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其他   

谈谈身边的语言现象

作者:潘梦迪 阅读:2364 次更新:2022-05-21 举报
           语言现象就是指: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状况。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语言的发展,各种语言现象的出现,正是适应人们在实践中的各种需求,语言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各种语言现象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以下是我对身边语言现象的调查发现的几种情况:
          一、有趣的搭配:
          在日常的汉语中,有些短语看似动宾关系,认真细辨,却发现动词和宾语并没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揣摩其义,发现挺有意思的。明明是“在食堂吃”却说成“吃食堂”;明明是“被太阳晒”却说成“晒太阳”;明明是“自己哭”,却说是“哭鼻子”;明明是“让医生看”却说是“看医生”;明明是“灭火”却说成是“救火”;明明是“下馆子”却说成“炒盘子”。另外,还有“吃香”“吃棒”等词细细揣摩也挺有意思的。
          二、有趣的反义: 
         有些句子关键成分用含义相反的词,但整个句子表达出的意思却可能相同。比如说: “你真不是个东西!”这句话蕴含着戏谑或咒骂对方的意思,但是如果反过来说:“你真是个东西!”也同样不见得是一句好话了。 再例如,中国女排3:0战胜美国女排比赛,报纸上却赫然出现两个用词相反的标题——“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胜”一“败”,其语义两反,但是在句中却都表明中国队赢了!               
         三、有趣的语序:

         有位信徒在做祷告时烟瘾大发,他问牧师:“请问我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牧师告诉他不可以,因为这是对神的大不敬。下次做祷告信徒烟瘾大发时,他这样问:“牧师先生,请问我抽烟时可以祈祷吗?”牧师不假思索:“当然可以。”时时刻刻都念着神,这是对神极尽虔诚啊。两句话语序不一样,意义也各有侧重,但其目的和结果却是一样的。
        四、有趣的错用:  
        许多成语流传悠久,意蕴丰富,意义用法也约定俗成,不能“望文生义”。但是对许多成语人们却喜欢“望文生义”,错用的句子屡屡见诸报端,甚至许多错误用法有取代正确用法之势。 如“炙手可热”这个成语,原是贬义词,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但许多人把它作中性词用,而且当成“很盛行,受热捧”的含义使用。 又如“对簿公堂”原指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没有“打官司”之义,但大家习惯把它当成“打官司”的含义来使用。 
          五、有趣的拆词:
          在常用的汉语中,有些词比较稳定,不能把它们拆分插入其它的词,比如“动员”不能拆成“动××的员”,比如“舒服”一词,只能说“舒服一下”而不能说“舒一下服”。(另有关怀、领导、推行、包庇等) 而另外有些句子要把意思表达完整,可能就要求某些词要拆分并加入其它的词,如“打架”,一般会说成“打了架”,“打了一架”,又如“洗澡”,可能说成“洗了个澡”,“洗完了澡”。(另有睡觉,借力,退休,施恩) 
         另外,比如在阿坝州藏区的藏族四川话中:我们娃娃一个不是没得;普通话:我只有一个孩子;藏族四川话:好吃嘛不好吃,吃饱哦不是;普通话:不管好吃还是不好吃,要吃饱(不然);藏族四川话:我搞忘了不是;普通话:我忘了(不然)。
         上述几点足以说明:新的语言现象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而这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的现象也随着发展变化的必然现象。灵动摇曳的汉语是世界上表意最丰富的语言,也是组合性最强的语言。一个字往往可以和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能够表示多个意向,有的语意正话反说,并且有些词语还可以颠倒用,不但意思明白而且还词义有趣多变......不知道诸位的语感是否与我有同样的感觉?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谈谈身边的语言现象 匿名 05-25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