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赛玛的故事
达赛玛的故事
陈开心
儿时,听大人说佧佤的故事,心里总是产生恐惧,因为他们尽讲些野蛮、残暴、没有人性的故事给我们听。像佧佤在深山老林里追杀活人,要砍活人的头去祭旱谷地,祈求旱谷丰收这样的故事,听了就让人毛骨悚然。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自己也随着年纪的增长而丰富了阅历。对于佤山,我已由儿时的惧怕走向今天的热爱和敬仰。你想,那种境幽景奇,风舞水唱的神秘境地,难道不使人向往么?
早听说,生长在佤山的男女老少,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能走路就能跳舞。起初,我不相信,认为太夸张了。后来,我亲临佤山,算是信服了。的确,他们点播,能点出诗行,她们薅秧,能薅出妩媚,他们舂米,能舂出情调。他们的手能舞蹈,足能舞蹈,连头发也能舞蹈。在他们的骨子里,流淌着一种能歌善舞的血性。
在沧源佤族自治县,我特意走访了阿佤山歌舞团团长鲍志明。鲍团长很精明,也很有灵性,他为我解开了很多曾经缠绕心头的关于佤山及佤族的疑团。我们边喝水酒边聊,在聊到“砍头祭谷”及“能歌善舞”的话题时,鲍团长给我讲述了一个达赛玛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阿佤山盛行砍人头祭旱谷地的习俗。后来有一个叫“达赛玛”的人创造了“孤儿舞”,开始宣传砍头祭谷的危害,倡导以舞蹈娱鬼乐神代替砍头祭谷,这才使得阿佤山世世代代人丁兴旺。
据传,达赛玛自幼聪明伶俐、勤脚快手,十分逗人喜欢,可惜他出世不久,父亲就去世了,达赛玛的舅舅是部落头人,达赛玛和他的母亲就投奔了舅舅。
一天,有一个缅寺的长老做赕,各个部落的头人都驮去许多礼物朝拜。达赛玛和他的舅舅也备上厚礼前往。到了缅寺外,他们把马拴在柳树上,舅舅与家人抬着礼物进去,由达赛玛割马草喂马。
舅舅进了缅寺,立即向坐在坛上的长老跪拜,长老说:“莫忙,莫忙,还有一个人未到呢,等他一下。”
等了许久,不见有人进来,舅舅又要拜,长老说:“莫忙,莫忙,那个人还未到呢,他比你本事更大”。
究竟是谁呢?舅舅想,几个部落的头人他都知道,谁能比他的本事更大?舅舅心中疑惑,可又不好多问,只好耐心等待。
又等了好久,长老闭目打坐,舅舅心急火燎,忽然,长老睁开眼,说“来了,来了……”
舅舅回头一看,原来是达赛玛跨进门来。达赛玛见了长老倒地便拜,长老说:“你比你舅舅的本领大。”
舅舅心中不快,七、八岁的小娃娃怎么会比他本领大呢,但这是“佛”的旨意,只好跪地朝拜。
达赛玛越长越聪明。那时山寨到处砍头祭谷,搞得人心惶惶、阴风惨惨,达赛玛领着一群父母被砍头后留下的孤儿,到处诉说砍头祭谷的危害,可惜旧俗难改。这使达赛玛很伤心。久而久之,他领着孤儿们创造了一种又唱又跳的舞蹈《孤儿舞》,他们以此来寻求精神安慰。
有一天,达赛玛一人在山上放牛,看到风吹树叶摆,他就模仿着树叶舞蹈,听到鸟鸣高枝,他就学着鸟唱。他决心模仿所有能动的东西,编成舞蹈去和孤儿们共舞共乐。
又有一天,他和孤儿们正跳在兴头上,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白发老翁,两手各拿一件用竹子做成的东西向达赛玛走来。老者说:“达赛玛,你要用舞蹈来拯救阿佤山,你要用歌声来拯救阿佤人。现在我送给你两件礼物,你今后就以它们作伴”。
白发老翁送给达赛玛的礼物就是芦笙和笛子。白发老翁还教给达赛玛如何吹,吹些什么曲子。说来也奇,那两件东西可以模仿鸟鸣、兽叫,令达赛玛爱不释手。
白发老翁教了达赛玛七七四十九只曲子后,一眨眼就不见了。达赛玛就吹着芦笙、笛子与孤儿们共舞共乐。
过了许久,缅寺长老过世了。达赛玛对妈妈说:“长老对我那么好,我拿什么去敬献他呢”?
妈妈说,你拿锅盖炒七瓢米花,每瓢再放一把米,再带上七对蜡烛,还把怎样敬献也一一做了交待。
达赛玛记住了妈妈嘱咐,用筒帕装好米花和蜡烛,到缅寺去了。
缅寺长老的尸体用火化,等达赛玛到时,已经烧了七七四十九驮柴,化了三天三夜的时间,长老的尸体还是化不掉。达赛玛见状,悲痛万分。他拿出蜡烛,照妈妈的嘱咐,在长老前额上点一对,每只手腕上各点一对,胸前点一对,两只脚上各点一对,然后把剩下一对点燃拿在自己手上,另一只手伸进筒帕抓出米花,一把一把地往长老身上撒去。到七瓢米花撒完的时候,长老的尸体立即化成了白灰。就在这时,人们看到一个金光闪闪的饭盒在空中飞来飞去,众人纷纷伸手去抢,可是饭盒一飘一飘地,谁也抓不着,达赛玛见状,从头上摘下帽子一抛,金饭盒被帽子套住,一齐落在达赛玛的怀中。
达赛玛得到了金饭盒,顿时成为赛子中最富有的人,说来也怪,自从那以后,人们做什么事只要按照达赛玛的话去做就会成功,达赛玛让人们养牛、养羊、养马,就会牛肥马壮,达赛玛让人们种谷和麦就会谷物丰收,于是达赛玛就用歌舞的形式来宣传废除砍头祭谷的主张。
不久,舅舅和母亲相继去世,十八岁的达赛玛被推为部落头人,他率先在本部落废除砍头祭谷之俗,以歌舞祭谷。一时间赛玛部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再说,离赛玛部落不远处有一个“达卖”部落,砍头之风十分盛行,那里到处有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的孤儿流浪。部落的头人认为是因为达赛玛抢走了金饭盒,才使得赛玛部落兴旺发达,而达卖部落更加穷困。达卖头人咬咬牙,选了六十个强悍的阿佤汉子,背着长刀去赛玛部落抢金饭盒。
六十个人在达卖头人的率领下来到赛玛部落寨外,只见路中间横躺着一个毛头小伙,看到他们来,也不让路,自个儿打瞌睡。达卖头人十分生气,上前吼道:“喂,拦路的,你让开,我们今天要找达赛玛,不要挡我们的路。”
那毛头小伙睁睁眼,说:“达赛玛你们是找不到的,他根本不会见你们这些满脸杀气的人”。
达卖头人说:“为什么会见不到,达赛玛不来见我,我就去找他,说什么也要他把金饭盒献出来”。
那小伙子冷笑一声,说:“你们看,这路边有三棵金竹,你们若是能一刀就砍断它,你们就可以战胜达赛玛,拿走金饭盒,若是砍不断,你们最好先回去,练好武艺再来”。
达卖头人听了毛头小伙的话,心想:手指大的三棵金竹还能比铁硬不成,凭他们六十把长刀,莫说三棵,就是三万棵也砍平了。于是他让随从去砍。说来也怪,六十个人轮流去砍,莫说三棵,就连一棵也砍不断,上边连皮也不破一点。达卖头人此惊不小,亲自动手去砍。手起刀落,只见金星直冒,那长刀早卷了口。再一刀下去,长刀断为两截,金竹仍完好无恙。
在一旁观看的小伙子哈哈笑起来:“达卖部落的六十把长刀砍不断一棵金竹,咋能轻易夺金饭盒呢”。说完挥刀一砍,三棵金竹齐刷刷地砍断在地,小伙子扬长而去。
达卖部落的人见此,纷纷后退,谁也不敢向前,达卖头人长叹一声,“我不如赛玛啊!”领着众人回头就走。
走了一程,大伙又累又饿,又见路旁有一老人,热情地邀他们去寨中歇息。
老人领着达卖部落的人到了一个山青水秀的寨子,全寨的人都迎接客人,他们剽牛、跳舞,热情的和客人攀谈,达卖部落的人们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舞,也从来没听过这么悦耳的歌。一会儿,舞场上端来一锅牛肉烂饭,主客共同进餐。
说来也怪,锅中的饭老是舀不完,全寨子的人和六十名客人都吃饱了,饭还是满满的一锅。达卖部落的人正在奇怪,只见刚才砍金竹的小伙子微笑着走出来,说:“尊敬的客人,你们不是要找达赛玛么?我就是。我知道你们来的意图是想要取走我手中的金饭盒,今天就了了你们的心愿,只要你们能拿到它,你们就自管拿去。”说罢,将一个金光闪闪的饭盒捧在手上,让达卖部落的人来拿。
达卖部落的人见到金饭盒,就不顾一切地去抢,当他们自以为抓到手时,展开一看,抓到的却是达赛玛的草烟锅。他们再抓,如此,再抓,还是如此。达卖头人叹道:“我命不如达赛玛,那是天的旨意啊!”说完领着他的人回去了,没有再提金饭盒的事。
达卖头人不久就死了,死前,他告戒他的继承人说:“要与赛玛部落的人和好,要象达赛玛一样学会治理自己的部落”。
达卖头人死后,他的继承人就派人来赛玛部落学习歌舞,学习耕作技术,并且接受了达赛玛的建议,废除了砍头之俗,达卖部落也渐渐兴旺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佤山逐渐推行达赛玛以舞蹈代替砍头祭谷的旧俗,逐步兴旺发达起来。可还有少部分地区仍有砍头祭谷及部落仇杀的现象发生,达赛玛决心到四处游说传舞,彻底废除砍头祭谷之俗。
达赛玛把部落中的事安排好以后,并骑上马到各个佤族村寨去传授舞蹈,宣传砍头祭谷的危害。每到一个寨子,他都要住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直到那个寨子彻底废除砍头祭谷之俗为止。
又过了若干年,达赛玛已经老了,但还在四处游说传舞。这一天,他来到沧源县南腊乡南景班中寨村,感到十分劳累,便下马休息。忽见一只小鸟刁着一只青树果飞来,达赛玛一伸手,青树果落在手上,达赛玛就把他种在村边。后来达赛玛到了下海牙,他那匹跟随多年的老马突然趴在地上,任你怎么拉也拉不动,达赛玛只好暂时定居下海牙。不久,他就去世了。阿佤山的人听说达赛玛去世的噩耗,无不悲痛,并从四面八方涌来为他“送行”。
人们把达赛玛安葬在那匹老马趴下去的地方。据说他的墓穴深七拐(相当于一丈),宽四拐、长六拐,为防止有人掘墓,还埋了十二箩缝衣针。达赛玛的墓前还种了一棵小青树,以此纪念他。如今这棵青树根深叶茂,象征着达赛玛以舞蹈代替砍头祭谷的贡献。现在,佤族村寒都喜欢种植青树,据说就是为了缅怀达赛玛。
鲍团长深有感触地说,如今佤族能歌善舞,将黑头发甩向山外,甩向世界,使佤族歌舞成为走南闯北的一项文化产业,这也与达赛玛所创造的歌舞分不开。
听了鲍团长所讲的故事,达赛玛这个名字便在我心中崇高起来,伟岸起来。
作者简介:
陈开心,本名陈庆云,男,彝族。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人民政协报》《大公报》、《澳门日报》、《新华日报》以及《民族文学》、《边疆文学》《沙华文学》、《锡山文艺》等国内外报纸副刊及文学杂志,有散文集《情感别墅》出版发行。
上一篇: 沁园春(新声韵):读《三国》有感【白童】
下一篇: 我的豆蔻年华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