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苏轼词赏析之七:蝶恋花(密州上元)

作者:岩青草 阅读:669 次更新:2022-11-13 举报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这篇词写于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作者经过两个月的迁徙,于熙宁七年的十一月到达密州任所。离开了“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自古繁华,且三年职场顺遂的钱塘,面对的是人地生疏、旱灾、蝗灾接踵,新法弊端丛生的贫穷落后之乡,作者心情凝重,怀恋、疑虑与自感任重的情怀并存,借上元佳节来临,写下了这篇词。

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副标题“密州上元”,可开篇却是回忆杭州的上元节。“灯火钱塘三五夜”,这一句没有用任何的形容词,但古时的城市,一旦日落便是暗夜笼罩,难见点亮,也是如豆幽光,这里用“灯火”足可想象,沿街铺门大开,烛烟缭绕,灯笼高悬,人声鼎沸的热闹。何况还有十五的明月,光华如霜,更是将一座城市笼罩在灯火与月光交相辉映中。在灯火与月光的笼罩下,盛装而行,观灯的男男女女,远远看去,真如一副美丽的图画。还有富贵人家挂起帐幔,鼓喧笙欢伴着麝香的轻烟袅袅,从帐底逸出,弥漫在整个街道,作者借“帐底吹笙香吐麝”七个字使钱塘上元节的繁华更有了层次。“更无一点尘随马”,反用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的句意,描写江南上元时节,气清土润,尽管人流如织,车水马龙,但并无尘土扬起。作者在此插入“尘土”一句,是由杭州空气的滋润而联想到密州的旱情而生的对比与感慨。

下篇,以“寂寞山城人老也”一句过渡,使词的情调陡转,凄凉、伤感之情扑面而来,上篇的种种繁华尽在“寂寞”二字中成为回忆与对比。“人老也”,熙宁八年,东坡还不满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所谓的“老”完全是说心情的黯淡与落寞。“寂寞”,生疏的环境、看不到希望的未来,“山城”贫瘠、落后的自然条件,作者不由地发出“人老也”的悲叹。上元之夜没有张灯结彩的热闹,他随意闲行,传入耳畔的箫鼓之声却是农民正在举行的社祭,人们祈求丰年的真诚与渴望吸引、打动了他,直到“火冷灯稀霜露下”的深夜才默默离去,此时已是彤云密布,云天低垂,一场大雪将至。“击鼓吹箫”在这里也是作者心情的转折,人们对自然的虔诚以及灾害面前不屈不挠的顽强坚持,给了作者希望与信心,尽管天寒地冻、大雪将至,但“瑞雪兆丰年”的希冀与喜悦却悄然涌上心头。这“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也是写作者暗暗庆幸农民们的虔诚感动了上苍,与“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对应。

这篇词巧妙利用词牌上下篇的结构,用白描的手法、对比鲜明的语言分别描述了杭州与密州上元节的风景,并将自己的心境、希冀隐含在这不同的景致描写中。朴实无华、含蓄深沉,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上一篇: 由我是一只小橡皮想到的

下一篇: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