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威尼斯” 的水色波光——斯德哥尔摩秋行》
北欧万里行,“关山度若飞”。古城与峡湾,竞绽风情美。
——旅程感怀
航班落地斯德哥尔摩阿兰达国际机场,北欧四国揽胜之旅随即开启。
阿兰达国际机场是瑞典最大机场,也是北欧枢纽机场,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设施条件,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航天飞机的紧急降落点之一。未游北欧,我怎能知道一国的航天飞机竟在异国备有紧急降落点?由此我联想到,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机关——海牙国际法院设在美国纽约之外,这是半年前我游西欧在荷兰海牙看到的实景。两个场景昭示我们:本国要事可跨国办到,世界大事更可在全球范围办理,“地球村”时代应勇于打破一域思维,善于融通各国资源。从中可见,出国远游不仅极大开阔视野,可阅万水千山,而且及时接收新讯,可启奇思妙想,是活动载体对游客主体的心智赋能,是异域文化对本国团友的思想启蒙。
深秋时节的阿兰达国际机场,远山层林尽染,近地秩序井然,登机桥与机舱门对接,集装箱和大客机相连,塔楼直指碧空,机体横列旷地,秋日把机身照得雪亮,使之比白云还要耀眼。
7小时前,迪拜国际机场,晨色苍茫,路灯朦胧。大客机宽长的翼展却在候机楼外清晰可见。尽管它凝然不动,仍使人感受到了现代科技赋予航空事业的磅礴伟力,而后阿联酋航空公司大型飞机满载乘客升空远航,更使我体会到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的浓郁诗情。
17小时前,香港国际机场,子夜时分,托运快捷。我抬头仰望高挂在安检大厅上空的影星梁朝伟、彭于晏的肖象。他们那微露笑容的表情给人温馨之感,至今没有淡忘。
想到深圳飞赴斯德哥尔摩需经三座机场,深圳湾口岸出境往香港国际机场车行还需1小时,我遂感抵达北欧旅游目的地并不容易,因此,倍加珍惜此次出行。
旅行车驶入该市市区,洋溢北欧风情的各式建筑一一映入眼帘。有的独立青郊,有的栉比社区,有的楼起高台,有的落地临街,或纵挺,或横展,或圆润,或方正。一栋巧克力色基柱楼前,阳光照墙透篷,市民对座品饮。一座喷水池景观独异,“荷叶”田田,“荷茎”挺秀,水花飞扬交错,仿佛鸣奏交响。一个塑有君主骑马指向雕像的广场,彩旗飘拂,游人如织,其后建筑是瑞典皇家歌剧院。这座歌剧院造型端正,色调温暖,成为斯德哥尔摩古老而又常青的“文化绿洲”。一座上立握剑展臂将军的石碑,屹立在一座公园入口。此处虽翠树繁茂,青草葱茏,但游人稀少,略显寂寥。
若言西欧、北欧给我的第一印象,鹿特丹的楼宇简洁、现代,呈现出二战劫后重生的新城风貌,而斯德哥尔摩的房屋精细、典雅,保留了未受二战洗礼的古都神韵。
临近斯德哥尔摩老城,我忽见大道左边河流缓缓流动,悄然无声,却发出幽蓝,绮丽无比,与天空的蔚蓝交相辉映,照亮岸边艇船、楼馆。这是北欧特有的景色,初显万里远游的价值。我不禁感概:
斯德哥尔摩的天空蔚蓝、多云,
斯德哥尔摩的阳光温暖、柔情,
斯德哥尔摩的河流和缓、泛光,
斯德哥尔摩的楼宇雅致、多型。
大道右边出现一处瀑布景观。银光闪闪的瀑布自崖壁洞穴流泄而出,在秀尽缤纷的风采后,落入一座方池,激起奔腾的雪浪……那银瀑、雪浪与远处天空的白云一色呈现,相映成景。瀑布景观素来优美,常现于风景区,以丰富景区内涵,罕见于大道旁,以洗去征夫心尘。斯德哥尔摩辟建道边崖瀑景点,显露该市“水城”特征。由于该市建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之上,以70余座桥梁相连,因此它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水色波光耀人眼目,水汽氤氲沁人心脾,使该市市民“水”的观念更强,市政建设“水”的文化彰显。
前行数十米,右转就临上升石道。石道极宽,既可步行,又可行车。其顶部是斯德哥尔摩老城广场,广场中部塑有卡尔·十四世约翰骑马雕像、古斯塔夫三世方尖碑、斯德哥尔摩第一口淡水井纪念碑,广场北侧是诺贝尔博物馆(它与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图书馆同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大楼),广场西侧是斯德哥尔摩大教堂,广场南侧是韦亚上诉法院。
上述纪念物及建筑,都透着凝重的历史,或焕发惊人的活力。
例如,卡尔·十四世约翰本是法国波城人,却因善战先被选为瑞典王储,后又担任瑞典王国及挪威王国贝尔纳多特王朝的开朝君主。为纪念他在位26年有效统治两个国家,不仅瑞典在此广场塑其骑马雕像,而且挪威将其王宫前主要街道命名为“卡尔·约翰大街”。
又如,古斯塔夫三世是瑞典更早的国王,执政21年做出杰出贡献。他发动的第七次瑞俄战争,即获大捷。为纪念斯德哥尔摩市民支持瑞俄战争而建于此的方尖碑,遂以“古斯塔夫三世”命名。
再如,斯德哥尔摩老城广场,中世纪时为露天市集,因有一井而成古镇。这口古井曾是斯德哥尔摩生命泉,这座广场即为斯德哥尔摩发源地。后来,该市市民已饮上自来水,却不忘记这口古井的历史作用。虽然它已干枯,但市政单位引自来水为其复容,并在井上盖座纪念碑加以保护。且听带团导游谭丽君讲解:“纪念碑是圆柱形的,分为两层,下大上小,看上去像中国的圆形图章:上面是手柄,下面是图章。纪念碑所在的位置,是斯德哥尔摩最早的一口淡水井,此井开掘于1205年。建造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斯德哥尔摩最早的这口淡水井。”
且如,诺贝尔博物馆展示诺贝尔奖及其获得者的信息,介绍诺贝尔的生平、成就。瑞典文学院负责评选、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该院正式对外公布诺贝尔文学奖当年得主时,全球为之瞩目。
笔者2024年9月27日携妻陶静初游北欧,次日下午4时半左右瞻仰瑞典文学院,未曾想到,10月7日回到深圳仅逾三日,10日晚上7时,即闻韩国女作家韩江获得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无性别歧视,无国界限制,无洲域偏见,无体裁定向,唯文学成就是举,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优秀作品均可纳入评选,瑞典文学院再次秉持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宗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
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至2024年最新授予,除了7年因两次世界大战未能实施外,已有116年坚持颁授,使不同国家、地区的119名优秀作家获得殊荣,从而引领、推动了世界文学蓬勃发展,堪称百年奉献,功德无量!
瑞典文学院1786年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创建,致力维护瑞典语言的纯正性,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其校训即“天才和鉴赏”。遵照诺贝尔1895年遗嘱,该院1901年起评选、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从中可见,瑞典先贤重视高等教育、保护民族语言、推广文学艺术,而其后人不但将其积极传承,而且将其发扬光大。诺贝尔图书馆收集各国文学作品、百科全书和报刊文章,为瑞典文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提供评议、遴选工作的基础条件。各国游客游至斯德哥尔摩老城,不管有无进入诺贝尔博物馆、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图书馆参观,都领略了瑞典王国的优良传统,并感受到该国人民的博大情怀。
斯德哥尔摩不仅感恩先贤,为其塑像立碑,而且保护古建,致力吐故纳新。自此老城广场南行,我们进入一条中世纪小巷。小巷两侧,红色、黄色、灰色古墙高高挺立,长长的玻璃窗一扇一扇往天空开去,其地上首层却是现代广告醒目招牌下的人气商店,悠悠古韵与浓浓时尚就这般和谐交融,使远来游客不知身处古代还是今朝。而待进至街道,空间豁然开朗,雅、拙的古楼分立两厢,游客兴奋地观光、摄影,街灯与天光相映,彩旗与红布互衬。有的商店摆放留声机,那优雅的基座惹人怜爱,那开放的喇叭引人遐思。有的商店展销布制品,那丰富的手袋图案繁多,那紫红的女衣柔曼多姿。有的商店绽开满树枫叶,展现唯美意境。有的商店售卖一柜琼浆,散发诱人风情。这里的街巷四通八达,东西辽远,南北狭长。它们都通达古城之外的大道,而大道之外,都现长河。在这街巷纵横、楼水相连的老城,空气流通而又清凉,游客流连竟至忘返。来此走街串巷,或购物品饮,都能让旅者发思古之幽情,也可使游客生乐今之豪兴。
当我们回穿老城广场,在广场东部回望来时登临的斜坡下远景时,看到远方大河明亮、艇船畅行、虹桥飞渡、广厦连横,感觉斯德哥尔摩誉称“北方威尼斯”真乃名不虚传,其水色波光令人赏心悦目!
评论[3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