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深深地回忆,深深地思念

作者:苑丁 阅读:39 次更新:2024-06-15 举报

  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三年,我在南京师范学院(今南师大)生活、学习了四年。四年中南师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至今还深深地铭记在心中,鲜活地浮现在眼前。这些也常常勾起我对母校的深深的回忆,深深的思念。

   我陶醉于南师大那典雅美观,宫殿园林式的校园。四年中,我不知多少次地爬过西山,也不知多少次步入南山。我常常驻足聆听那竹林深处,绿树丛中传出的音乐系学子们的高亢婉转的歌喉。中大楼前的桃花丛中,倒槐树下,曾留下过我的身影。我也曾逗留在荷塘边上,或是借着谈谈的月光,观赏香荷的争奇斗艳;或是迎着微微清风,品味着荷香的浓淡。我也曾平躺仰卧在平整碧绿的草萍上,数点星星,观赏明月,遐思未来······

  四年中,我有幸聆听过著名学者、宋词研究专家唐圭璋先生的学术报告。他对宋词的研究之深透,破解之精辟,成果之卓著,是举世无双的。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徐复教授,教我们的古代汉语,他的学识之精深,知识之丰富,为人之忠厚,教态之朴实,令人佩服。鲁迅作品研究专家朱彤教授分析现代文学作品时的神情姿态,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文学作品中各类人物形象的风采,实在令人难忘。当年最年轻的教授,杨柏桦先生每次给我们讲课,我都暗暗为他喝彩,因为他讲课不用看讲稿,就能得心应手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滔滔不绝地把他满腹的经文传授给了我们。还有段熙仲教授讲授古典文学的独到见解;葛毅卿先生抑扬顿挫的语调;上官艾明先生的朴实无华的言辞;钱震夏教授的侃侃而谈的风度;吴调公教授的深入浅出的文学理论课以及他的习惯口语······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终身难忘的印象。就是这一大批老一辈学者专家,带领着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于艺术的天地间。听他们讲课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

   如今,这一大批老一辈专家学者,虽然大多都已经作古了,然而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功业,永远记录在南师大的史册上,乃至于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他们的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为人风范,他们的那种兢兢业业献生教育的奉献精神,永远铭记在南师大人的心目中。

   五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温建平院长,在开学典礼上的今天做个好学生,将来当一名好教师的开诚布公的忠告,激励着我们刻苦努力,踏实认真地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大量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当一名好教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还记得,毕业前夕,当年的教育部长,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百忙之中来到南京师范学院,在南师的音乐楼礼堂作报告的情景,就是在那次报告中,他郑重其事地提出了语文教师要下水的指示。这对我们今后教学工作起到了莫大的指导作用,确实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也曾记得华成诚一院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跨过长江,奔赴边疆;走出城市,深入农村的号召,激起了学子们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去创业的热情。我还深深记得,等我们带着五四时期的诗人,中文系主任孙望教授,在欢送会上的真诚美好的祝愿离开了敬爱的母校。

   五十几年过去了,我很少去母校,然而,我每年都会迎接从母校毕业回来的我们的学生;每年都要欢送考进母校的我们的学生,是他们把今日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时俱进的风采,生机勃勃的景象告诉了我们,也是他们带去了我对母校的一往深情,和深深的思念;带去我对母校的真诚祝愿!

上一篇: 故乡(两首)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