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38-智慧的灯-正文73~74页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65 次更新:2024-07-22 举报

理各部派对佛法的诠释异议,交由大家讨论批判、论决正义,然后编辑成《论事》一书。佛教经典结集至此,《经》、《律》二藏可算完备,《论》藏亦初步成形第三次结集之后,佛教东方系“大众部”和西方系“上座部”分裂局面也随之形成

第四次结集据《大唐西域记》载,这次结集是佛灭后四百年间迦腻色迦王朝时代,“…王因‘部执不同,无以去惑’,而请益胁尊者,胁尊者答以‘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弟子部执,师资异论,各据闻见,共为矛盾’王甚感痛惜…”,而后,迦腻色迦王推世友为上首,遴选500名高僧,在胁尊者主持下论释三藏。先造《优婆提舍论》十万颂,注释经藏;次造《毗奈耶毗婆沙论》十万颂,注释律藏;再造《阿毗达磨毗婆沙论》十万颂,注释论藏,共计三十万颂,九百六十万言。前后历时12年之久,终于功德圆满,完成结集工作。

除上述印度的四次结集外,近代也有几次结集:公元1871年,缅甸国王敏东召集2400名高僧,在首都曼德勒举行过一次结集;公元1954年,缅甸佛教在国家的支持下,又举行过一次结集,邀请斯里兰卡等南传国家与会,对巴利三藏进行严密核校,历是二年,完成《南传大藏经》汇编。

 

第三节  原始佛教经典教义

前面说过,佛教未出现西方系“上座部”东方系“大众部”分裂前,一般称之为“原始佛教”。现就原始佛教经典教义作简要表述:

第一小节  原始佛教经典形式

圣严法师说:“…佛陀时代,至少已有法句、义品、波罗延、邬陀南、波罗提木叉的集成部类,那是弟子们为便于记诵,而将佛陀所说的,作了提纲性的分类编集。”

佛灭后由大迦叶主持召集五百弟子举行第一次结集,集成“因缘”“食”“圣谛”“界”“五阴”“六处”“道品”等七事相应教,及比丘、比丘尼律。佛灭后约百年举行第二次结集,由阿难系(即西方系“上座部”僧团主导,七百弟子参与,将原始“七事相应教”和百年内“新增经说”重新编集:将原始七事相应教和新增经说短篇一并编成《杂阿含》;将新增经说中篇编成《中阿含》;后又将新增经说长篇编成《长阿含》;再将新增经文按法数分类编成《增一阿含》等四部阿含经典。

但也有人说,最早经典是“九分教”,即把教法分作九个类别:修多罗“祇夜”“记说”“伽陀”“优陀那”“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法”等九类;后来又增加三类:“因缘”“譬喻”“论议”等,成为“十二分教”,经、律、论并未分家。

现在如果“藏”这个名词概念来说明(当时尚未使用此名词)那么当时经藏《阿含经》,律藏《八十诵律》,而论藏尚未出现

 

第二小节  原始佛教经典教义

教义思想核心四个字,即“苦”“集”“灭”“道”,佛教称“四圣谛”。“谛”是印度哲学通用概念,即真理的意思。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四圣谛”,展开讲有三科法门,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还有“八正道”、“十二因缘”以及“业报轮回”等。教义又从缘起思想出发,提出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

上一篇: 心态放好

下一篇: 39-智慧的灯-正文75~76页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