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利坑口路廊

作者:周加水 阅读:461 次更新:2024-05-06 举报

文/周加水

         近日,骑二轮电动车,赴仙居方岩采风,从方岩背回到方岩脚,在高山俯视,山谷中的村庄犹如画卷,苍翠欲滴,山峦连绵起伏,仔细观察,弯弯曲曲的河流宛如丝带,蜿蜓曲折,映入眼帘。勾起四十九年前,我住在朱溪港利坑口路廊往事,浮想联翩,时光如水,感慨万千。穿越五十年时光,五十年岁月沧桑,不经意间,我在岭梅公社利坑口路廊生活往事,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

迁移前利坑村,图片源于网络迁移前利坑村,图片源于网络

        从方岩脚开始,向方山岭村公路下坡行驶,我脑子里浮想联翩,四十九年前的经历,好像是一部电影,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感慨万千。我眼睛紧紧瞪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在崇山峻岭向下前行,紧紧握住刹车,慢慢盘旋。

          一九七五年七月上旬,我在仙居县朱溪区岭梅公社梅岙村,走了四十多公里路,回到家里,精疲力尽。七月份稻穗开始渐黄,在骄阳下挺立着,散发出诱人的稻香。我因与生产队里有口头协议,自己表态过出门搞副业,一年内不参加生产队里劳动,只交付队里公积金。本队也有一个社员,和我一样,出门搞副业,他在黄湖村里狮子尾巴处,办起了砖窑,看我回家后精神不振,垂头丧气样子,约我交谈,得知我做工亏钱情况后,叫我到他砖瓦窑挑窑水,工资每天1元2角。我仔细想想,自己在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只要有活干,能吃苦耐劳,在自己地方做工方便,何乐不为呢,当场答应他。我窑水担足后,窑柴不多了,上山砍松柴挑到窑门前,日夜围着砖瓦窑转,照窑主吩咐要求挑窑水。

利坑村旧址,源于网络利坑村旧址,源于网络

         砖瓦坯进窑里后,先小火烧数天,再大火烧七天七夜左右封窑。封窑时,窑主站在窑门口喊:“青砖白瓦,台风天下”,意思是希望开窑时,开出来都是青砖白瓦,希望刮起大台风,把房屋顶上的瓦片吹散,房屋倒塌,农户才可以向窑主购买砖瓦,生意兴隆。一九七五年七月下旬,接到工程队承包人通知,让我到朱溪区岭梅公社利坑村口做公路。

         我从城关镇管山片黄湖村徒步出发,到目的地后,发现利坑村三面环山,与梅岙村、大加村隔山,村里房子依山建造,一条小溪穿越利坑全村。利坑村口就是梅岙溪,溪水向朱溪村、岩前村方向流。

利坑口梅岙溪,源于网络利坑口梅岙溪,源于网络

          一九七五年,利坑村里人依靠走木桥过溪,左边通朱溪方向,右边通梅岙村方向,桥头路边有一间路廊,工程就在路廊通往朱溪方向一百来米左右,夜里就住在路廊里,搭建一个临时锅灶。开始有七八个人一起做工,他们来自于朱溪栗树园村、南塘村、杨丰山村。包工头回家里建房子去了,七月下旬正是割早稻、种晚稻农忙季节,晚稻要在立秋前种植完毕,做工的人逐渐减少。一天夜里,一起做工的人,都去梅岙村看电影了,我感觉肚子不舒服,一个人留在路廊里,肚子慢慢越来越痛,全身冒汗,身边没有药,翻江倒海,感受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我一个人在渺无人烟,偏僻荒凉路廊里,孤家寡人,欲哭无泪,承受煎熬到天亮。第二天早上,他们回来说,就在梅岙上半年租过的旧房子里过夜的。

利坑口流域,源于网络利坑口流域,源于网络

         一次,岭梅公社安排村里的部分“地、富、反、坏、右分子”,到附近工地义务劳动,他们把工程队平时捡来的柴烧了,当时说第二天去山上捡些柴,还工程队,结果第二天就回家去了。工程队包工头不在,没有钱购买粮食和蔬菜,靠向梅岙村原房东借点钱来买咸菜,后来借不动了,就用食盐拌饭汤吃饭。后来只剩我和官路石井村张汝华两个人干活了。

          一天夜里,利坑一个村民,从独木桥走过来,背着一支猎枪,在利坑口路廊边和我聊天,聊起村里一位干部叫周山人,为了禁止在塘坝上放牛,故意让自己家里人,把牛牵到塘坝上吃草,当夜,叫村里人到他家里吃饭,带头罚禁。聊完后,我端起枪,朝坑对岸远方,瞄准一株树试试,手指扣住扳机,突如其来呯的一声,吓得心里蹦蹦跳,一时说不出话来。

利坑口流域,源于网络利坑口流域,源于网络

        翌日晌午,只因无米之炊,我和张汝华把几口碗留在路廊,从利坑口路廊开始,一路山遥水远、翻山越岭,四十多公里路,饥肠辘辘回到家。

迁移后利坑村迁移后利坑村

          一九七六年下半年,我开始在城关镇第一小学任教,张汝华寻找到学校,向我借脚踏车,他说:“你做人有出头之日了,两个圆圈借给我用一下”,我把脚踏车借给他,他来还车时,我留他吃了一顿饭,后来,就没有联系了。

         

利坑村实拍利坑村实拍

        二十几年前,我随县体委工作人员,赴朱溪中学、朱溪小学检查学校体育工作,公事办完后。想起在利坑口路廊和梅岙村的生活记忆,历历在目,下午向朱溪中学老师,借了一辆自行车,去寻找当年生活的足迹。利坑村木桥改建了水泥桥,原来木桥只能走走人,改造水泥桥后,汽车可以驶过水泥桥进入利坑村。利坑口路廊,变成了一幢洋楼。溪口村部分房屋,从山脚下迁移至公路外,靠梅岙溪边造了几幢。梅岙村口路边,标上了简易铁制村牌,我走到当年梅岙居住过数个月的旧房子,物是人非,当年房东自己居住坑边的房子,听人说已经分配第三个孩子,回来的路上,感叹岁月无情,到朱溪已经天黑了。

利坑村实拍图利坑村实拍图

          半个世纪的岁月沧桑,数年前,看到利坑村创造了朱溪水库移民“仙居速度”的报道。几年前,利坑村民告别故土,走出大山,迁移至下各镇安置新村,住进了崭新的楼房。

利坑村实拍利坑村实拍


注:

本文中国作家网首发,版权归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初夏景韵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晚年人生淡然宁静,犹如湖里的水。 周加水 05-06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