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过年回家看父母

作者:箭竹 阅读:202 次更新:2024-05-29 举报

好多个春节没回老家过年了,节前个把月在和母亲通话的语气中,我听出了老人家的失落,她特想这个春节让我们回去过。经过和夫人商量,于是决定回老家过年,看看父母。

老家在蜀地绵阳市平武县,距我现在的住地南京溧水近1800公里。在选择交通方式上一直犹豫不决:动车高铁票秒光,飞机票全价还紧张,于是决定开车回去,一来时间自由,二是走亲访友方便。夫人虽然有驾照,但技术不过硬,主要我一个人开。1800公里路程,无法一天赶到,于是决定途中住宿一晚。事情要紧在前面。第一天要多走一些,于是在网上做功课,几经斟酌,选择在陕西的白河县做宿,在“美团”上预定了“福运”宾馆。

小年(腊月二十三,28号)的凌晨,五点就起床,六点准时出发,经常合高速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就开始堵车,一是有多起交通事故,二是修路(拓宽),一个上午走了不到200公里。不免有点急躁,夫人说慢慢开,不着急。

下午进入沪陕高速,车渐渐少了些,见我有点发困,她说她开一段,我一直不放心她的技术,但确实有点累了,见路况平坦,车又不多,就让她开了一段,我则闭目养神,小睡一会。到了下一个服务区,下去加了油,活动片刻,有了精神,我又来开。一路风驰电掣,到了六七点钟,天已全黑,我睁大眼睛,全神贯注,向着目的地飞奔。夜里气温有所下降,我竟然微微出汗,可见体力消耗的不少。

进入白河县境内,一路隧道连着桥梁,桥梁过了又是隧道。下了高速约20公里到达住地,此时已是晚上21:50,本想洗个热水澡,可水太凉,想找老板问问,又怕耽误时间,于是简单洗漱下,赶紧休息。

次日仍是五点起床,六点出发,路上加满油再上高速。一路畅通,路在崇山峻岭中穿越,车在路上飞驰,感觉到离家越来越近,经安康、汉中到达陕川交界点宁强,过了宁强,进入四川广元市境内,心情越发轻松,化用李白的一首《朝发白帝城》信手捡拈来:朝辞金陵暮色间,千里家乡两日还,一路风景留不住,轻车已过万重山。

下午四点半即到达老家平通镇。平通镇是2008年“5·12”大地震重灾区之一,死亡人数近500人,其中中小学生近半,房屋倒塌无数。当时的胡总书记和温总理都曾亲临平通指挥救灾。经过10年建设,特别是当初河北邯郸市的援建,如今的平通镇焕然一新。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起码前进了10年,这样说也许对不起那些在地震中消失的亡灵。如果他们泉下有知,看到今天平通镇的面貌,我想他们也能含笑九泉了。沿河的一条街,取名邯郸路,可见家乡父老并未忘记邯郸人民的帮助。

     二弟在镇上的房子也在地震中圮塌,经过几年努力,拆除重建,现在有两间门面共4层。底下两层出租,上面两层自住。老家村里(易阳村)的木结构房子经受住了地震的严峻考验,并没有完全垮塌,只是严重受损,经过维修,平时父母居住。父母均已看过七旬,但仍然勤劳俭朴,种了不少粮食和蔬菜,还养了三头猪,虽未和二弟分家,但基本能自给。

     当我们到了二弟家门口附近时,一时间拿不准哪一间是他的,正犹豫着,母亲已在四楼上喊我们,随即上楼,见到白发过半的母亲,喊一声:“妈!”“回来了,开车累了吧,快坐会儿!”一股暖流在心间流过。

小妹住在成都,得知我哪天到家后,比我先到家,说是为了迎接我,心里自有一番感动。二弟的两个女儿,一个已经上班,一个刚上大学,热情地招呼着我们。父亲过一阵也从村里来到镇上。二弟两年前当了村支书,临近春节,工作很忙,临吃晚饭前才到家。一大家团聚,晚餐很热闹,二弟说明天杀猪,专门等到你们回来才杀的,可见对我们这次回去过年的重视。

 第二天(腊月二十五,210号),我及夫人和二弟、小妹、两个侄女先到村里的老屋看了下。这里是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是真正的根。每次回家,不管时间多紧,我都会到老屋看看,到附近转转。看到老家的一草一木,儿时的一些记忆瞬间复活,看到瓦屋上的炊烟,家乡的风味立马重现。

二弟去村委会忙他的事情,让我们到镇里重点打造的旅游景点——梅林玩玩。

梅林其实是一个邻近我们易阳村的村子,原来就叫梅子林村。记得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班上都有这个村的同学。那个时候,在大人们的眼里,梅子林村是很差的。因为农村大集体时代,以粮食生产为主。梅子林村有成百上千亩青梅,其他种粮食的土地就少了。青梅树下又不能种主粮,只能种点红薯、豌豆之类的东西,收成还不好。而青梅又是不能当主食吃的,那时候吃饱饭都成问题,商品经济还没有兴起,谁要你的梅子呢?所以那时的青梅果子,都是等到黄了的时候才采收,而价格又便宜得惊人。

记得小时候,我家也有一棵很大的青梅树,等到梅子黄了采一些下来,随便放在哪个角落几天,等变得软了,就用刀削一根细细的竹管,插进梅子果肉里,吸食起来,那味道甜中有一点点酸。有的人感冒没有味口,常以此法开味。而青的青梅果子特别酸,还有苦味,基本是不能直接食用的。

所以那时梅子林村是极穷的,小伙子娶媳妇都困难。有人提议把梅子树砍了种粮食,但村里的长者不同意,说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砍,这才保住了这片梅园。

路不多远,我们一会就走到了。距春节还有几天,梅园里只有少数梅树开了花,基本都是白色。有的树干粗大,高达五、六米,估计树龄在百年左右,大部分树高在三米内外,适宜采摘。一棵树冠内,大部分还是花骨朵儿,只有少数与春天走得近的花枝绽放开来,我即用单反拍了好几个特写。随即让四大美女在梅花间摆着各种POS,或合影或单拍,莫负这早来的春光。也有几棵细小的红梅,零星地点缀在梅园的路边或角落,一看就知道是后来才栽种的,它只是一个观赏品种,不会结果。时近中午,二弟来电话叫回去吃饭,我们这才余兴未尽的离开梅园。

午饭在老屋吃的,母亲烧了我最爱吃的腊猪脚,还有荞凉粉,加上自家种的蔬菜,吃着母亲亲自做的菜肴,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从前。吃过午饭,稍事休息,母亲开始打糖。糖稀是用红薯和麦芽熬制的,再把加工好的花生米、核桃仁、炒米等原料用糖稀粘合,放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框内,用力锤紧,再倒出来切成3*4厘米,厚约0.5厘米的簿片,根据装箱的纸箱的长度,用保鲜膜封装,再放入纸箱里。母亲打的手工糖比旁人做的都要好吃,她说,后天赶场会卖个好价钱。

当天晚上,大姨的儿子树根表弟(住在镇上)请我们一家在饭店吃火锅,侄女朱玉的男友海林也来了,另外还有二姨的儿子会明表弟等。树根请客,喝的不少,会明经营客车,喝了点意思一下,大家也不强劝。海林表现倒是突出,主动出击,原以为他人如其名,是海量,哪知他是胆量大,酒量小,还未散场就先撤退了,不过倒是表现出了年轻人的一种豪气。酒品反映一定的人品,对海林不由得有些好感。

饭局结束时,我对会明说,这次回来时间有限,明天上午我去你老屋(平时住在镇上)看看二姨,节后没有时间。

腊月二十七(212号)上午,我和夫人步行到村里老屋,稍事休息即去二姨家。还未到门口,二姨已在出来迎候,让我们进屋烤火。会明媳妇原本随表弟在客车上卖票,上午专门请了假给我们烧饭,他们的二女儿和会明二姐的女儿也在那帮忙料理(都已大学在读)。我说二姨你好有福气,子女和孙辈都有出息,你和我妈你们几姊妹在村里、镇里都有点影响。她说,什么好福气啊,现在身体不行了。人也就是活个名声,你们这些侄子都很争气,也为我们家族争了光。小一辈的也都有前途,我们这个家族今后更会兴旺发达。二姨虽说是农村妇女,但精明能干,见识不短。听着她的话,我也受到鼓舞。

其实二姨身体不好,在“5·12”地震中脊柱被垮塌的房梁打断,后转到昆明医治才没有瘫痪,但落下的后遗症让她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原来住的房子已尽毁,现在住的是用活动板材建的平房。二姨说几次想重修,但表姊妹们都劝她以后再说,但住着挺舒适的。

吃过午饭,再聊聊家常。我跟二姨说,这次回来时间紧,下午还要去下四姨家。即告辞走到镇上,驾车去四姨家,约10分钟车程到达一座新建的大桥,桥的尽头是一座木制牌坊,上书“伊纳羌寨”4个行书大字,牌坊的上面是一个白色的羊头——它是羌族的标志。我即拿出相机拍摄,顺便留个影,也符合我这个羌人后裔的身份。

过了桥就到了四姨家所在的村子,虽说和我家距离只有10多公里,但已属北川县桂溪乡地界。继续行驶两三分钟,到达我记忆中四姨的家。一座挂着红灯笼的草门楼映入眼睑,旁边还挂着一个长条形的灯箱,印有“瑟儿人家”4个艺术字,我径直开了进去。果然不错,车未停稳,四姨和姨父已出来招呼,还有表妹杨红、表弟玉龙及弟媳和两个双胞胎儿子都在家。

5·12”地震,四姨家也受损严重。我在地震十多天后也去了她家,记忆中表弟的两个双胞胎还是小屁孩,现在都成半大小伙子了。趁着天色未晚,我说给你们拍个“全家福”。记得2008年来的时候,我也给他们拍了一张,后来洗出来了寄给他们的。

据四姨说,灾后重建规划的时候,他们村定位重点发展旅游,房屋都是统一风格的羌族建筑,他们家也成了旅游接待点。近年来夏季的时候,来旅游、避暑住宿的客人很多。原来的客房不够用了,后来又在原来的上面增加了两层,客房总数已近20间。有的客人吃住个把月,走了一批又来一批,虽然辛苦,但在自己家里就有了不错的收入,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我注意到,和我们说话的时候,四姨总是笑容满面,言语之间,流露出一种幸福满足之感。

吃过晚饭,又聊了一阵子,我顺便问了下过河的大桥是谁建的。四姨说是外地人来建的,具体是哪里的人她也记不起来了。只说当时建桥的时候,那些工人十分辛苦,白天连着黑夜干。她出于感激,就在自家拿了几块腊肉、豆干、腌菜等送过去,但工人们不肯收,四姨坚持要他们收下,工人们说那我们付钱。四姨说,我不是卖东西给你们,而是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如果为了钱,我就不会来了。你们这么辛苦地为我们造桥,我送这点东西也不值钱,只是表达我的一点点心意!工人们被四姨的诚意所打动,这才收下了礼物。四姨拉家常式的平静地叙说着。听着这些,我也被四姨的善良和那颗感恩的心而感动!

我和夫人准备告辞,四姨几番挽留,要我们住一晚,第二天再回去。我说明天平通赶场,我妈要去卖糖,我们也想看看热闹。四姨这才放我们走。

第二天腊月二十八(213号),是年前镇上最后一个集市(镇上每逢369赶场),市场上年货、物品琳琅满目,街道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赶紧用相机抓拍各个精彩的瞬间

 

初五的六百公里,走了二十个小时,一路服务区爆满,交通事故不断,应急车道被占,高速公路窝牛行,路堵心更堵,长假不收费,每次都成灾,财政收入又增长了,外汇储备过万亿了,拉动内需搞旅游,路堵心更堵,何日不收费?复兴不仅靠经,人的素质更关键,中国梦,兴民族,路漫漫其俢远。人的一生,至少要来一次远点的旅行,最好是自驾。堵车也是一种经历,它是对你体力,精神和休养的综合考验!


上一篇: 梦梅(七律)

下一篇: 我家的“夏至”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