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让联想为散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谭希诗 阅读:187 次更新:2023-10-05 举报

写小说一般要有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事件,一个或若干个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也要围绕这些展开,且人物和事件的连贯性是不能被截断的。散文却不同,散文需要一种联想,联想是将似乎不太相干的事物,通过奇思妙想将它们连在一起,每件事物象无数个散落的珍珠,一旦将它们串起来,就会形成一条完美的项链,放射出流光溢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散文的灵魂: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如果没有联想,就等于没有韵味、没有诗意,也就失去了观赏性和可读性。同样是写月亮,有的人可以这样写:秋天里,金风送爽,明月当空;春天里,绿荫萌动,月色深沉。这样的语言,应该说也很美。但这样的语言太抽象,太格式化,不能写出其独特的神情。其原因说白了,就是缺乏动感,缺乏更为形象的语言。如果采用联想的方式写可能更好一些:月光下,山似银河镶边,海呈湛蓝宁静,月亮恬静的睡在山坡上。这样写,不仅使衬托月亮的景物娇妙娟丽,而且也将人格化的月亮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联想的艺术效果。

 纵观古今中外的名家散文,无一不是运用了联想这一手法的,而且由于运用得当,使散文产生了诗一般的美感。著名的宋代散文家苏轼写的《前赤壁赋》就是妙想连篇,韵味十足。他先由清风明月写超然之乐;再由历史人物的兴亡写现实的苦闷;最后以主客问答的方式阐明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三者完全是通过联想而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这就是联想的妙用。

 联想的妙用,使许多作家生出了妙笔,联想的本身是一种构思,也是一种神往。刘白羽的《日出》,写了在印度看日出,登黄山看日出,而最多彩、最瑰丽的日出,是从国外回归祖国时在飞机上看到的。由一次看日出而联想到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景象,这不是文章的组合,而是一种诗情画意,妙笔生辉,在美妙的天空上生出了对祖国的向往。杨朔的《茶花赋》写了花,写了人,由花联想到人,又联想到画,作者用这种联想的手法,表达了爱国的诗情。

 最善于将联想用于散文的的大手笔当属秦牧,他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韵味铺成了一个联想的天地,编织了美妙憧憬的舞台。几朵花开、几瓶酒香、几片绿荫,对他而言,都会生成一种联想,这种联想不仅提升了散文的可读性,而且还加重了散文的艺术含量。就拿《社稷坛抒情》这篇散文来说吧,在结构上独具特色,形散而神不散在抒发情感的方式上浮想联翩,思接千古,任凭想象的羽翼,上下翻飞,驰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呈现出一种博大精深汪洋肆意的风格。透视他的文章,它使我们从五色土联想到历代的劳动者,古代的思想家,黄土高原,祖国的文化,祖国的统一等等,这种联想,为散文的抒情笔墨开辟了广阔的愿景,也是这种联想,使散文产生了诗一般的浓情厚意。

    在一些网络和一些报刊杂志上也写过一些散文,我写作体会是:散文离不开联想,而要使联想运用得体、得法、得当,就必须有较强的写作基本功,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做铺垫,只有这样才能展开联想的翅膀,使联想的艺术效果发挥到极致。正是这样的联想,常常激起我的诗情,给我一个完整的构思,使我在动笔后一发而不可收。

    散文的联想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运用记忆的音箱,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上一篇: 中秋圆月

下一篇: 七律 麦卡锡栽了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