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志愿者
纪实文学
志愿者
李家武
(2025年6月26日《文学月报》刊发)
2025年6月14日,北京的天空被一层厚重的阴云笼罩,中雨如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然而,这雨并未浇灭人们心中对公益的热情,《公益的力量》暨“中国温度”公益项目发布会在北京・国贸成功举办。会场内,灯光璀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息,仿佛每一寸空气都在为这场公益盛会而沸腾……
我静静地站在发布会现场的边缘,目光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最终落在了90岁母亲黄兴玉的身上。她身着一件朴素却整洁得如同崭新一般的蓝色衬衫,那蓝色,在灯光的映照下,宛如蕴含着无尽的温柔与坚定。她的头发被梳理得一丝不苟,每一根发丝都像是被精心雕琢过,泛着银白的光泽。她的脸上带着和蔼而慈祥的笑容,温暖而又充满力量。我紧紧地陪在她身旁,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台上的演讲,好似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公益的重量。
看着母亲,我的思绪如同断了线的风筝,飘向了遥远的过去,回到了母亲那些曾在农村的日子。在农村,父亲李兴明曾是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母亲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当了一辈子的志愿者。她的老年生活,与人们想象中的悠闲养老截然不同,那更像是一种“打工式老年生活”的忙碌。她的心里,装着村里左临右舍的大事小事,就像一本活生生的村史。谁家遇到了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给予了无数人希望和力量……
后来,我怀揣着梦想北漂到了北京。经过多年的打拼,生活逐渐稳定下来。我满心欢喜地把母亲接到了身边,想象着她能像其他老人一样,每天晒晒太阳,感受着阳光的温暖;散散步,欣赏着城市的风景,安享晚年。然而,母亲却并没有按照我设想的那样生活。
刚到北京不久,母亲就敏锐地发现了小区门前和车棚的卫生状况不太好。地上满是落叶和纸屑。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焦急的神情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没过几天,她就主动拿起扫帚和簸箕,当起了打扫卫生的志愿者。她认真地清扫着地上的落叶、纸屑,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就像一位细心的工匠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她的身影,在清晨的微光中显得格外高大。
我曾多次心疼地劝母亲,让她不要再这么辛苦了,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可母亲总是笑着说:“我闲不住,打扫打扫卫生,活动活动筋骨,就当锻炼身体了。而且,看着小区变得干净整洁,我心里也舒服。”那笑容里,藏着对公益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我知道,母亲这是把志愿者的精神带到了北京,带到了这个她生活的新环境里,就像一颗种子,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然而,意外还是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无情地降临了。那天,母亲像往常一样去打扫车棚卫生。上台阶时,她没有拉住护栏,脚下一滑,整个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我回家看到母亲的那一刻,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只见母亲头上鼓起了一个鸡蛋大的包,腿也疼得厉害。她咬着牙,努力不让自己发出痛苦的呻吟。
我心急如焚地赶往医院。好在医生说,没有伤到骨头,但也需要好好休养和理疗。那一刻,我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了一些。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带着母亲往返于医院和药店之间。每天,我看着她因为疼痛而紧皱的眉头,那眉头仿佛能夹住岁月的沧桑,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责和心疼。我责怪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让她受了这么大的罪,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满心都是愧疚……
母亲却总是安慰我:“孩子,别担心,我没事。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我命大着呢。”她的话语,轻柔而又坚定,像一阵春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阴霾。母亲的话让我既感动又无奈。我知道,母亲是个坚强的人,她不愿意让我为她担心,就像一座山,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在那1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悉心照料着母亲。我让她吃上营养丰富的饭菜,每一道菜都饱含着我对她的爱;陪她聊天解闷,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那些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回忆;给她讲外面发生的新鲜事,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母亲也很配合理疗,每天都坚持做一些简单的康复运动,尽管每一步都伴随着疼痛,但她从未放弃。慢慢地,母亲的身体逐渐康复了,头上的包消了下去,腿也不再那么疼了……
看着母亲一天天好起来,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而母亲,刚一康复,就又念叨着要去打扫卫生。我拗不过她,只好答应她等身体完全恢复了再干。那一刻,我既无奈又敬佩,无奈的是母亲的执着,敬佩的是她对公益的热爱。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2025年6月14日。这一天,母亲接到了“中国温度”公益项目的邀请,我陪同她来到了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主持人热情洋溢地介绍着“中国温度”公益项目的背景和意义。这个项目旨在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增强中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
那激昂的声音,好似是一声声号角,吹响了公益的征程。听着主持人的介绍,母亲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璀璨而又明亮。我知道,她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期待,就像一个孩子对未来的憧憬……
当主持人宣布邀请母亲和我上台,聘请为“中国温度公益项目志愿者”时,母亲激动得站起身来。她在我的搀扶下,一步一步走上台去。那步伐,虽然有些缓慢,但却无比坚定。站在台上,母亲接过志愿者聘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笑容,犹如是她一生中最灿烂的笑容,照亮了整个会场。她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今年90岁了,能成为这个公益项目的志愿者,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这一辈子都爱做公益,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一直做下去。”那声音,虽然有些颤抖,但却充满了力量,仿佛能穿透每一个人的心灵。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掌声如雷鸣般响亮,是对母亲的敬意和赞美。我看着台上的母亲,心中充满了敬佩。母亲虽然已经90岁了,但她的精神却依然那么饱满,她的爱心却依然那么炽热,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
发布会结束后,我和母亲一起走出会场。母亲兴奋地和我分享着她在台上的感受,她说:“孩子,我今天特别开心。我觉得自己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特别有价值。”那兴奋的神情,就像一个孩子得到了心爱的玩具。我笑着对母亲说:“妈,您一直都是最有价值的人。您是我心中的英雄。”那一刻,我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就像握住了整个世界。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母亲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她在农村当志愿者,付出了无数的心血,那些心血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她的人生;来到北京后,她又继续发挥余热,为小区的环境卫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那力量虽然微弱,但却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如今,她又成为了“中国温度公益项目志愿者”,即将开启新的公益之旅……
母亲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中老年人的力量和价值。在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中老年人已经老了,没有能力再为社会做贡献了。然而,母亲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中老年人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有着一颗善良和奉献的心。他们就像一本本厚重的书,里面蕴含着无尽的知识和力量。
母亲的故事也让我思考了社会对中老年人的关注和尊重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满足。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就像“中国温度”公益项目一样,它为中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参与公益、服务社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奉献中找到快乐和满足。这样的项目,不仅有利于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回到家后,母亲坐在沙发上,依然沉浸在发布会的喜悦中。我给她倒了一杯水,坐在她身旁,和她一起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母亲说:“孩子,我这一辈子,没白活。我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也帮助了很多人。我觉得自己特别幸福。”那话语,平淡而又真挚,却让我心中充满了感动。我知道,母亲的幸福来自于她的奉献和付出。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和爱心,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北京的夜晚,灯火辉煌,车水马龙。那璀璨的灯光,好似公益的希望之光,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望着窗外繁华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希望……
母亲,这个90岁的“志愿者”,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公益的传奇。我们就像两颗小小的星星,虽然光芒微弱,但也能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温暖和光明,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温度”。用爱和奉献去拥抱这个世界,生命在公益中就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简介:李家武,笔名佳茹(号称襄阳作派),男,汉族,1962年2月生,湖北襄阳人,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作为中国作家库会员、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中红网专栏作家,曾任乡镇武装部长、乡镇党委书记、城区党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城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城区党校常务副校长(副处级)、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智慧乡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长城学会到长城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等职。现任襄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襄阳汉江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环球兴学(北京)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各级报刊网发表科研学术论文、文学作品1000多篇(首)。其中《不忘初心始于“慎独”》《差距是发展空间》《思想力量无穷尽》等20多篇政论性文章,被求是杂志•《求是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发;《家依东津鹿门寺》《红色基因虔于心》《襄阳的夜晚》等20多篇文学作品,荣获全国性文学大赛一等奖。
上一篇: 厚植中国温度公益项目志愿者红色基因
下一篇: 翰墨情怀 艺术人生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