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苹果VS纪律

作者:闫应科 阅读:510 次更新:2023-10-20 举报

   苹果VS纪律

(沈阳  闫应科)


        引言:《苹果VS纪律》,看似一道选择题,其实答案不言而喻。我团后勤处军人服务社的战友们,押运满车吃用物品忍饥受饿,瞅着食品罐头只能咽口水忍。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毛主席说的“不吃苹果”的高尚精神!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甚至不敢相信,但我的战友蔡高啟班长他们做到了。因为在他们心里,只有执行革命纪律的“红线”,只有做一个好战士的“底线”……而这条线绝对不可逾越!

        “苹果”不是手机,是苹果,是锦州那个地方出产的苹果。1956年,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这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

        毛主席讲这段话,说的是八年前的一件事,那是1948年的秋天,东北野战军在辽西作战,时间长达一个多月。锦州、兴城、绥中等地都盛产苹果,深秋10月,正是苹果成熟的时节,罗荣桓政委和谭政主任进行战前动员。要求所属各部队认真落实野战军首长的指示和命令,认真做好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强调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动老百姓的任何财物。罗政委指着院子里结着累累果实的苹果树说:“要教育部队,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能吃,这是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整个战役下来,参战部队从上到下,作风严正,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东总”表彰。

        那时候,我团后勤军人服务社的工作,既要保障机关,还要供应连队,需要经常去通化市、柳河县甚至全国各地批发进货,采购日常生活用品。远到大连的海带、咸鱼,盖县、金州的苹果,石家庄的梨,安徽的猪肉、粉条……运输路途遥远,押运任务繁重,尤其是遇到寒冷天气,在押车途中眼瞅着满车都是好吃的,而不为其所动,甘愿挨冻受饿。

        每逢节日,供应副食品多达几十种,烟酒糖茶,鸡鸭鱼肉,都需要他们用汽车运送到各个沟里和连队。不论风吹雨打,还是酷暑严寒,押车人员只能坐在车厢上看着,防止货品丢失。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脸灰,雨天一身泥,部队驻地的各个山沟里他们都不止一次地去过。

        平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吃用商品,在伙食不好的情况下,服务社的战友们每天面对柜台内好吃的罐头诱惑必须高度克制,不可为其所动,即便渴了饿了也只能自己强咽口水忍着。

        他们在押运整车食品的途中甘愿挨冻受饿,每天面对琳琅满目的吃用商品只能强咽口水。这是什么精神?就是毛主席说的“不吃苹果”精神!在他们看来,尽管自己受委屈,但部队纪律必须严格遵守。

        因为他们刚到服务社的时候,从第一次走进柜台内起,时刻牢记原后勤处处长丁丰辉的谆谆教导:“做一个服务社的战士,一定要廉洁修身,面对大捆人民币和有价票证,首先要克制自己的贪欲,不为其所动。因为那是公家的,不属于我们哪个人,我们没有权力私自占用或随便处置”。在“苹果”的诱惑和铁的纪律面前,蔡高啟班长和谢超等几位战友,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他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则是违反纪律的。

        长期以来,“苹果”精神已经上升为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不吃“苹果”,就是严格遵守人民军队铁的纪律。毛主席用这个“不吃苹果”的故事,就在于教育全党、全军,加强纪律性,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不能变。

蔡高啟战友蔡高啟战友
湖南故地重游湖南故地重游

上一篇: 这天,构思端午节

下一篇: 读出“书味”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