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成长》第四十章:送儿子上学

作者:苑丁 阅读:67 次更新:2024-06-03 举报

    徐国庆的儿子徐华生,在母亲华姑的督促指导下,学习成绩突飞猛进,通过他自己的努力,终于不负众望,顺利地考取了县城中学。
   徐华生今年十三岁,年龄是小了一点,又是徐益天和余蓝莓的唯一的宝贝孙子,爷爷奶奶都把这个孙子含在嘴里疼着宠着。徐华生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娇生惯养,什么事都不会做。这回真的像刚出窝的小鸟一样,要自己生活去了。小鸟刚出窝还有老鸟跟着看护着,可是徐华生这一出窝,离家远了,身边没有人护着,全靠他自己独立生活,这如何是好呢?
   华姑说的对,鸟总归要出窝,不锻炼就不会飞。人也是一样,要从小锻炼,学会独立生活,自己要会照顾自己。祖母余蓝莓利用暑假手把手地教会孙子徐华生洗衣服,料理自己的生活,为开学离家到县城中学读书做好准备。有时候,祖母余蓝莓还教孙子徐华生烧锅煮饭,洗碗刷锅。一个暑假下来,效果不错,徐华生学会了做事,生活上能够自理了。华姑他们一家人都非常高兴,也非常满意。
   开学前两天,徐国庆从湖南学习水稻栽培技术回到余庄。他从湖南带会来六十斤杂交水稻种子,杂交汕优三十斤,协优三十斤,这都是颗粒饱满,分蘖良好的优质杂交水稻种子。徐国庆准备在自家的土地上精心培植,精心管理,培植来年的水稻良种,然后向全余庄推广,并逐渐向社会推广。
   徐国庆知道儿子徐华生考取了县城中学,既感到高兴,也感到满意。他临走时,答应儿子徐华生,一定在儿子徐华生开学前回来,一定亲自送儿子徐华生到县城中学去报道上学。徐国庆没有失信,真的在儿子徐华生开学前赶回来了。
   徐华生觉得他爸爸徐国庆是个认真的人,没有失信,真的在他开学前两天就赶回来了,这令他感到特别高兴。徐华生认为,爸爸徐国庆在县城中学读过书,初高中都是在县城中学读书的,是县城中学的高才生,很有名气;爸爸徐国庆上过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余庄,又经常外出办事,是个常在外面跑的人,见的世面多,对县城的街头巷尾都摸得很清楚,对县城的情况熟悉,有这样的爸爸和他一起去县城中学,他也就放心了。
   八月三十号晚上,华姑从余庄春生超市带回来一只儿子徐华生喜欢吃的南京桂花鸭,家里再烧了几样好菜,一家人和和睦睦,欢欢喜喜,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算是给徐华生送行的。
   饭桌上,徐华生的婆太太余夫人,不住地给重孙子徐华生夹菜,生怕这个重孙子徐华生去了县城中学,没有好菜吃,要过清苦的日子了,在家就让他多吃点,吃个够。
   徐华生不无关心地说:“婆太太,你自己吃,不要光惦记我,我还小,以后有的吃的。”
   余蓝莓笑着说:“华生懂事的多了。”
   华姑心疼地说:“华生呀,到了学校,有什么好菜,你就买了吃,现在不比我们那时候读书了。”
   徐华生说:“你们那时候读书怎么样?”
   华姑说:“我们那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我们上小学时,带几节山芋打算当中饭吃的,结果我们在半路上就吃得精光。”
   徐华生不解地说:“那你们中饭吃什么呀?”
   徐国庆打趣地说:“喝西北风呗。”
   “只好挨饿。”华姑笑着说,“肚子饿得咕咕叫,哪还有心思听课哟!”
   徐华生有点不可思议,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地笑了。
   徐益天十分关心地说:“我的好孙子华生哎,现在改革开放了,钱好挣了,我们徐家一家人,挣钱养活你一个中学生,你不必烦心,该吃就买的吃。”
   徐国庆对儿子徐华生的生活方面没有过多的说什么,他重点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态度上,作了一些指导。他要求儿子徐华生说,作为一名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责无旁贷。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他要求儿子徐华生一定要像爸爸一样 ,认真对待学习,学好每一门功课,将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就大。
   儿子徐华生不住地点头,表示赞成爸爸徐国庆说的,以及爸爸对他的要求。徐华生觉得他爸爸徐国庆是过来之人,有丰富的学习经验,指导有方,也站得高看得远,爸爸就是他的座右铭,他要向爸爸学习,像爸爸一样有出息。
   八月三十一号一大早,徐家一家人像当年送徐国庆上大学一样,把徐华生一直送到村口,千叮咛万嘱咐地送走了徐华生。
   徐国庆挑着行李,儿子徐华生背着母亲华姑给他买的新书包,跟着父亲徐国庆进城去了。
   徐国庆带着儿子徐华生,在集镇汽车站兴高采烈地上了公共汽车。徐华生是第一次进城,也是第一次坐公共汽车,显得特别开心高兴。汽车起动了,跑得很快。徐华生好奇地靠在车窗边,观赏着路边原野的风光。他发现路边原野上的花草树木不断地移动变化,非常激动。徐华生想,这地上跑的汽车就跑得这么快了,要是铁轨上跑的火车,天上飞的飞机,那不就是风驰电挚啦!
   徐华生说:‘爸爸,这汽车跑得这么快,路边的花草树木我都没有看清楚,一晃就过去了。’
   徐国庆说:“现在的科学技术发达了,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们国家贫穷落后,连汽车都不会制造,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不知是从哪儿弄来的人家外国人淘汰的老爷车。我小时候,跟你奶奶进县城,坐的老掉牙的汽车,屁股后面还挂这个大包,运动起来,像农村瓜地里的放屁虫一样,冒着浓烟,非常丑陋,也跑得慢。”
   徐华生从爸爸徐国庆的话里,也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他说:“我相信我们国家会越来越进步发达的。”
   徐国庆信心百倍地说:“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我相信不用几年我们集镇同县城甚至于同省城,一定会通上公交车,半小时一辆,方便得多。”
   徐华生兴奋无比地说:‘老师跟我们说了,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城乡建设,发展得都很快。’’
   徐国庆说:“我国的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徐华生说:“我们老师说了,我国已经有了两弹一星,卫星也上了天了,东方红乐曲在蓝天上传唱,实在是激动人心!”
   徐国庆说:“最近几年,可能有载人航天的奇迹出现了。”
   徐华生神往遐思了一会儿说:“我们中国人,真的像毛主席在他的诗词中描写的一样,能上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了。”
   到了县城下车后,走在大街上,徐华生简直像进了另一片天地,他万分激动地说:“哇!这么热闹呀!”
   徐国庆觉得县城发展变化很大,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变化最大的是楼房都变得高大挺拔了,街上行驶的车辆多了,街道上的行人也多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像赶集一样。
   徐国庆告诉他的儿子徐华生,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了,手头有钱了,就有了购买力,进城的人多了,城里也就显得热闹起来了。徐国庆小时候就没有这么幸运,家里贫穷,尤其是徐华生的爷爷奶奶他们这一代,受的苦最多最大,可以用难以想象来形容。他们先是遇到凶残歹毒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中国,日本鬼子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无恶不作,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死难料;后来徐华生的爷爷徐益天又被反动军队从省城溃败下来的残兵败寇抓去押到了祖国的台湾省。徐益天在台湾吃了多少裤头,受尽了磨难,差一点把命搭上,经历九死一生后,才侥幸逃回来。
   徐华生听了深有感触地说:“爸爸,你是在红旗下生,红旗下长大的,运气还不错,我可是特别幸运了,简直就是在甜水里泡大的、”
“你知道就好。”徐国庆动情地说:“知道了就要珍惜,就应该认真读书,将来为祖国服务,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美好富强。”
   徐华生说:“我一定记住爸爸的话,发奋读书。”
   县城中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徐国庆读中学时,学校全是平房,现在是教学楼、宿舍楼,还有综合大楼,在综合大楼的两边有序对称地排列着教学大楼,挺拔矗立,高耸伟岸,气势恢弘。
   今天是新学年的新学期开学,送学生来上学的家长很多,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十分热闹。
   “徐国庆,徐国庆!”
   徐国庆走在校园里,听到有人叫他,回头一看,不是别人,而是他读初中时的班主任老师高长城。高长城l五十多岁,高挑个子,体型偏瘦,两眼炯炯有神,过去穿一套中山装,如今穿着一套笔挺的西服,系着一条花领带,显得很时髦也很有精神。’
   “高老师你还认识我呀?”徐国庆笑着迎上去说。
 “  怎么不认识你徐国庆呢?你是全县歌咏比赛的第一名,又是全县普通话朗诵比赛的冠军,谁不认识你啊?”高长城老师笑容可掬地说。
   徐国庆说:‘高老师,你记性真好。分别了这么多年,学生认老师好认,老师认学生就很难说了。’’
   高长城老师夹夹眼睛,又看看徐国庆身边的徐华生说:“这是你的孩子?”
   “是的。”徐国庆转身对儿子徐华生说,“华生,你还不快叫高老师。”
   徐华生叫了一声高老师。
   高长城老师笑着说:“我看了徐华生的材料,看到其家长是徐国庆和华姑,我就猜到是你徐国庆和当年的华姑了,现在一见面,果然是你。”
   徐国庆说:“高老师,我把孩子徐华生托付给你,请你严加管教。”
   “没问题。”高老师笑着说,“你的孩子基因不会变异,有其父母必有其子,你们的儿子不会比你们差的。”
   徐国庆也笑着说:“但愿如此。”
   徐国庆带着儿子徐华生报到注册后,帮儿子徐华生安排好住宿,又替儿子徐华生购买了餐具和学习用品,就安慰告辞了儿子徐华生回余庄了。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