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诗词   

关于旧体与新体诗-102-6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94 次更新:2024-02-08 举报

四、关于汉俳短诗

 

汉俳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是由日本的“俳句”演化而来。日本的“俳句”、“短歌”是最受日本人所喜爱,而且大部分日本人都会写俳句,因此,俳句也就成为日本诗歌的主体。

1980年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带来日本俳人诗集,在场的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读后诗兴勃发,便仿照日本俳句“575”式17音写了三首俳句:“上忆土岐翁,囊书相赠许相从,遗爱绿荫浓”“幽谷发兰馨,上有黄鹂深树鸣,喜气迓俳人”;“绿阴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于是,用汉字写成575式短诗便定名为“汉俳”,朴老也因此被诗界称为汉俳第一人。

1981年《诗刊》第6期公开发表了赵朴初、林林、袁鹰等人的汉俳。198259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赵朴初、钟敬文等人的汉俳。自此汉俳引起中国诗坛关注,除赵朴初、公木、钟敬文外,林岫、李芒、晓帆、吴瑞钓等前辈诗人也纷纷加入创作汉俳行列。如著名学者、诗人、词作家公木先生的《别清水正夫(联章)》:“逢君又别君,桥头执手看流云,云海染黄昏。扑闪着眼神,大地撅起它的唇,向星空飞吻。河汉清且浅,流云轻轻扬白帆,飘去又飘还。……”如林岫教授的《咏箭》:“百步可穿杨,最怕飞来冷不防,奇祸起萧墙。”;如李芒的:“玉兰惊晓梦,花似天鹅振羽腾,老妻忆妙龄。;如吴瑞钓的:“莫道西湖瘦。淮左名都景如绣,千古可销愁。”等等。

2005年,“中国汉俳学会”在北京成立,而汉俳相关出版物也相继问世,如《汉俳诗刊》、《当代俳诗》等,此外还有汉俳专集出版。在中国汉俳学会成立后第二年,即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访问期间就作过一首汉俳:“和风化细雨,樱花吐艳迎朋友,冬去春来早”。至2010530日,温家宝总理再次访问日本,当天晚上在东京出席由日中友好七团体和在日华侨华人四团体共同举办的欢迎晚宴讲话的结束部分即兴又作了一首汉俳:“融冰化春水,雨过青山分外翠,大地生葳蕤。”。第二天,温家宝总理来到位于东京繁华地段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总部,出席经团联为他举行的午餐会,临别前,温总理再次深情地朗诵了一首新创作的汉俳:“浓绿夏日长,万物生机新气象,硕果满枝上。”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普及,已有不少年青人加入创作行列。如今汉俳已经成为网络文学受欢迎的诗歌体裁之一。汉俳短诗是我国诗歌花苑新开的一朵奇葩,如今已作为独立诗体登堂入室,名列诗坛。

汉俳短诗,其体式为一首三句,有575式和353式两种,即5字句、7字句、5字句等三行和3字句、5字句、3字句等三行两种。可以一题连写,也可以写成组诗:连写,是指一个题目下可以“575”为一组,然后连续写下去,任意写几组;组诗,是指在一个总题目下面,有小题目或用次序号,然后一组一组地写下去,任意写几组。

汉俳短诗不强调平仄韵律(当然也可以按平仄韵律来写),韵脚可押邻韵,平仄声通押,甚至押近似韵也充许,句句用韵也可以,等等。汉俳短诗由于353575”体式短小,大都是一景一咏、一情一抒、一事一议,所以其内容、语言会是相对凝练,结构严谨、章法分明,作者精品意识强,便形成自身特点。其特点可归纳为:体裁短小、诗意凝练、措词纤巧、不受平仄约束、易咏易记等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