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接母亲进城

作者:张朝金 阅读:5761 次更新:2022-07-06 举报
目录

接母亲进城

作者:张朝金(陕西)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经过十年打拼,进城了,调任陕北一个偏远的小县城担任中队主官。进城第一个愿望,就是想把母亲接来,接到城里享享福、见见世面。

  母亲是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妇女,从万恶的旧社会走来的小脚老太太。她目不识丁,半辈子没能走出大山,就连生她养她的那条沟沟也没能走出去。

  母亲第一次离开村子,走进城里,满眼的好奇,还有几分惊惧,怯生生的。一会儿指指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孩子似的问东问西。像极了小时候母亲带我穿门户、走亲戚,不一样的山水、不一样的村庄、不一样的人,让我好生稀奇。又像我儿时放生的一条鱼儿(别说我用鱼儿比喻母亲不合适,其实鱼儿在我心里最纯净、最神圣,它就是水里的雄鹰):盆里生长的鱼儿,一下子游入大河,河水滔滔,河浪翻滚,既惊喜、又惊惧,还有几分胆怯在心里。

  小县城很小。四面环山,沿河而建,鸡肠子似的一条街道,十分钟就能走一个来回。城里除了一座五层小洋楼,满是土坯房,显眼得很。街道两旁木门木窗木闸板,门对门、面对面,一色的黑漆油面。中间仅留能够单车通行的街面,一脚就能跨过一街两岸。两排参天白杨,遮天蔽日,再加上层层叠叠的遮阳伞和鳞次栉比的摊位,本就狭窄的街道拥挤不堪,愈发幽暗。远没有乡村集市徜徉、豁亮、无拘无束;更没有大城市购物街那般的敞敞亮亮,灯火辉煌。

  小县城隔天一集。农村人进城赶集,起早贪黑,涉水淌河,翻山越岭,决不是一趟轻松的游历。上午十点赶到城里,下午两点又得返回,集市早市儿一般:呼啦啦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忽悠悠烟消云散,一片空寂。

  我想陪母亲去名胜景点走一走、看一看,她说啥也不去。说:“咱就是山里人,山山水水看够了,有啥好看的?”第二天,母亲提出逛街去。集市开张,最热闹的时候,我陪母亲上街赶集。母亲对集市非常熟悉。家乡三天一集,她集集都赶。要么山里挖一些野菜、药材,要么地里拔几颗萝卜、白菜,要么拿着针线笸箩,一边儿纳鞋底儿、绣兜兜,一边儿卖上一件儿两件儿的,换上几分零花钱,买些油盐酱醋啥的。

  走进集口,母亲马上融入。并没有因为是异地他乡的集市,有些许的生疏。一番攀谈,俨然是地地道道的当地人。她一会儿这个摊位停一停,一会儿那个摊位看一看,时不时与老板拉拉家常、论论质量、谈谈价钱。末了,买了一些针头线脑儿、花线和布料。我不解地问:“妈,买这些东西干啥,又不在家里,用得上吗?”母亲神秘地笑笑,说:“我有用,你甭管!”

  回到队里,母亲紧锣密鼓张罗着给每个战士量一量脚的大小、扎一扎鞋的肥宽,再用木棍等一等尺寸,折成一节儿一节儿的。全了,一搂抱回去。回到房间先画鞋样儿,接着又是裁、又是剪,忙忙活活地纳起鞋垫儿来了。我明白了,劝母亲:“妈,别费心了,部队有发的呢!”她却执拗地像个孩子,说:“娃们站岗放哨,脚下不能凉着,还是软和点儿好呀!”我无语,只好依了她去。母亲夜以继日地裁呀、缝呀、纳呀,还用心在每一双鞋垫儿绣上凌空飞翔的雄鹰,或上山捕猎的猛虎,说是娃们踩着能够壮胆气,驱鬼神呢!

  我一再拦挡,她很生气。母亲通宵达旦的忙乎着,赶时间似的,一刻也不消停。夜深了,我劝母亲休息,她却固执地说:“再纳一会儿,娃早穿早舒服嘛!”常常鸡叫头遍了,母亲才放下手中的活儿,倒头眯上一会儿。

  眨眼间,半个月过去了,母亲给全中队战士每人送了一双软软活活的棉布鞋垫儿,娃们激动得满含热泪。母亲欣慰地摸摸这个、又看看那个,仿佛抚慰着自己的儿女,满脸的舒坦和欣慰。

  母亲头一回进城,心愿实现了,满足了,要回了。临别,她开心地笑了。

  又十年,我进了机关,回到市里工作。住上了楼房,结束了两地分居的日子,过上了上班一族“朝八晚六”的生活。条件好了,接母亲的愿望更强烈了,我又一次接母亲进城。

  市毕竟是市,气派十足,它的洋、它的大、它的美,远非小县城能够比的——城市马路宽阔,高楼林立;车流如梭,人流如织。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第二次进城,母亲老练了许多。虽已年逾古稀,她却耳不聋,眼不花,腿脚灵便得很。我想陪她游一游、转一转,看看外面的世界,尽一尽孝心,她说啥都不肯。看惯了似的,对花花世界熟视无睹,一点儿不感兴趣:领她看壶口,她高处眺望,转身离去。说:“一个特(大)水渠,有啥看的”;领她看宝塔,她手搭凉棚,仰视片刻,如望天上的云霓,扬扬手走了;领她去枣园,参观毛主席旧居,瞻仰“五常委”塑像,她却钉住了似的,挪不动步子。走进主席窑洞,她一寸一寸摩挲主席坐过的桌椅,一遍一遍轻抚主席睡过的铺面和床沿儿,柔柔捏一捏主席盖过的被褥,俯身嗅一嗅主席枕过的枕头,在主席像前凝望了许久许久。她双手合十,又弯腰、又鞠躬,又作揖、又磕头,信徒似的虔诚,念念叨叨说了满肚子感激的话语。末了,转身一脸严肃地交待我,说:“娃,不要忘了毛主席,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幸福日子,他是我们的大救星,子子孙孙都不要忘记。”“这是家训”,末尾,有着重强调了一句。

  家里住了几天,母亲要到部队看看。我拗不过,领她去了。她又是下厨、又是帮灶,又是拆洗、又是缝被,忙得不亦乐乎,高兴着呢!时时节节,母亲格外惦记部队的娃们。二次进城,母亲住了两年。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传统节日,她一个都没拉下,仿佛过年一样重视,早早预备。

  记得,那年中秋节,母亲要给娃们烙家乡的月饼。她数着个儿烙,不想少了一个娃,整整烙了100个,装了满满一面袋儿。我正迷惑呢!她郑重其事地安顿我:“明儿把月饼给娃们带去,算是尽尽母亲的一点儿心意!”

  再十年,我调入部队医院,进了省城,住上了高层。高层楼房,耸立云端,遥望星辰,俯瞰城市夜景,修仙得道一般,腾云驾雾的感觉。我动了心思,想兑现父亲生前的心愿:陪母亲看看大西安。母亲耋耄之年,我精心做了准备,再一次接母亲进城。

  省城是国际大都市,十三朝古都,处处繁花似锦。高高矮矮的楼房森林一般,拥拥挤挤,高耸入云;纵横交错的马路蜘蛛网似的,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凌空高架的

  立交桥彩虹似的,腾空而起,划出美丽的弧线;大唐不夜城,金碧辉煌,金光灿灿,盛唐景象就在眼前。车如潮,人如蚁,熙熙攘攘,潮涨潮退,令人目不暇接。

  常言道:“少年不知老人心,一辈人不理解一辈人。”我老想着母亲一辈子憋屈在山沟沟里,谋划着多领她游游、转转,走走、看看,以为这就是“孝顺”。其不知,母亲想要的只是一份安宁,想修的只是一份善心。母亲总喜欢依在高层窗台上默默看看,静思静想,如同修道的高人。看到动心处,常怀感慨,独自喃喃说着心思:“他大(父亲),现在世事多好啊,我替你看个够哦!”

  有一年,恰逢元宵佳节,母亲年岁大了,摇不动元宵了。哆哆嗦嗦酿一罐陕南醪糟,又烙一些家乡的核桃饼,要我带她去医院病房看看住院的兵娃儿们。说:“娃娃恓惶,母亲不在身边,我要替他们的母亲疼疼。”我搀扶母亲一个病房接一个病房地转,她一个娃接一个娃地嘘寒问暖。当转到外科时,她看到满是吊胳膊攀腿的伤员,或执勤训练受伤的,或勇斗歹徒受伤的,或见义勇为受伤的,她心疼得老泪纵横,心揪得紧紧的。拉一拉这个、拽一拽那个,总嫌医院的绷带硬邦邦的,太紧,不舒服。当即,甩掉拐杖,给每一个娃用手一扎一扎量尺寸,踅摸着给娃们亲手做一些舒舒服服的吊带呢!

  回到家里,安排我去街上购买了一大堆做吊带的材料,便开始了她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情。爱人担心累着她,悄悄在裁缝铺做了母亲想要的东西拿回家。岂料,母亲却一百个不愿意。说:“我是母亲,我做的是母亲的心意,买来的,算啥嘛?”我们被母亲的至诚感化了,说服了,不由对母亲生出十万分的敬意。

  受母亲的感染和影响,我从军入伍小三十年,心心念念记着母亲对兵娃们的情意。我始终谨记母亲的教诲:“以父母心爱兵,以兄弟情带兵”。自己光荣的被部队授予“爱兵带兵模范”。母亲的爱似江海,我一生引以为自豪和骄傲。

陪母亲生活照陪母亲生活照

上一篇:

下一篇: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7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感人的作品 匿名 07-08
你有个伟大而兹详,可亲可敬天下人的母亲,儿子优秀原以母亲言传深教 匿名 07-06
细腻的感情,优美的文字,把一个心底良善的老娘展现给我们,也把一个爱兵模范的好政委呈现眼前。为孝心丶爱心点赞[强][强][强] 匿名 07-06
母亲是天下人的母亲,儿子就是母亲的儿子。 匿名 07-06
[强] 匿名 07-06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