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40-智慧的灯-正文77~78页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70 次更新:2024-07-22 举报

“名色”(名,指受想行识四蕴;色,指胚胎),于是,在母胎中逐渐具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这情,佛教称“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因为六根有入尘作用(入,接触的意思;尘,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所以六根又称“六入”(净慧法师说:“我们打坐的时候,要把眼睛合;走路的时候,不要东张西望;坐下来,眼鼻、鼻观心,摒弃诸缘,一念不生,其目的就是要避免六尘从六根进入我们的感觉系统”,干扰我们的内心”)

出胎后,六入(六根)就会与六尘相交接触,这情况叫“触”。六入接触到六尘就会产生感觉、感“受”是苦乐感受,还是不苦不乐感受,这要看自己感受结果。这情,佛教称“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识、名色、六入、触、受这五支是现在所受的果。

有了感受,特别是有了乐的感受,便生贪“爱”“爱”主要指性爱和食欲,引申为一切贪欲;有了贪爱,对境便生“取”着心(指着意追求实施爱心);有了取着心,于是因“有”而造种种业这里的“有”具有特定含义,既是指实施爱欲,也是指那些决定未来果报的思想行为总和。)这情,佛教称“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爱、取、有这三支是现在世种下的因,而这些因又作为来世的果报。

来世又在六道中受“生”,所以是来世的因。既有生,就有“老死”,如此轮回不已。这情,佛教称“有缘生,生缘老死”生、老死这两支是来世所受的果。

3)业报轮回:十二因缘是业报轮回的哲学基础,而业报轮回也是古印度宗教性哲学思想。“业”指造作、作业,是能导致果报因的思想行为,即人的一切身心活动,(行为)、口(语言)、意(思想)等三业。

十二因缘的这种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因果链条,结合业报轮回哲学思想,说明过去的一生行为,决定今世一生的状况;今世一生的行为,决定来世一生的状况,这叫“因缘果报”,也就是业报轮回。

“业”有一种导致报应的神秘力量,叫“业力”作什么性质的业,得什么性质的报,主要内容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业力不自行消失,只不过是报有早报和迟报,有当下报,也有来日报有今生报,也有来世报。按照善恶罪福的业报法则,会在“三界六道”中流转轮回。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指“天”“人”“阿修罗”“畜牲”“地狱”“饿鬼”等。

“业报轮回”是宗教理论,也是古印度哲学思想,是解释人生差别和社会不平等的学说。这学说,在佛教诞生前就普遍流行,但佛教与其它教派不同,佛教不承认有梵天创世主,不承认四种姓社会地位与贵贱贫富是梵天的意志,而主张业报面前人人平等,主张自作业自受报。“业报不失”说,是说偶像崇拜、巫术咒语和祭祀是不能去罪得福的,唯有行善积德才可改造命运。原始佛教的这些主张是积极向上的,也是对当时婆罗门教的有力批判,至今仍影响西方思潮。

“十二因缘”就是我们的生命过程,是当年佛陀对我们生命作了次第性的描述,揭示了生命轮回的规律——这是世间法,也就是说“苦”、“集”二谛是世间法如果能在生命流转过程中突破、超越,流转便终止而成就涅槃——这是出世间法,也就是说“灭”、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