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近情遥话诗词
历来,所有受读者欢迎的诗词,往往都以白描的手法,通俗的语言,表达人世间的真情至理,语近情遥,沁人心脾,痴憨寓讽,拙朴藏秀。——题记
诗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浅显易懂的,所蕴含的情感却是深远的,未必能一下子领会得到。既写眼前景绘声绘色,鲜明如画,又寄托深微,意蕴无穷,以人人共见之“实景”表现抒发广大读者所能“共喻”的情感,因此能深得读者的喜爱......
攀登诗词的高峰,需要过人耐力与才智,领略万象风光并非易事,何况跻身绝顶,涉猎精品,一览诗界瑶池仙境夺宝摘珠呢?
难中难者莫过诗词,诗词说的是真话,表现的是真情,包括诗词艺术的难度和高度。除了李白那样的天才杰出、天马行空的诗人以外,唐诗人多为“苦吟型”,白居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荀鹤“典尽客衣三尺雪,炼就诗句一头霜”。他们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可谓呕心呖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李白《古风》中道:“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希望以清真自然的诗风,拯救诗坛的花艳,力倡古之风雅,以“床前明月光”之类通俗的语言,表达人世间的真情。在《岁寒堂诗话》中说杜甫“遇奇则奇,遇俗则俗”。当代作者应当注意:精雅的诗作,避免走向怪癖晦涩难解;通俗的诗作,须俗中有真趣余味,意深言浅,思苦言甘。雅的作品,走向极端,是为僻涩,作者有意求奇,用字精奇,句意压缩,推移时代,显得古雅。
陶渊明的诗,平淡不求雕琢,文字宽松,语句通畅,但绝不是大白话——表现主题,律诗雅致,绝句稍俗。诗雅词俗,后词雅曲俗,在后小说通俗而诗词曲都显得典雅,但不必排斥一方而强调另一方,两者以对立的统一,推动着历代的诗作变化发展。
丹纳《艺术哲学》中说:“艺术就有这样一个特点,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群众。”;近代诗人江浞诗的显著特点是语言浅俗,《小湖以诗见问答一首》诗中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诗感得人。后人有情亦被感,我情那不传千春。君诗恐是情不深,真气隔塞劳苦吟。何如学我作浅语,一使老妪皆知音。
此种诗,是以人合天,”能得天机,以“浅语”道至情,自是诗人们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我崇敬诗人有高才——集句诗是用古人现成的诗句,摘取按意组拼作诗,其实是很难的,水平低的人是断不能集句的。只有实际作过集句诗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集句之难。郭沫若先生说:“作诗难,集句尤难,集句而至于运用自然,吻合事物者难之又难。盖诗者心声也,心所欲言,笔即随之,尚患其难工,况以古人成句发己之所欲乎!”
所以张中行先生谈集句诗时说,集句使人想到的,“不是偷巧,而是博学和慧心。”赏赵鼎新先生的集句诗:“空令岁月易蹉跎,孤鸟寒风入赋歌。独坐黄昏谁是伴,古槐疏冷夕阳多。”这是集唐人诗句而成,运用自然,毫无滞碍,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丝毫看不出拼凑的痕迹。网上出现集句诗,有人讽刺挖苦打击谩骂作者是抄袭剽窃古人的诗,这显然是不对的,是缺乏知识的表现,应博览群书提高文化水平,尊敬诗人。
诗人写诗,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渴望读者理解作者的情思,这就需要诗歌作品通俗易懂,需要在使用词汇上,表达方式上,下一番功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一直把直白浅显做为追求的境界,他经常把写好的诗,读给乡间普通百姓听,几经修改能让老百姓听懂为止。我们今天看到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是诗人刻意的追求。
如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万里船》。”;再如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再如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再如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觉得,历代诗人也是把诗歌的通俗易懂作为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些脍炙人口,世代流传,除了贴近生活,富有诗意之外,诗作的通俗易懂,易于感染读者也是主要原因吧!?
难中难者莫过诗词,诗词说的是真话,表现的是真情,包括诗词艺术的难度和高度。除了李白那样的天才杰出、天马行空的诗人以外,唐诗人多为“苦吟型”,白居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荀鹤“典尽客衣三尺雪,炼就诗句一头霜”。他们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可谓呕心呖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李白《古风》中道:“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希望以清真自然的诗风,拯救诗坛的花艳,力倡古之风雅,以“床前明月光”之类通俗的语言,表达人世间的真情。在《岁寒堂诗话》中说杜甫“遇奇则奇,遇俗则俗”。当代作者应当注意:精雅的诗作,避免走向怪癖晦涩难解;通俗的诗作,须俗中有真趣余味,意深言浅,思苦言甘。雅的作品,走向极端,是为僻涩,作者有意求奇,用字精奇,句意压缩,推移时代,显得古雅。
陶渊明的诗,平淡不求雕琢,文字宽松,语句通畅,但绝不是大白话——表现主题,律诗雅致,绝句稍俗。诗雅词俗,后词雅曲俗,在后小说通俗而诗词曲都显得典雅,但不必排斥一方而强调另一方,两者以对立的统一,推动着历代的诗作变化发展。
丹纳《艺术哲学》中说:“艺术就有这样一个特点,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群众。”;近代诗人江浞诗的显著特点是语言浅俗,《小湖以诗见问答一首》诗中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诗感得人。后人有情亦被感,我情那不传千春。君诗恐是情不深,真气隔塞劳苦吟。何如学我作浅语,一使老妪皆知音。
此种诗,是以人合天,”能得天机,以“浅语”道至情,自是诗人们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我崇敬诗人有高才——集句诗是用古人现成的诗句,摘取按意组拼作诗,其实是很难的,水平低的人是断不能集句的。只有实际作过集句诗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集句之难。郭沫若先生说:“作诗难,集句尤难,集句而至于运用自然,吻合事物者难之又难。盖诗者心声也,心所欲言,笔即随之,尚患其难工,况以古人成句发己之所欲乎!”
所以张中行先生谈集句诗时说,集句使人想到的,“不是偷巧,而是博学和慧心。”赏赵鼎新先生的集句诗:“空令岁月易蹉跎,孤鸟寒风入赋歌。独坐黄昏谁是伴,古槐疏冷夕阳多。”这是集唐人诗句而成,运用自然,毫无滞碍,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丝毫看不出拼凑的痕迹。网上出现集句诗,有人讽刺挖苦打击谩骂作者是抄袭剽窃古人的诗,这显然是不对的,是缺乏知识的表现,应博览群书提高文化水平,尊敬诗人。
诗人写诗,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渴望读者理解作者的情思,这就需要诗歌作品通俗易懂,需要在使用词汇上,表达方式上,下一番功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一直把直白浅显做为追求的境界,他经常把写好的诗,读给乡间普通百姓听,几经修改能让老百姓听懂为止。我们今天看到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是诗人刻意的追求。
如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万里船》。”;再如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再如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再如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觉得,历代诗人也是把诗歌的通俗易懂作为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些脍炙人口,世代流传,除了贴近生活,富有诗意之外,诗作的通俗易懂,易于感染读者也是主要原因吧!?
——作者:潘梦迪,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人,在读本科双学位。从小就喜欢写诗歌、散文,在上小学时就在为学杯发表了《校园香樟树》《携一抹暖阳入梦》、《游走在唐诗宋词之间》获得了一等奖并且有幸还参加了北京夏令营活动期间在北京参加了全国创新作文总决赛获得一等奖;在上中学时,在作文网上发表征文《在清浅的时光里留下人生别样的印记》《秋天的童话》、《新学期的新鲜事》、《把文字写在如许的思念里》、《在流年轻转的时光里篆刻每一个温暖的瞬间》、《自然是一幅能够随意摊开的画》;上高中时,在作文征文网上发表了《别让时光留下遗憾》、《 篆刻在岁月深处的记忆》、《在雪地上,踏出人生别样的印迹》、《时光带不走那些曾经的记忆》《金玉良言是冬日的一抹暖阳》《用心灵去扑捉属于自己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人生,是一本用经历撰写成的书》《将一抹沉郁的思绪轻轻地折叠在记忆里》《剪一段时光与唯美的文字一起珍藏》;上大学后,在全国散文精品集上发表了《到诸葛亮读书的地方上大学,成就更好的自己》《那一缕炊烟,仿佛又将我拉回到了往日的岁月》、《我的家乡》、《在轻浅的印记中,刻录生命的感知》《用欣赏的眼光,观看湖北文理学院的一抹秋色》等等。
上一篇: 世界读书日,你若阅读,世界会因你而美丽!
下一篇: 王雨小说历史文化内涵浅析
评论[12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