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头条文摘   

欧青田:古老宗祠 光前裕后

编辑:admin 阅读:934 次更新:2022-07-01 举报

  夹口曹氏古宗祠座落于永兴县湘阴渡街道夹口村虎形岭。夹口村发源于明代。因村庄夹在一小溪与西河汇合处,形状象口而得名。寓意有吃有穿,丰衣足食。据族谱记载,夹口曹氏始发于明永乐年(1408年)盛于明清时期,在这里居住已有600余年。夹口曹氏古宗祠是一处较为典型的徽派建筑,经多次维修现保存基本完好。

  夹口曹氏宗祠坐西朝东,兴建于1782年。由本村大善人曹隆坚出资主持修建,位于夹口村中心位置,是目前永兴县境内保存完好的最大单体古建筑。

  夹口曹氏宗祠共分三厅,上厅是宗族曹氏拜祀的地方。每年逢春节、清明、七月半和风岳二王上厝都会举行拜祀仪式。上厅正中摆放曹氏列祖列宗历代妣考之神位,西边有两根圆型柱子做正厅门梁,柱子上雕龙画凤,栩栩如生,正梁上雕刻有福禄寿禧寓画,入木三分,清晰可见。两边厢房是厨房。中间过道用青石铺就。

  中厅有一天井,天井两边用青石砌成12步台阶,天井排水系统完善,不管下多大的雨都不会外溢。中厅由门房、堂屋、厢房组成,厢房门窗都是明代雕刻,古朴风雅;中厅由四根圆木柱子组成房梁,显得地域宽广,两边厢房墙上用楷书书写“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墙上记录着夹口宗祠修建年代及功德鸿榜。全族有红、白喜事或大型集聚会都在这里举办酒席,可办100桌酒宴,酒宴用的一切餐具桌椅齐全。右侧有一室内花园,供大家休息时观赏。左边厢房供客人们休息、娱乐。中厅天井正下方由青石铺成“回”字形,四面齐整划一,有一排水孔直通大门外,即便大雨倾盆落地即泻,不会溅到中厅地面。晴天不晒,雨天不淋。中厅西侧各有一间朝门,内侧是拱型门通往大厅、中厅。

  下厅面积最大,分上下两层,底层有办理事务的办公室、会议室、客房、库房。上层两边是阁楼,专供贵宾看戏。有茶几,供喝茶吃点心。正中是一戏台,戏台后有演戏用的化装室,演员休息室。戏台有左右两扇门通往后台,分别是出将门和入相门。戏台两侧是锣鼓队演奏的地方。戏台正上方有活动的龙身雕塑,有一开关控制,启动开关,雕塑龙上下飞舞。戏台前檐雕刻着财、寿图案,戏台由四根三尺围的杉木台柱筑成,土法油漆油刷,台柱雕刻着虎形图案。戏台屋顶有三个仿铜刻陶瓷葫芦重叠镶在正中,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正大门分三进门,由两根木柱连结房屋组成,横梁上雕有图案,两边窗户和房檐下方有壁画,大门叶由三寸厚的木板经铁皮包制而成。一般只开一扇大门,遇有红白喜事或本族重要事情三扇大门全部打开。

  大门外右侧有一栓马石樽,并建有一马棚,骑马到此处办事的人们可把马栓在此处,为马添加饲料。

  夹口宗祠可容纳1000人观看戏剧演出。每年秋收后,村民自发组织庆丰收活动,请昆剧团演出三天,以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在每年都请永兴花鼓剧团演出。

  离宗祠右侧50米处建有一庙宇,取名风岳二王,意在风调雨顺、佑我族人。庙宇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虽然小巧,但里面装饰具有民族特色,菩萨雕塑出神入化,由于文化大革命而遭破坏,现只保有少量物件。

  夹口曹氏宗祠上厅宗族祀拜堂前1996年长出18株竹子,郴州日报记者慕名前采访,并把这一奇闻刊登在郴州日报。当年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栏目组人员来夹口宗祠拍摄,并在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栏目进行了播出。播出后引得很多游客来此观光。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