉口路证券交易市场
先拔掉金融投机始作俑者
让投机者成为无本之木
粮食、棉花和煤炭短缺
资本家开始大量囤积
想对市场进行“垄断”
让共产党知道他们的厉害
再以高价在市场见面
面对资本家的险恶用心
陈云从解放区调来火车
资本家开始大量吞进
以为共产党人都是傻瓜
发大财机会还在后头
待资本家的钱袋掏尽
陈云的物资还在不停
资本家慌了手脚立即抛货
但市场物价却在下跌
他们的货却没人再要
面临混乱的上海
共产党人学会了管理①
这是一本无字教科书
它比拿枪的确不怎么危险
但有时却比枪还重
共产党人还实行净化
严禁鸦片,取缔赌场
封闭妓院,改造流氓
上海这口大染缸终于失灵
阴霾天空出现了蔚蓝
————————
①在上海,人民政府收容散兵游勇,改造无业游民,取缔反动会道门,铲除帮会势力,抓捕国民党特务,打击盗匪。
在毛泽东坚强领导下
上海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
终于摆脱了缚在脖子上的绳索
像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
巍然屹立在黄浦江畔
短短一年的上海
共产党人把它当作试验田
恢复生产,管理社会
为全国如何接管好城市
提供了标志性的样板
中国人民面对的不是废墟
建国后最初八个月
毛泽东取得了举世的辉煌
国民党的八百万军队①
终于被无情地淹没于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
①截止1950年6月,解放战争共消灭国民党军8,071,350人。
但新的危机却悄然而至
首先是空无食物的饭碗
新解放区地主还在剥削
农民的租债不得不交清
这严重影响着国家的财源
为解决“吃穿”二字
最佳途径应尽快恢复生产
但战后的中国千疮百孔
给“恢复”增添了曲折
让毛泽东也在深入思考
为国家财政经济好转
一九五〇年六月六日
中共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把土改、调整工商业和节省开支
作为恢复经济的三根杠杆
毛泽东在会上做报告
他呼吁干部不要“四面出击”
因为我们面临的敌人太多
要处理好各阶级的关系
才能战胜最凶恶的敌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必须做出让步,在一些方面
对待资本家的民族资产
还不能轻易取缔或没收
对他们既团结又要划清界线
为了完成三大任务
毛泽东提出了八项主张
为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
选定了坐标,指明了方向
也为规模建设叩响了门环
此时的中国大地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在国民经济还占优势①
如果大规模铲除私有
那将是自绝生路的“左”
鉴于此现有的工商业
须进行合理化调整
人民政府已将官僚资本
转化成了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也要有空间
财经专家陈云说
民族资本在此时有进步性
因为在落后的工业面前
民族资本家的投资
对国家和人民有利
会议出台了新政策
对停工、减产的私人工商业
让工厂开工,工人就业
但必须限制资本家唯利是图
还有生产的无政府惯性
————————
①建国初期,中国的工商业产值占全国63%;私营商业占全国批发76%;占全国零售总额85%。
调整工商业的关键
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
反对过早消灭资本经济
允许它们在国营经济的主导下
分工合作,各取所需
调整工商业的关键
还得调整劳资关系
处理好工人与老板矛盾
还得调整产销关系
使整个社会买卖平衡
合理调整工商业
就是承认私营工商业存在
妥善改善公私与劳资关系
逐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为社会主义改造搭桥铺路
国家机关的经费
需大量减少厉行节约
把省下来的钱用于建设
对于巩固财政和物价稳定
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朝鲜半岛在对弈
朝鲜本是一独立国
清朝末年称朝鲜王朝
是中国袒护下的小邦
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承认它获得了“自由”
但朝鲜并非有自由
和中国的台湾一样
在日寇的枪管下颤抖
特别是要说日语
还得懂日本人礼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由于战胜国属于两大阵营①
版图就难以避免要被分割
朝鲜就这样被砍成了两瓣
分别称北朝鲜和南韩
————————
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红军进攻朝鲜日军
美英盟军也攻日本本土
这就注定了朝鲜要被分裂
两个意识形态迥异的强国
不会为一个民族的独立而妥协
美国人想了一个妙策①
在北纬三十八度的地方
画了一条军事分界线
作为平分秋色的砝码
这就是后来的“三八线”
————————
①1945年8月10日,美国召开会议决定如何到朝鲜受降。马歇尔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这时,陆军部助理麦克洛伊便请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到第三休息室去,要他们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就这样,三八线就被两位美国上校提出来了。
苏军撤离北朝鲜后
金日成率劳动党欲统一朝鲜
美军却赖在南朝鲜不走
他们不让金日成得逞
把机会让给流亡的李承晚
一九四八年双方都建国
北朝鲜是金日成政权
称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南朝鲜是李承晚政权
称大韩民国或南韩
两种社会水火不相容
都把“三八线”作为前线
并屯下重兵一直在观望
谁要是趁机冲过这条线
就有可能统一整个朝鲜
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
北朝鲜的金日成看见
统一朝鲜的机会终于出现
他命令冲过“三八线”
结果是一直向前锐不可当
消息传到美国五角大楼
杜鲁门①为失去中国正沮丧
一听说南韩快被金日成占
脊背像被抽了一鞭且大喊
无论如何不能再失去朝鲜
————————
①杜鲁门(1884-1972),出生于密苏里州,美国第33任总统。
北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
三天后就占领原首都汉城
再乘胜追歼一直到釜山
只差一步南韩军就要跳海
人民军却接到撤退北方
原来美军在仁川登陆
抄了人民军的后路
如果不及时撤退就会被
两面夹攻后再被围歼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
朝鲜战争的爆发
美国肯定要出兵
为了显示自己的霸权
在苏联缺席安理会情况下
组成十六国联合力量
金日成指挥朝鲜人民军
只差一步就大功告成
但美军却在仁川登陆
这无疑是在背后插刀
只得从梦想中回到眼前
美国此次不光要朝鲜
还把势力范围向西伸展
确定在中国海岸边沿
画上第二条“三八线”
还派遣第七舰队侵占台湾①
金日成想争分夺秒
趁美国人还没介入
把李承晚赶出南韩
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付
强大的战后美利坚
可机遇也同样属于对方
美国人不让金日成美梦成真
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
无疑给金日成制造麻烦
朝鲜人民军只有“撤”
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
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名将
仁川登陆就是他设想
朝鲜三面临海的地形
帮助他名声再次外扬
————————
①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声明要出兵干涉朝鲜半岛发生的内战,6月29日,杜鲁门还派美国的第七舰队占领台湾控制台湾海峡。
麦克阿瑟踌躇满志
像一头猛虎直扑平壤
这是典型的围魏救赵
让回撤的人民军无法救援
还把战火烧到鸭绿江畔
鸭绿江畔的赞歌
中国与朝鲜
在历史上就唇齿相依
为了新中国的安全
毛泽东对朝鲜事态
一直在全神关注
朝鲜内战爆发
毛泽东极为敏感
三天后美军在仁川登陆
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一日
麦克阿瑟冲过三八线
用重兵突袭无遮拦的平壤
金日成只好一直向北
撤退到中国境内的丹东
麦克阿瑟变本加厉
在北朝鲜与中国边境
丢下了很多枚炸弹
中国的渔船被炸成碎片
鸭绿江畔成了屠宰场
毛泽东不得不考虑出兵
但新中国建立还不到一年
蒋介石在台湾叫嚣反攻大陆
还不断派武装在沿海骚扰
出兵作战肯定有风险
朝鲜进行的内战
美国不掺和事情还好办
但如今却纠集十三国
如中国军队再卷入
会不会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在毛泽东的心里
这些问题萦绕盘桓
中央会议大家都各抒己见
许多人不愿出兵朝鲜
还有人怕美国原子弹
毛泽东力排众议
他站在高山之巅
想到了如果不出兵
中国将来会被人瞧不上
他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毛泽东说建国不到一年
比起抗日、解放战争的艰难
只能算芝麻与绿豆比攀
只要打败美帝这个野心狼
大不了中国迟解放几年
但如果让美帝肆意横行
世界就只有它说了算
中国将永远被列强欺负
再说美国占领了朝鲜
下一步就轮到东北平原
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九日
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
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拉开了入朝作战帷帐
毛泽东以彭德怀为司令
先用三个军作试探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①
战士们唱着歌进入了朝鲜
北朝鲜的万山丛中
志愿军在月色中潜行
没几天就到了敌人眼前
此时南韩军还不知厄运来临
以为中国不敢出兵朝鲜
美帝也不知中国会出兵
集兵三十万逼近鸭绿江
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志愿军给敌人以迎头一击
作战十二天稳住了战线
中国出兵使美帝计划破产
想在“感恩节”①前吞并朝鲜
简直是白日做梦,现在
不得不清醒头脑想一想
金日成背靠中国和苏联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歌词。
②感恩节,美国人独创的一种合家欢聚的节日,1863年由美国总统林肯宣布为全国性节日。最初没有固定日期,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把感恩节定于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美国在二战中大打出手
却对中共军队没放心上
他们大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却打出了一个红色中国
这让他们觉得在帮倒忙
现在毛泽东又出兵
让美国人根本就想不到
按照他们的逻辑
新中国自身都难保
怎么可能再引火来玩
但事实胜于雄辩
志愿军枪口对准了胸膛
他们想回避也不能
只有硬着头皮顶上
至于胜负那就等天算
麦克阿瑟好像不服老
非要和彭德怀较量一番
胡宗南①是只纸糊的猫
而他麦克阿瑟却是一只犬
咬上一口就得元气大伤
————————
①胡宗南(1896-1962),浙江镇海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彭德怀手下败将。
就这样双方摆开了阵势
尽情发挥各自的专长
智慧与勇猛,诡计与谋算
结果是美帝为首的联合国军
从北朝鲜败退一直向南
运用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
在半年内①彭德怀指挥十二个军
把麦克阿瑟打回“三八线”
让全世界知道,也包括杜鲁门
独霸朝鲜纯粹是痴心妄想
————————
①半年内,志愿军进行了五次战役,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蒋介石败退台湾岛
一时间成了惊弓之鸟
因为大陆的毛泽东
随时都可能派出军队
不顾一切冲过海峡
作为一党统帅
蒋介石必须故作镇定
不能把惊慌涂在脸上
还得把“反攻大陆”挂在嘴边
暗地里却策划向菲律宾逃
最初的半年中
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
真是处于风雨飘摇
金门战役虽取得了胜利
但那是局部的偶然
朝鲜战争的爆发
把蒋介石从深渊中拯救
为了打气他曾对部下说谎
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朝鲜战争却很似他的谎言
蒋介石拿着《曾文正公集》
脑子里像被打了鸡血
一直兴奋了好几天
他所崇拜的曾国藩、王阳明
已不在他脑子里打转
蒋介石预言已“实现”
他真佩服自己有未来先见
立即号召大陆沿海各反共据点
复国报仇的时刻终于来临
枕戈待旦,随时起帆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
抛出共同防共的口头承诺
接下来军事基地在台湾选点
把蒋介石忙得脚不沾边
但心花怒放不厌其烦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向北朝鲜的平壤进攻时
蒋介石建议应南北呼唤
由他的国军配用美国武器
在第七舰队掩护下进兵福建
蒋介石的建议被否决
他又请求把国军运往南朝鲜
直接进入战争最前线
先夺回被林彪夺去的东北
杜鲁门认为蒋介石被梦魇
美国给蒋介石的方针
是站在原地不动
第七舰队游弋台湾海峡
已违背国际公约
正在想办法其说自圆
把台湾纳入势力范围①
不是杜鲁门对蒋介石的偏爱
而是美国从全球战略着眼
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
它必须防止共产主义扩张
————————
①针对苏联和中国,美国在西太平洋构建了三条防线:1. 台湾、韩国、日本、关岛;2.阿拉斯加、夏威夷和马绍尔群岛;3.本土。后来又多了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还有印度。美军在太平洋集中了超过一半的航母和60%的各种舰艇。
美国在西太平洋设防线
是为了防苏联和*
以台湾、南韩、日本为一线
台湾是一个理想的支撑点
一艘炸不沉的航空母舰
毛泽东坚决反对
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
这是一个明目张胆的侵犯
而且庄严承诺郑重宣布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德、日、意法西斯被消灭后
毛泽东曾寄望于美国
但它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这引起了毛泽东的极端反感
称美帝国主义为纸糊物件
美国毫无顾忌占领台湾
不仅阻碍了大陆收复台湾
还给亚太地区埋下战争引线
从此就别想有太平盛年
因为美国是战争最大隐患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在中国西部的边陲
喜马拉雅山和雅怒藏布江
把英帝国主义占领的印度
挡在了南亚次大陆那边
真是一道天然的防线
尽管英国人曾蹚水过河①
从喜马拉雅山翻了过来
但都遭到藏民的顽强抵抗
虽然他们是火药装配的枪炮
入侵者还是得退回海边
自唐朝的贞观年间起
文成公主西嫁吐蕃
与最高长官松赞干布和亲
中国的版图上就多了西藏
英国人已迟到一千年
————————
①英国曾两次入侵西藏。第一次与1888年,第二次与1903年,均遭到西藏军民的坚决抵抗,但因力量悬殊,最后失败,被迫签订《拉萨条约》。
从清顺治年间开始
西藏地方官一直是达赖
并经过大清皇帝册封
到民国时期的孙中山
始终是中华大地的一员
现在国民党败逃台湾
西藏成了归宿的真空
面临解放军的进军
西藏地方政府开始恐慌
但也有不服气想打一仗
胡宗南残部被消灭西昌
下一步解放军的方向
应该轮到进军西藏
把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
一直是毛泽东的愿望
进军西藏有三条路线
第一条可以从青海
第二条从新疆通阿里
而从西康进昌都却最近
解放军选择这条路线
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最后战斗却发生在西藏
那是在昌都城外一个地方
达赖准备派出精锐藏兵
与解放军决一死战
解放军在进军前
先学习了少数民族政策
毛泽东以张国华为司令员
翻山越岭,架桥铺路
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为了抵抗共产党进藏
达赖政府倾注了全部家当
拼凑了四千五百人武装
总管阿沛·阿旺晋美①
负责在东大门昌都抵挡
————————
①阿沛·阿旺晋美(1910-2009),西藏拉萨人,曾任西藏地方政府昌都粮官、民事法官、孜本(审计官)、噶伦、昌都总管。西藏和平解放后,为西藏建设一直奔走,后多年担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前线总指挥阿沛·阿旺
昌都一战却大失所望
解放军火力实在太猛
藏兵有神佑也是百忙
没几个回合就都逃散
最后只得到谈判桌上
在十四世达赖授意下
阿沛·阿旺晋美出面
与中央政府在北京谈判
达成十七条和平进藏①
解放军唱歌看着雪山
来到了布达拉宫门前
拉萨城出现了解放军
但不是对藏区实行戒严
而是奔赴各隘口守边疆
————————
①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阿沛·阿旺晋美赴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谈判,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5月23日,协议正式生效。
翻身日子在有了土地
毛泽东一九二五年回韶山
农民把土地翻得底朝天
那时他第一次发现
土地全攥在不耕作人手里
他心中怒火直往脑门串
孙中山倡导“耕者有其田”
蒋介石却走相反的路
共产党人记住孙中山这句话
在枪林弹雨中一直冒险
要让土地回到耕者身上
打土豪,分田地
二十五年过去,共产党人
本色丝毫未改变,现在
红旗已插遍神州,分田分地
更是必不可少的大事件
战争年代每建立根据地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成了共产党的第一宣传
发动群众斗地主还没收财产
也成为工作队进村的方向
老解放区已有一亿多人
打倒地主分到了田产
刚解放的新区却不知道①
共产党还要做这等好事
只听国民党说共妻共产
————————
①刚解放的新区,还有3亿多人没分到地,一场伟大的土改势在必行。
解放战争硝烟还没燃尽
毛泽东就开始对土地做文章
先是清匪反霸和减租减息
还斗争地主废除保甲连环
建立村委会民主选举村长
从打土豪分田地
到抗战时减租减息
从打倒地主阶级
到保留富农,再到清算富农
这是土地革命的大连唱
从《井冈山土地法》
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其间经历了十八个年头
经过共产党人不断探索
分配土地有了成熟设想
从建立新中国开始
根据当时国内的实际
再结合二十年土地改革经验
中央修改了各种土地法令
并通过《土地改革法》①
从一九五〇年十一月起
长江以南刚解放地区
一个个带枪的工作队
进入了农村的田间地坎
分田分地,再次奔忙
————————
①1950年6月在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28日在中央人民政府第八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0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在全国实施。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
政策界限与解放战争一样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
为了农业生产不受影响
分步骤有区别插界桩
这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
地主不会轻易放弃特权
他们隐藏地契,私藏武器
或隐瞒成分,伪装积极混进农会
还用粮食、金钱和美女
有的还公开进行捣乱
散布谣言,毁坏农具
聚众闹事,制造混乱
刺杀干部,放毒纵火
还组织反革命武装暴乱
但人民专政的铁拳
重重落在地主阶级头上
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砸碎
农民成了土地的真正领班
耕者有其田不再是幻想
万山丛中扫阴霾
新中国初期面临挑战
只有几个共产党国家
亲临五星红旗升上天空
而众多的资本主义世界
却把台湾岛作为中国
蒋介石逃跑时煞费苦心
在很多地方潜藏下机关
只要他在台湾一声电令
这些“僵尸”马上就被激活
对新生的政权反攻倒算
蒋介石没忘记他的失败
有计划地潜伏各种力量①
准备有一天突然反扑
只要机会一到他绝不会放弃
除非力量有限老天不成全
————————
①蒋介石逃离大陆前,潜伏下各种力量准备伺机反扑,其中有党团骨干分子60万,各种特务60万,政治土匪200万。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也配合行动,破坏铁路,炸毁工矿企业,抢劫物资,纵火放毒。
朝鲜战争爆发后
国内潜藏的反革命势力
认为反攻大陆时机已到
他们从各种阴暗角落钻出
对人民政权四面出击
一九五〇年十月一日
新中国成立刚好一年
就有特务已把炮口对准
天安门城楼上的检阅台
幸喜公安机关提前发现
新中国的形势很严峻
面临的敌人来自三方
美国在朝鲜半岛虎视眈眈
蒋介石叫嚣要反攻光复
国内阶级敌人也希望变天
新中国就像初生的婴儿
刚生下来就遭到恶风
但毛泽东挺直了腰板
抗美援朝是当务之急
剿匪、反霸也决不手软
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
对国内外敌人进行反击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保持光荣革命传统
扫清笼罩大地的各种阴霾
为配合志愿军入朝作战
党中央发出镇压反革命
匪首、惯匪、恶霸和特务
还有反动会道门头子
都成了网中的大鱼小虾
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
毛泽东发出一系列号召
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
是他告诫前线的真言
只两年半时间就尘埃消散
西南地区匪患最多
还有沿海一带岛屿
一直是海盗出没的地方
拿着枪的土匪一百多万
严重威胁人民的安全
逃离大陆的蒋介石
把这些地方当成陆上台湾
对政治土匪加官许愿
与新生政权刀对刀枪对枪
剿匪反霸成了全民抗战
云贵川湘桂土匪最多
剿匪故事至今还流传
这些地方出现这么多匪患
既有泛起的历代沉渣
也有国民党埋下的引线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
在新中国必须清除匪患
决不允许死灰复燃
为了人民的利益与安全
花多大代价也必须干
“三反”、“五反”双管齐下
中国工商业合理调整
使城乡市场出现繁荣
给战后恢复输进新鲜血液
中国的民族资本也进入
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但是国家资本主义①
不是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
因为它怎么变都是资本主义
资本家天生就唯利是图
只要有利润就会不顾一切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②
资本家真正心爱的东西
不是腐朽的金钱与美女
而是能长出利润的翅膀
翅膀越硬胆子会更大
——————————
①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被国家政权承认并受监督,有利于资产阶级,实际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它实际上就是国有或半国有企业,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
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有20%的利润资本家就活跃,有50%他们就会铤而走险,有100%就敢践踏法律,有300%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事实正是这样
中国的资本家虽经教育
但还是有人恶习难改
就像狼对东郭先生说
它生下来就只会“吃肉”
工商业刚刚出现繁荣
就有资本家反对国家限制
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
还盗窃国家财产和经济情报
为了赚钱就不顾国家利益
关于行贿受贿现象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
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会来捧场
还会用糖衣裹着的炮弹
现在他们的糖弹打来了
资本家用金钱和美女
拉拢、引诱意志薄弱干部
供其所要,投其所好
送回扣,入干股,分红利
把干部拉下水再合伙
在资产阶级的糖弹面前
一些干部早已站不稳
他们贪污、浪费还官僚主义
高级干部刘青山与张子善
对贪污与盗窃很专长①
针对这些不良行为
党中央和毛泽东向全党指出
深入开展“三反”、“五反”②
两者双管齐下密切配合
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刀问斩
经过一个多月激烈斗争
反动资本家被刨了出来
大盗窃犯也被挖了出来
刘青山、张子善曾是红军
但依然被送上了断头台
————————
①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和专员张子善,共贪污盗窃1554900元。
②三反:在国家机关和经济部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对违法资产阶级的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窃国家财产和经济情报。
“三反”、“五反”运动
对全党是一个实战教育
有的干部已走到悬崖边
及时把他们的马勒住
在大白天不再会梦魇
“三反”、“五反”运动
沉重打击了不法资本商
教育了整个民族工商业
对私有经济也是一种警醒
只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延安窑洞门前的整风
增强了共产党人的战斗力
这是毛泽东富有远见
革命队伍只要统一思想
坚定的锐气就无法阻挡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这是列宁的一句名言
毛泽东深知其中奥秘
毫不放松整顿“三风”①
才有了坚不可摧的力量
建国初期的共产党员
已超过了五百万,其中有
二百万人在解放后加入
这就不可避免会带进
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
①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只要内容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
正如毛泽东所料,许多党员
会在资产阶级糖弹面前
被不拿枪的敌人击倒,即使
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进城前,毛泽东告诫全党
不要学李自成农民起义
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两个“务必”多有预见
毛泽东还说,整顿党风
不光是在延安窑洞
进入北京城依然如故
发现问题一定要解决
既不能姑息还需要勇气
从一九五一年二月开始
毛泽东就发出整党建党
先学习文件提高思想觉悟
再登记、审查和处理
后召开支部总结大会
整党运动开始不久
“三反”“五反”接踵而来
毛泽东要求把两者结合
坚决清除蜕化变质分子
再清算严重的官僚主义
这次运动纯洁了组织①
对不合格党员坚决清除
其中有很多蜕化变质者
他们就像一种慢性毒药
一直侵蚀党的健康肌体
这次运动壮大了组织②
清除腐化堕落变质者
并不意味着没人再参加
相反的党员人数却增多
这是注进了新鲜的血液
①这次运动有32万人被清除出党,其中蜕化变质就有23万,还有9万人属于不合格。
②这次运动党员人数从582万,增加到636万,前后时间用了三年多,各级党组织得到了加强。
在整顿党风的同时
对知识分子也进行改造
他们属于小资产阶级
要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
还需要翻耕世界观
知识分子改造不能忽视
毛泽东认为在新中国
要改变落后得靠科学技术
知识分子是科学的传递者
也是攀登高峰的生力军
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需学习马列主义原理
还有社会发展史和中国革命史
再组织他们参与抗美援朝
也包括土地改革的浪潮
在改造知识分子的同时
毛泽东还对旧中国的教育体制
也进行革故鼎新,实行开办
各类干部学校、技术学校
构建初级到高等学校一条线
电影《武训传》背后的阴影
一九五一年二月
电影《武训传》上映
顿时引起了轰动
许多人被武训事迹打动
景仰他的“乞讨办学”
武训是清末一乞丐①
靠乞讨筹款兴办义学
想让更多穷孩子读书识字
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事
怎么会不引来许多唏嘘
武训不光现代人赞叹
在他行乞时就有人感动
山东巡抚还给他募捐
这样就有人来帮他管钱
再放高利贷买地兴学
————————
①武训(1838-1896),行七,原无名,其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
武训的“义举”
民国时代更是火爆
连教育家陶行知都推崇他
认为他的行为感天动地
精神光照日月
而实际真是这样吗
为了澄清思想文化的混乱
需要有科学的历史观
这不光是一个武训的问题
这是对待历史的态度
毛泽东敏锐地感到
如果不澄清武训“义举”
以后的问题可能很多
问题得不到正确解决
不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
武训“义举”思想混乱
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
应该对《武训传》进行批判
只有在批判中得到澄清
才有助于提高认知水平
毛泽东认为武训“义举”
其实是骗局不值得感动
他行乞兴办“义学”那是表面
在那个备受外来侵略的年代
是不可能实现的妄想
但后来他居然实现了
那是怎么实现的,是通过
当地乡绅募捐后放高利贷
这样才有钱买地修学校
而去读书的却是富家子弟
再说武训为什么乞讨办学
因为他在地主家干活
不识字被地主无端欺负
便简单认为识字就不会受欺
这是缺反抗的肤浅认识
武训办学教出来的学生
大都是有钱人家子弟
请的教师大都有“功名”
学的那套是封建科举制
完全是奴化教育的翻版
武训最初属于无产阶级
但他走的是改良主义道路
他企图用乞讨“教育救国”
而自己却从乞丐变为财主
这是在软化人民放弃革命
战场上得不到谈判能得到吗
朝鲜半岛依然是硝烟
五次战役后中朝兵力多①
但技术装备却很弱
特别是空中来敌难以对付
弹药运输就成了问题
经过八个月的战争经验
美军已了解志愿军的战术
逐步摆脱了成建制被歼灭
彭德怀只好“持久作战”
利用多山地形与敌周旋
朝鲜半岛上依然是硝烟
五次战役后美国人并不老实
希望再来一次仁川登陆
但彭德怀收缩兵力像闪电
这让总司令李奇微干着急
————————
①志愿军入朝部队已达步兵5个军,地面炮兵7个师,高射炮兵4个师,装甲兵1个师,77万余,加上朝鲜人民军34万,总兵力111万余人。
美国总统杜鲁门终于明白
为什么前任富兰克林·罗斯福
曾竭力反对蒋介石“清共”
原来中共军队的力量不能低估
可在东亚大陆拖住日军后腿
现在这种印象更加明晰
有中共军队介入朝鲜半岛
美国就别想占到便宜
李承晚也别想统一朝鲜
唯一出路还是坐下谈判
通过苏联在联合国的关系
美国开始找通向中共的大门
毛泽东也看到战场的尴尬
从战略上看谁也吃不了谁
只有坐下来才算明智之举
在苏联斡旋下经过几番周折
终于在一个叫开城的地方
双方坐下来摸了对方底牌
美国想用谈判把防线往北移
这是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中朝方以“三八线”为界
美方却提出中朝军队向后撤①
这就意味着有大片土地
要被他们通过谈判不战而获
真像捣蛋的孩子在白日做梦
美方恼怒派飞机轰炸谈判
还发动夏季和秋季攻势
又企图从战场获得所要的东西
朝中军队采取“以打促谈”
粉碎了美军的两次进攻
两次战役美方损失不少②
不得不又回到谈判桌前
地点却改换在板门店
经过一个多月唇枪舌剑
把界线确定在军事对峙线
从此就出现了打打停停
双方都采取总体防御
在战术上也采取局部进攻
都想打破对方取得主动
好在谈判桌上多加砝码
————————
①美方以海、空军优势要在地面上得到“补偿”为借口,要求中朝军队自当时战线后撤38~68公里作为停战分界线,企图不战而取得朝中方面控制的1.2万平方公里土地。
②两次战役美方损失15万人。
边打边谈,以打促谈
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齐唱
成了抗美援朝后期一大特色
这一时期上甘岭战役①
成了志愿军钢铁般的标识
上甘岭打出了国威军威
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本色
战士们通过隧道工程
在美军绝对火力下坚守
给谈判桌上加了重重一码
————————
①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军队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激战。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经过两年零一个月奋战
在朝鲜美国人并没占便宜
而是把两腿陷进了淤泥
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原来美国并非战无不胜
板门店签字一经生效①
就标志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毛泽东用“战争换和平”
在以后几十年都得到证实
这就是他的英明伟大
————————
①1953年7月27日,中朝与美韩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
从此岸到彼岸的灯塔
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是实现无私有化的共产主义
刚建立的新中国千疮百孔
毛泽东最紧迫的面临
是战后恢复国家元气
面临百废待兴的中国
毛泽东夜以继日的思索
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是要建立一个公有制社会
这中间隔着一片汪洋
从此岸到彼岸有风浪
需要一艘坚挺的大货船
在风雨中乘风破浪
还需要一座引路的灯塔
在前面指明行动的方向
当蒋介石最后一艘军舰
无可奈何地逃离大陆
当国民党的“陆上台湾”
在中国的版图上永远消失
毛泽东就有了初步设想
当各种反革命势力被砸碎
当“三反”、“五反”取得成果
改造知识分子阳光普照
毛泽东就开始对年轻的中国
进行了前瞻性的规划
三年多国家就元气十足
一九五三年八月政治局会议
毛泽东提出了他的战略
三年准备,十年计划
现在三年已到十年开始
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
要平稳过渡到社会主义
毛泽东制定了一个航标
对农业、手工业和私有工商业
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这就是全党奋斗的总路线
被毛泽东比作高高的灯塔
他说为了防止急躁和盲目
要用十年到十五年或更多时间
使公有制逐渐代替私有化
毛泽东对总路线的确定
仿佛怀中揣着个婴儿
最开始说三年准备十年计划
后来又说用十年到十五年
再后来又说甚至更长
这是因为毛泽东要走的路
前无古人需不断探索
世界上只有苏联是社会主义
为了把航程计算得更准确
毛泽东还向斯大林请教
刘少奇带回斯大林的肯定
毛泽东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但中国农村间沟壑纵横
不能用大规模的机械化
苏联可是机械化集体农庄
在路过河北的专列上
毛泽东突然兴奋起来
他从邢台县长张玉美①口中
获得老解放区没机械化
也能走互助合作道路
毛泽东制定的总路线
作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简略说就是“一化三改”②
以“改造”为开路先锋
使中国工业化脚步加快
毛泽东说这是“一主两翼”③
主体要在天空自由飞翔
得需两只翅膀平衡伸展
然后不断地用力扑腾
才有希望飞得更高更远
从一九五三年起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这是把国民经济发展
并入了规划的轨道
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
————————
①1953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二)上午9时,毛泽东巡视南方途经邢台,在专列上接见了邢台县县长张玉美,了解邢台县的工作情况。
②一化三改,指从手工业、农业转变为机器工业化,并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一主两翼”,以工业化建设为主体,以三大改造为两翼。不分彼此,相互适应、促进和协调发展,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毛泽东所倡导的办法
为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毛泽东在关注群众反映
他走一步得往前看三步
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伟大过程
中国曾有人梦想“实力救国”
但没有枪杆子,谁听他的
毛泽东实现了这个梦想
骄傲起来的人会自焚
毛泽东制定出总路线
全党意气风发向前看
一些人却被革命的胜利
特别是战胜美帝国主义
冲昏了头而迷失方向
在自己岗位做了点成绩
特别是抗美援朝的支前
就自以为有功而不顾党章
还认为世界上非他莫属
就到处串联还封官许愿
他们是高岗和饶漱石
没参加过七届二中全会
还是明知故犯心里发狂
这些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结果却对党的危害极大
高岗曾是陕甘红军将领
顶头上司为著名的刘志丹
刘志丹牺牲党把他培养
成了陕北红军的一个亮点
一直在毛泽东眼里闪光
饶漱石曾是新四军一员①
皖南事变中军部身陷重围
叶挺被俘项英下落不明
他临危受命肩负党中央委托
后在华东支援陈粟打胜仗
在革命胜利后的今天
二人觉得本是棵大材栋梁
就借助毛泽东批评“新税制”
想来个鱼目混珠兴起巨浪
掀翻刘少奇和周恩来两艘船
新中国成立时的高岗
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因身兼东北局书记工作在沈阳
直到志愿军在朝鲜打退美帝
才从援朝大后方调回中央
————————
①饶漱石(1903-1975),曾用名梁朴,江西临川人。解放战争中,饶漱石担任华东解放区重要领导人,直接负责陈毅、粟裕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此时四大区中央局书记
和高岗一起调入北京
而高岗却担任要职①
属于“五马进京一马当先”
俨然是撑起屋顶的大梁
但由于高岗的个人素养
天生就带有一种缺陷
不善于学习也毫不自谦
对个人利益经常计较
而且还耍霸道明目张胆
高岗和李自成都是米脂人
李自成可是有失败之鉴②
高岗管理八个部都很重要
与周恩来政务院基本相当
头脑就发热欲替代政务院
————————
①高岗进京后被任命为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管理从政务院分出的八个部
有经济“内阁”之称。
②李自成的失败,由手下悍将刘宗敏引起。这人是典型的草莽英雄。传说他进京后不顾旁人反对,坚决要纳名妓陈圆圆为妾,这才惹恼了吴三桂去投降清军。
高岗一住进东交民巷
进出人便走马灯一串串
晚上这里是歌乐声声
舞姿在欢歌笑语里穿梭
醉影于灯红酒绿中流淌
财政部制定“新税制”
公私企业纳税“一视同仁”
毛泽东看后提出异议
认为是为资本家大开绿灯
不能体现人民当家迹象
高岗一看机会来的恰当
他说“新税制”是一条路线
还说薄一波①检讨肤浅
毛泽东不同意高岗之说
而且还反感他上纲上线
一个偶然的机会
高岗看见了一份名单
心跳之余他意识到
自己快要腾飞于天
于是就马上行动
————————
①薄一波(1908-2007),山西定襄人,当时任国家财政部部长。
高岗用了两个月时间
从京城到南方各大城市
宣扬中共有两个党
一个在根据地,一个在白区
根据地的党才是真资格党
高岗在外地沿途打招呼
如得到支持都会吃香糖
在武汉他专门拜访了林彪
两人曾经是前方与后方
但林彪态度不明他难办
终于有一人加入阵营
他是中央组织部饶漱石部长
两人一见面就相见恨晚
一拍即合并倾吐衷肠
反党联盟开始正式上场
高岗、饶漱石的行径
毛泽东心知肚明但不声张
他知道火候不到脓血挤不干
待这个毒疮已危害到机体
就毫不痛惜地斧劈刀砍
“高饶反党联盟”猖獗
从革命功臣向历史罪人蜕变
毛泽东不得不大臂一挥
揭穿了他们的反动伎俩①
从此成为全党唾弃的对象
————————
①高岗说自己冤枉,曾两次自杀以示抗议,但事实已很清楚,铁证如山很难逃脱清算。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毛泽东一直在想
一个国家的建立
需要长治久安
在远离硝烟的和平时代
需要的是依法安邦
新中国成立时
在《共同纲领》指引下①
全国人民开始了安居
这是中国式的独创
有临时宪法的效验
但《共同纲领》只是过渡
其使命只适合于建国初
严格意义讲它不是一部宪法
所以在国家恢复元气后
毛泽东想中国需要宪法
————————
①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确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的地位,是*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协商产生的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它确定本国的性质
还有人民在国家中的位置
就像一座高楼大厦
每一块砖都要有遵照
针对封建专制的残暴
西方资产阶级提出口号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人无优劣的民本思想
符合社会发展与需要
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但没忘记颁布《临时约法》
说明中国的资产阶级
已觉悟到法律的尊严
可在袁世凯其人眼里
“专制”才是管用的铁掌
“约法”只能算小孩过家家
所以他称帝根本没法治他
结果却成罪人被万民骂
如今是红色旗帜下中国
应该有一部崭新的宪法
一部区别于封建历朝历代
真正代表人民意志,以维护
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大法
确定总路线还没完成
宪法制定就只好放在一边
这是因为总路线是指南
一旦确定方向,毛泽东就马上
投入对宪法的制定起草
毛泽东亲自动笔写法
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
进行系统的斟酌与推敲
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成分
吸收维护劳苦大众的精髓
毛泽东还借鉴法兰西宪法
对资产阶级不怕被传染
而是吸收有生命力的营养
也包括大清律法、北洋政府宪法
甚至还有国民党伪宪法
毛泽东起草宪法
不能凭空臆造
而是以事实为依据
根据总路线要求
把党的任务也体现
经过九个月努力
一部崭新宪法终于问世
共四章一百零六款①
毛泽东倾注了大量心血
参加讨论的人有一亿多
————————
①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共4章106条,据说有1.5亿人参加讨论,被后来称为“五四宪法”。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新宪法总纲的第二条
体现了与一切旧法不同
这是因为新中国的江山
属于人民的江山
一九五四年的春天①
毛泽东来到北戴河
望着浩瀚彭湃的大海
他想起三国时曹操那首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②
曹操恢弘畅达的诗句
与他的踌躇满志不谋而合
就是在这个沙滩附近
但曹操考虑的是荡平天下
其意志不能代表人民
————————
①从一九五四年春开始,毛泽东每年有一段时间要到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北戴河疗养。名为疗养,实为换个地方办公。每年春季,毛泽东就带着两箱书到这里,闲暇之余,在沙滩上漫步,天气好时还在海里游泳。
②曹操在平定北方最后一个割据势力辽东乌桓后,经过了秦皇岛的碣石山,远望茫茫沧海,有感而发,作《观沧海》一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如今的大好河山
经过几十年苦斗
终于回到人民之手
让毛泽东感慨万千
咏歌一首已萌动于心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①
————————
①毛泽东诗词《浪淘沙·北戴河》。
从俞平伯《红楼梦辨》说起
创业难,守业更难
对于一个政党的领袖
毛泽东感切至深
一旦有思想火花的苗头
他会及时架设高炉
电影《武训传》引起轰动
毛泽东发现异常马上追捕
终于把跃离历史的思想与行动
拨回到马克思主义轨道
使道德的评判合情合理
现在又出现“红楼梦问题”
俞平伯一篇《红楼梦简论》
引来了许多专家及爱好者共鸣
不亚于《武训传》的热度
但却被两个年轻人①否定
————————
①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李希凡,一个叫蓝翎。他们发表批评文章对俞平伯在《红楼梦简论》的观点提出质疑。
学术权威的俞平伯
已被许多人所公认
两个年轻人的思想攻讦
对他不会有丝毫损毁
倒是年轻人不自量力
欲在《文艺报》发表
主编冯雪峰没回音
只好去山东大学《文史哲》
江青看后想在《人民日报》转载
又遭到邓拓的婉言回绝
毛泽东眼光与旁人不同
他关心的是新出现的事物
对社会主义事业有没有关系
在它的背后究竟有些什么
这需要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年轻人批评俞平伯的文章
最后还是在《文艺报》转载
但编者按中对两个年轻人
并没给予积极的赞誉
而是希望大家共同讨论
《文艺报》传到中南海
毛泽东看后心里不平静
在文章下面批了很多话
说年轻人试作有不成熟之处
但观点正确就不该否决
俞平伯称《红楼梦》为自传
作者曹雪芹孤傲自负,是他在
感叹身世,《红楼梦》只是
为“金陵十二钗”①作传
在世界文学史上没地位
————————
①《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性人物,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正册为金陵十二钗,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红楼梦》也是毛泽东喜爱
他认为应该把它当历史来读
因为有“丰富的社会史料”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看
才能发现激烈的阶级斗争
毛泽东对俞平伯提出疑问
把红楼梦说成自传不确切
俞平伯早年写《红楼梦辨》
与反动文人胡适齐名
这不得不引起毛泽东警觉
毛泽东认为评价《红楼梦》
包括一切封建文化遗产
不能用胡适的“相对主义”
这和电影《武训传》评价一样
必须要注重作者的时代背景
胡适信奉资产阶级实用主义
共产主义的精神世界
决不允许其言行安身立命
而俞平伯《红楼梦简论》
多多少少还有胡适的影子
毛泽东认为两个年轻人
批评《红楼梦简论》
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大问题
用什么观点在思想领域
指导对社会科学的传承
为了不让胡适实用主义
侵蚀年轻共和国的健康机体
毛泽东得拿“投枪”之笔
给胡适化的红学家俞平伯
下一场无产阶级暴风雨
袁水拍质问《文艺报》①
主编冯雪峰公开做检讨
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口诛笔伐
俞平伯的胡适式研究
在愤怒声讨中奄奄一息
————————
①袁水拍(1916-1982),诗人,原名袁光楣,笔名马凡陀,中共党员。他的文章《质问〈文艺报〉编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在发表前经过毛泽东的审阅,里面有毛泽东修改过的内容。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来历
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
又出现胡风文艺思想问题
“二胡”情况虽有些不同
但其实质却一脉相通
都属于资产阶级唯心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胡风是个复杂人物
在革命阵营他曾是战士
在革命文艺他却是异类
因为其思想常遭驳批
胡风曾加入“左联”
其思想有独到见解
曾得到鲁迅的肯定
但周扬等人却不以为然
说胡风文艺思想有污渍
胡风的文艺思想
一九五二年曾遭指责
在中国作家协会组织下
周扬给胡风提出三个缺点①
胡风也做过自我批评
但在胡风的骨子里
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倔劲
他虽然公开作过检讨
可思想深处却没触及灵魂
还存在根深蒂固的自信
文艺思想的分歧
历朝历代都有
即使在革命阵营内
也难免有激烈之争②
胡风问题也不奇怪
胡风的文艺思想
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
特别是他的复杂经历
但他忽略世界观改造
对批评还进行反批评
————————
①抹煞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作用,用旧现实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强调抽象的“主观战斗精神”,否认小资产阶级作家必须改造思想、改变立场;崇拜西欧资产阶级文艺,轻视民族文艺遗产。
②二十年代末期,发生过鲁迅、茅盾等和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三十年代中期,发生过革命文艺阵营内部关于“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
胡风被一大帮人支持
增添了他一意孤行的信心
就借冯雪峰①公开检讨
把长期淤积于心里的话
向中央开诚布公袒露
在几个同路者的怂恿下
胡风写了一部三十万言文稿
否定解放以后的中国文化
说它不是建立在党的原则
而是被几个文化官僚独吞
————————
①冯雪峰也曾是“左联”一员,和周扬都属于胡风的反对派。
胡风认为深入工农兵生活
是强迫作家的卑劣行径
而这些都是文化官僚的意向
说写作前要先学马列主义
是一种强人所难的教条
胡风对用民族形式表现
也存在很大分歧,他认为
谁的艺术形式精湛就用谁
他还反对只强调“光明”
而忽视存在的“落后与阴暗”
毛泽东认为胡风观点
就是变相否定党的领导
这比俞平伯研究《红楼梦》
更容易侵蚀人的灵魂
必须得给予坚决反击
一场对胡风集团的批判
在全国上下开始展开
雪片似的批判稿铺天盖地
还有解放前与胡风的通信
把《人民日报》全吞并
一个叫舒芜的人
四十年代与胡风多次通信
从一批信中可以看见
胡风用了许多晦涩暗语
对一切作家都抱着憎恨
这就更加激起了公愤
毛泽东认为“三十万言”
是反革命集团对政府进攻
一场狠批特批胡风的运动①
席卷全国,旷日持久
————————
①胡风问题被定性为反革命集团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胡运动。到1956年底,正式定为反革命集团分子的有78人,骨干23人,有2100多人受到牵连。胡风等多人被判徒刑,收监关押。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平反。1988年,胡风问题得到彻底平反。
马铃响起在乡间
在中国这个古老土地上
共产革命是一个创举
为了给耕田人夺回土地
不惜流血牺牲二十八年
最后终于颠倒了乾坤
在中国这个辽阔土地上
土地革命是一个壮举
打倒地主分地给农民
实现“耕者有其田”
让农民做梦变成了真
但当总路线被确定后
农业合作化运动展开
意味着土地还得拿回来
还得农民自愿而不是强迫
这好像有些天方夜谭
但经毛泽东一号召
居然奇迹般的实现
这不是令人惊叹吗
原来,哪里有了共产党
那里就有人民的信任
总路线提出前的一九五一年
山西老解放区一些农户
曾自己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这种现象与马列著作距离太远
报到中央后却遭到了否定
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一批人
严格按照马列著作和苏联模式
认为只有在机械化实现后
农村才能办集体式农庄
一个行政命令就可惊动四方
毛泽东马上给予回答
肯定山西农民的自发组织
认为这样做说明一个问题
不需要苏联式的机械化
也可以办“集体农庄”
对“只需下一个行政命令”
毛泽东也坚决反对
他强调农民必须自愿
行政命令好下结果却难堪
农民不乐意会影响生产
这就把一个严峻课题
摆在*人面前
怎么具体来运作呢
在山西农民自发组织中
毛泽东看到了曙光
先让一些人合伙干
在农村你帮我,我帮你
既体现阶级友爱情谊
也解决单干的力量有限
特别是农忙和自然灾害
这种“相互帮忙”的抱团
可临时联合也可长期合作
不愿意组合的只有“单干”
如果单干收入不如“合伙”
那他们就会“自愿抱团”
“自愿抱团”是首要条件
没此前提生产就会亏损
让农民体会人多力量大
收入比“单干”还要多
那他们就会不请自愿
待互助抱团占绝对优势
才能搞半社会主义的初级社
就是按土地自愿组合
把生产资料①加进去入股
到了年底按比例分配
————————
①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从事生产时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生产工具是基本的劳动资料,也叫生产手段。农民的劳动资料主要是农具、耕牛。
待初级社成燎原之势
再办规模更大的高级社
社会主义就成了必然
走向集体农庄也顺风顺水
这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总路线的制定中
毛泽东科学地进行预算
合作化的过程相当漫长
至少要三个五年计划
加上前三年共十八年
按照这个计划预估
完成合作化在一九六七年
中共中央成立专门机构
中央农村工作部
老革命家邓子恢任部长①
邓子恢是毛泽东的老部下
在苏区政府中负责分田
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
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现在又领衔土地合作化
————————
邓子恢(1896-1972),福建龙岩人,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毛泽东就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期间,他是财政部长兼代理土地部长。
合作化道路一起步
毛泽东和邓子恢都谨小慎微
唯恐伤害农民的积极性
有人加入互助组大力赞扬
对“单干户”也不敢埋怨
邓子恢在毛泽东领导下
按照那个十八年规划
在积极努力地添砖加瓦
他每走一步都要汇报
一直防着左倾冒进思想
为了弄清全国各地情况
毛泽东还派警卫员回乡探访
顺便了解各地“合作”
但大都是马铃响起在乡间
都说合作不如“单干”
毛泽东心里像压了石头
他对邓子恢下了死命令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
全国百分之二十的农户①
一定要走“互助合作”
————————
①百分之二十的全国农户,就是80万户。
国旗上最末的那颗星
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
那是一种历史的象征
四颗小星围绕一颗大星
每颗星都有固定的位置①
那是革命成功的标识
以大五角星为中心
四颗小星来自不同方向
那是四种社会动力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
站在一条战线的见证
从国旗上可以看出
我们的人民不光是工农
还有拥占小资产的市民
和开大工厂的资本家
因为他们也当过战士
————————
①新中国国旗上最大的星代表*,小星分别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星围绕大星,象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国旗上最末那颗小星
是民族资本家的位置
在新民族主义革命中
他们胆小怕事而犹豫过
但最终还是拿起过武器
新中国刚刚成立那时
与官僚勾结的资产阶级
被彻底打倒还遭到清算
因为他们与帝国主义沆瀣一气
与国民党反动政权同呼吸
而中国的小资产阶级
以及民族资产阶级
曾经是他们的压迫对象
这两个阶级在不同历史时期
表现过对他们的反抗
有了这些光荣经历
在共产党统一战线召唤下
把他们与工农联合起来
组成一股彭湃的洪流
淹没了腐朽的旧中国
总路线的制定和公布
对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
也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在狠抓农业合作化时
对他们也吹响了进军号角
对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不能同地主那样给予没收
它虽然只占总资产百分之四①
但其社会影响巨大,搞不好
就可能被认为是过河拆桥
中国的民族资本家
在近代史上一直遭受压迫
茅盾先生的《子夜》
曾描述过他们的遭遇
几起几落后幸存的并不多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通常是两个对抗的阶级
但在中国有时却只能联合
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
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
①1954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只占33亿元资产,占全国总资产4.3%。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在近代史上还表现过爱国
这就是“红色资本家”的来历
在反帝反封建的队列里
他们是革命争取的对象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无论是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
还是轰轰烈烈的“三反”“五反”
民族资本家的行动足迹
一直伴随着共和国的步伐
根据中国的历史渊源
毛泽东对民族资本家的财产
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没收
而是采取和平赎买政策①
真可谓高瞻远瞩天下归心
————————
①这在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中也曾提到过。即国家通过购买资本家的财产进行分期付款(包括利息)的方式。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
毛泽东对民族资本的改造
决定采取渐进式分步行
而不是马上就赎买①
高架上下来得摆好阶梯
————————
①先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按缴纳给国家的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资方利润四方面分配),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此外,还给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安排工作,他们的原有工资不降低。
大跃进前奏曲
一九五三年的农业合作化
步子走得很慢还踌躇不前
毛泽东给邓子恢下了死命令
但快到年底却相差甚远
国家粮食消费又出现赤字
真是福不双收祸不单行
四十亿斤亏空上哪儿找
根据财经专家陈云建议
粮食收购采用“统购统销”
这就限制了有人哄抬粮价
哪知这一招却很“绝”
亏空不光找回粮价也平稳
还成为农业合作化的催化剂
三个月之内成立合作社
从一万四千个猛增到九万
农业合作社数量剧增
给毛泽东增添了信心
邓子恢也拟定新计划
一九五五年三十万个以上
一九五七年一百三十万
邓子恢的计划
毛泽东并不是全赞成
而是提出了一个新思想
在合作化过程中要进行革命①
以解决逐渐突出的矛盾
苏联集体农庄先机械化
毛泽东破除了这个窠臼
先建起农业合作社再说
至于机械化只有靠未来
长久手工操作终不是目的
————————
①毛泽东说,有计划的大量增产要求和小农经济分散私有制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要解决这一矛盾,第一方针实行社会革命,即农业合作化,就必须把劳动农民个人所有制逐步过渡到集体所有制。第二个方针实行技术革命,即在农业中逐步使用机器或其他技术改革。
七月后的一九五四年十月
新建合作社又增加十二万
远远超出了邓子恢计划
看来一年后会有六十万
三年后农户入社有一半
哪知才一九五五年二月
短短两个月就新建合作社
猛增到三十八万个,同时
还出现多购粮一百亿斤
许多地方发生出卖牲畜之事
这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
难道说步子太快引起了不满
这可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一旦有人破坏生产资料
直接牵连的可是粮食减产
毛泽东马上调整政策
提出“停、缩、发”三字
对问题多的停下来整顿
对问题少的收缩规模
没问题的才能向前推进
农村工作部忙得晕头转向
刚堵住猛进的不利势头
哪知情况又有了新变
这源于毛泽东南方的考察
他看见和听到的却不一样
毛泽东认为农业合作化
步子不是过快而是太慢
需要毫无顾忌地大胆
这就和邓子恢的原定计划
相差的简直就天壤之别
这样双方就展开了争论
邓子恢被称为“小脚女人”
还得做检讨承认自己有错
这一下农业合作化运动
像脱缰的野马开始狂奔
自邓子恢有不同意见后
毛泽东减轻了防“左”
而加大反右倾保守力度
这样谁还敢说半个“不”字
“左”的势头就不请自来
领导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毛泽东早就驾轻就熟
他在十五省市书记会上
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报告
亲自打响了进军第一枪
毛泽东还根据寄来的材料
从一千多份中选出一百零四篇
每一篇都写了精彩按语
然后装订成册下发各省市委
命名为《怎样办农业合作社》
一九五五年全国合作化进程
比毛泽东的编书速度还快
九月编书参加农户三千八百万
三个月后已达七千五百万
一场大变革的画卷就此展开
尽管毛泽东在历次会议上
既强调要反右又要防“左”
但一些省份深恐别人提前
已顾不了左倾“冒进”
越多越快都去争夺头功
待毛泽东把书编好
合作化势头已像离弦的箭
让毛泽东看得眼花缭乱
他认为书名已过时,应改为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接下来的结果让人吃惊
原定为十五年完成的规划
到第四年年底却奇迹般实现
农户入社占百分之九十六
比原计划提前了十一年
红色资本家的末路
农业合作化运动
正如火如荼进行时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已进入第一个日程
毛泽东一直为此奔忙
为了在航程中风平浪静
毛泽东要李维汉①打前站
在工商界会议上摸底
然后再把政策页码逐步打开
结果许多人都保持沉默
毛泽东追求的目标是
心平气和的平稳过渡
与农业合作化并驾齐驱
与国家工业化建设接轨
实现“一主两翼”②战略
————————
①李维汉(1896-1984),湖南长沙人,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或“一主两翼”。“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李维汉召开的工商界会议
许多人沉默显然是想不通
有的人还暗自消极对抗
把自己工厂“进行破坏”
有一种鱼死网破的抵触
为此,毛泽东亲自出马
和全国工商联上层人士座谈
参加座谈会的有黄炎培①
还有最年轻的资本家荣毅仁②
希望他们做好改造的先锋
————————
①黄炎培(1878-1965),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工商联主席。
②四十年后荣毅仁成为国家副主席。
在座谈会中毛泽东了解到
资本家们之所以惶惶不可终日
那是因为宣传教育不到位
他说不是马上就变过来
而是要经过两个五年时间
在这期间资本家需要学习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
在这期间资本家需要了解
共产党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
资本家要自食其力成为劳动者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分为初级和高级两步走①
这犹如飞机在天上飞
先要在地面跑一段路
然后才能慢慢升上天空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以全行业公私合营为标志
先改造为国家资本主义
再并入社会主义工业化轨道
两者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资本家待遇一定要考虑
资产进行合理计算赎买
国家实行十年分期付款
资本家可进工厂成为劳动者
————————
①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为初级和高级两步走:第一步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先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再个别企业或全行业公私合营。第二步把“公私合营”的企业并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范围,然后对资本家的资本实行赎买,每年付款,十年付清。
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①
毛泽东就设想全国“公私合营”
估计两年内有百分之九十
但对整个资本工商业改造
应到一九六二年才能完成
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资本家们像丢下沉重包袱
许多资本家马上觉得
早迟都会有“这一刀”
还不如早点“公私合营”
奇迹就这样又一次出现
资本主义工商业集中的地方
在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
一个多月就相继“公私合营”
放第一炮的是北京全行业
这可真是难得的稀罕事
让毛泽东也感到意外
这说明了什么,意味着什么
说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
意味党的政策无敌于天下
————————
①1955年底,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
论十大关系
一九五六年的新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国家工业化建设露出了水面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毛泽东来说
还是一个新的历史课题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但建设社会主义前无古人
只有向惟一的苏联学习
因为斯大林有集体农庄
建设多年社会主义的苏联
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
但也不能全部照搬依样画瓢
要根据自身国情确定方略
以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毛泽东认为要建设工业化
必须得有知识型人才
有了人才就可掌握科学
科学技术是实现工业化的捷径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根据毛泽东研究与判断
中国工业化建设水平
要赶上苏联至少二十年
要赶上美国至少六十年
中国缺乏的是知识分子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毛泽东提出“多快好省”
为此他开始调查研究
准备从国务院三十四个部
进行第一手材料的采集
记得在重庆谈判时
毛泽东滞留四十三天
现在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他又用了四十三天
“四十三”可不一般
四十三天时间
各部门负责人像潮水
一波又一波涌向毛泽东
让他一会儿站一会儿坐
实在累了就躺下聆听
在听取各部门汇报中
毛泽东有时也插上两句
看上去与调查毫无联系
而且有时还十分有趣
但细细品味却暗藏玄机
比如他问副部长万里①
你看过《红楼梦》吗
《水浒传》和《金瓶梅》
可是它的老祖宗呢
一个反映政治,一个反映经济
经过四十三天辛劳
毛泽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然后写成一篇重要文章
题目叫《论十大关系》
系统回答建设社会主义
————————
①万里(1916-2015),山东省东平县人,在1954年至1955年间任国务院建筑工程部副部长。三十四年后的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关系
最重要的是十大关系①
处理好了这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的路就越走越宽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标志毛泽东在探索道路上
获得了意外的大丰收
他认为前八年基本照抄苏联
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路
————————
①这十大关系指:轻工业和重工业、农业;沿海和内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集体和个人;地方与中央;汉族与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是和非;中国和外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论“十大关系”时
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是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
对文化建设的一种期望
中国经过几十年战乱
人民五亿不团圆①
现在终于有了安定的家
许多文娱活动如雨后春笋
这就出现了百花争艳
一九五〇年十一月
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
发生了京剧与地方戏优劣之争
毛泽东提出八个字期待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
①毛泽东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九五〇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词为: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
阐述了“知”和“行”
只有大量实践才能知得深刻
这个过程难免认识不一
所以争论也很自然
在学术界同样如此
郭沫若和范文澜都是历史家
对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划分
就存在分歧还争论不休①
实践与认识毕竟不在一线
郭沫若和范文澜之争
毛泽东认为郭沫若的可靠
因为郭沫若识别大量甲骨文
比范文澜多了一个支撑
这说明争论后还是有交点
以后遇到争论怎么办
毛泽东认为只要不反社会主义
要达到去伪成真就要争议
真理是隐藏在事物背后
学术领域应“百家争鸣”
————————
①范文澜对封建社会的划分是从西周开始,郭沫若则是以春秋战国为界。
新中国的文化与学术
无论是哲学或其他社会学
还是自然科学都很落后
贫瘠土地要出现绿色繁缛
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毛泽东提出这一方针
审时度势地解决了现实之急
使文化需要日增得到缓冲
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昌盛
从根上清除了有害的细菌
果然如毛泽东所料
昆曲《十五贯》在京演出
一时轰动了全城
毛泽东接连看了两遍
也拍手叫好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石
也成了学术研究的方向指南
全国上下开始潮水般涌动
文化科学迎来世纪春风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