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在族谱里还乡

作者:李剑锋 阅读:774 次更新:2022-04-13 举报

前些日子,在堂姐广告印务部,看到老家农村整理出来的族谱。修族谱编村志是村落里的大事,通过修谱编志,让村里的人记得来时路,不忘梦归处。村书记知道我能写,曾打电话让我出份力,可能还未到我尽力之时,我忙着上班,但修撰工作一直继续。

族谱是家族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家族岁月足迹的历史刻记。眼前族谱呈塔状,从上到下,名字和线条密密麻麻,看似紊乱,仔细捋一捋,脉络渐渐清晰,那线条将一辈辈人串了起来,便让那些名字有了血肉联系,让族谱上每个人都有了归属之所,顺着线条就能找到自己的根。名字从上向下看,陌生而遥远,顺着线条继续往下看,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渐渐有了熟悉感,便成了爷辈口中常提的人。

我的农村老家是交道镇北社村,因其位置在镇子而得名,村子现有人口三千人,基本都是李姓之人,听爷辈人讲:村有四百多年历史,祖上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鸹窝迁徒而来,村落三面临沟,村南沟壑之中有块平地叫南窑,祖上原本弟兄四个,其中两个便在此地修建落地窑,栖息而居,一个听说到洛南,多少年后就没有音信,另个落在西安,就是如今和平门外的李家村。

我眼见的族谱,名字与线条冰冷,但顺着线条从下往上看,塔顶是世祖,居住窑洞里,顽强而又艰苦地生活,族谱一层一层,也就是一辈又一辈,分枝扩杈繁衍不息,历经四百多年,村落渐渐变成了两三千口人的大村,而今南窑的几面窑洞还在,见证村落变迁

如果说北社村是颗大树,族谱上名字就是那树上枝枝叶叶,那线条就是藤,藤上结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载着他们经历的岁月,线条往上越来越少,到了最上面就见到了根,正因有了根扎在这片土地上,才会有了村落这颗大树,用村落乡关的话说:无论我们身在何处,这颗树都是我们魂牵梦绕地方,永远都有家可以回来。

何为根,看说文解字这样说道:左为木,右为艮,艮即山,木遇山,就会蓬勃。而族谱记载成长,成了血脉见证。每年春节父亲总是将爷爷的遗像拿出来祭拜,是对父母离世后仅留的牵挂。女儿小时候曾问父亲墙上挂的人是谁,父亲解释,母亲伤感地说:孝不过三代,养育过了才能记恩,到了他们走后,能记得他们音容只是我和女儿这辈,如果能四世同堂,可能还有人能惦记着他们,就再没有随后二字。

记得还是儿时,和父亲清明上坟,因土地平整,地里坟头早已不存在,到了姥姥那辈,坟头依稀还能记得,再往上,父亲也是记得大概位置,只能朝着方向遥拜。

族谱是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前些年,每到春节前夕,家谱是要敲锣打鼓请出来,挂在宽敞房内,大年初一,年少的要去跪拜、叩首和上香,尤其是添丁娶媳妇更是必不可少,有时年老的也去,磕个头证明自己的健在。

看着眼前这些线条,枯燥背后分明是祖辈走过足迹,在北社这片土地上,他们生儿育女,针线女红;他们耕读传家,诗书济世;他们静看孤烟村际起,目送归雁天边去,在岁月更迭和世事沧桑里,让生命图腾绵延不绝,成了口口相传的记忆。看族谱爷爷弟兄四五个,到了父亲这辈也是四五个,那时时局艰辛,生活窘迫,命运他们希求多儿多女,与天抗争,在辛酸中寻找依靠,艰难地生活在这片土地。

树高千尺也有根,水流万里也有源前些日子与妻哥座在一起喝酒,谈起已经离世的岳父母,他们年轻时从山东梁山出来谋生,先是在铜川李家塔煤矿上班,后来到澄合矿务局董家河煤矿,一呆就是大半辈子,工作稳定后,岳你也将自己兄弟姊妹带了出来,将根落在这儿,妻哥说:前些年回梁山,基本没有至亲之人,根就荡然无存,而今生活的小县城便成了根,也成了生命归息之地,难怪岳父母晚年生活在深圳,去世前最后的心愿就是落叶归根,回到小县城。

到了我们这辈,都是七零后,有公职的人员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我有个女儿,在农村人眼里就是断了香火,爷爷百年之后,父亲带头续写家谱,了了他的心愿,在旧时女人是进不了家谱的,续家谱时父亲说道: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女儿也可以承袭家爵,将女儿续写在我的名字下面,告诉我:以后的家谱就靠你们续写了。

女儿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不多久远嫁成了杭州人,父母多次给我说:让女儿生两个孩子,一个跟着夫家姓,一个跟着女儿姓,母亲还说:农村老家也不要拾掇了,将来他们走了,你们跟女儿去杭州定居,农村老家的地方千万不能买,留着根就在。

在族谱里偶尔还乡,为的是让心里有个寄托,想回家时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