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上弦月:书有关的旧事

编辑:admin 阅读:716 次更新:2022-04-08 举报

  其实我对读书感兴趣,大半是来源于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的书,我总是记忆深刻,小学的时候读到社戏,读到闰土,读到百草园,仿佛写 的就是我自己的光景。那些奇妙又温馨,好玩又调皮的文字,跨越着时间和空间来与我相逢,这是一种怎样的际遇和欣喜。那些童年的事情都在鲁迅的书里一一重现。第一次知道了在书里可以体会别处所不能有的乐趣。

  当我看到他相片时,留着小胡子,不苟言笑的,我很好奇那个板着脸一脸严肃的的鲁迅先生怎会有着如此温情细腻,调皮可爱的一面。原来大师也有着平易近人的,像个孩子般的简单快乐和忧愁。他的童年和我像极了。我就像在书里找到了一个失散已久的玩伴那样兴奋。

  百草园那一篇是最开始接触的,很长一篇,老师叫我们背诵几段。许多同学背不了。我最早背出来的,原由其实是我那时候屋后的竹林里也有小小的乐园,玩耍的场景极其相似。

  我家是外来迁移的,村子里有点挤兑外姓 ,我是没有玩伴的,一放学就独自窝在屋后竹林下的园子里玩,挖蚯蚓,捉蛐蛐,最喜欢的是各种小花,黄的紫色白的粉的,我把它们各种颜色摘一串插墨水瓶里,好看极了。园子里还有腐烂的竹叶间会生长一种漂亮的伞状白蘑菇,那时候竟然不知道那是竹荪,以为是毒蘑菇,一看到就使劲用脚踩稀碎,用土覆盖怕它在出来害人,结果第二年长得更多了。覆盆子也是有的,一大丛一大丛爬满围墙,果实酸甜多汁,总也吃不够。我时常一个人蹲在树下看蚂蚁搬家,直到很晚,又大又亮的月光出来,远处大人们喊了多少遍吃饭了,我才意犹未尽踩着树叶间的斑驳月光回去,回去自然是繁重的作业和大人的训斥。

  后来大人为了让我按时吃饭,吓唬说竹林里有条大蛇,傍晚凉快了喜欢出来觅食,吓得我再也不敢到天黑了。此情此景尽然在先生的文章里描写的那么相似。背文章的时候自然就像身临其境一样熟练了,一字一句就像把自己的话说出来一样流畅。早早背完课文后,还得了老师的表扬和奖励,自然心里乐开了花。我想从这时候起就喜欢上看书了,也喜欢上了鲁迅先生的文字。

  后来我疑心大人们是不是也看了鲁迅的文章,那这段话来吓唬我,其实现在想想,竹林蛇多也是正常。有一次挖地基造新房,果然有人看到一条大蛇眼镜蛇在围墙地下的洞里呼呼吐着舌头,吓得干活的飞跑,想起来都背后冒冷汗,那么大一条蛇应该在洞里盘踞了许多年了。

  小学书里看到孔乙己的时候,我一直惦记着那几粒茴香豆,那时候我们那里没有这玩意。我也没吃过,一直念念不忘的想尝一尝。后来到了上海,看到城隍庙店里到处都是蚕豆。各式各样的口味。我一看到蚕豆就惊喜,以为是孔乙己的豆子,买了很多尝尝,发现并没有小时候想的那么样香。有上海朋友听了哈哈大笑说茴香豆和蚕豆完全两码事。我再没惦记茴香豆了。

  倒是那个叫孔乙己的人让我时常想起村子里那个落魄的教书先生,一年到头都是一席长衫,留着八字胡,头发往后梳得大背头。一件长衫,装着假领子,这个后来在上海也有了,假领子, 那时候算是时尚了吧。

  人们老拿他的事情当做笑话,茶前饭后,总是调侃一番。说他去人家吃酒席的时候,人家请他写字。人家的回礼他啥也不要,就要一块肥的提子肉回去,其实他也不用来吃。

  每到赶集的时候抹在嘴上,油光满面的,像是富人家天天吃好的。遇到街上卖肉的往往调侃喊他买肉的时候,他就拿个帕子擦擦嘴角的油:不用嘞,刚吃的,家里还蛮多还蛮多呢。

  然后在人们哄堂大笑声中目不斜视的去了卖宣纸的店铺。他写得一手好字,这个是公认的。

  那时候人们说起他的时候最多的就是假领子和肥肉的笑谈。对于这些,他其实并不介意的。以至于有好事之徒一遇见他,就打趣问他今天出门吃肉了没,他也只斯文的笑笑并不生气。

  在村里,他算是个奇怪的人,除了村里人过年找他写对联,平日里不跟任何人接触。没人知道他名字和来历。我跟大人去请他写过对联,一扇破旧的木门吱吱呀呀,一进屋只看见满屋子都是书,厚厚一本一大堆,红楼梦,三国,西游记,三侠五义,聊斋,古文观止,朝花夕拾……

  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村里小一辈都不知道他了,只有老一辈还会谈起那个奇怪的长衫先生。依然是假领子和肥肉的笑谈,但笑过之后却会一本正经夸他的一手好字,而我,只记得那一眼满屋子的书。

  后来工作了,第一次远行的时候,那天夜里在路途上重读社戏,眼前显现的情景,恍如昨日:

  那时候,夏夜里跟着大人给人家插秧,饭后回去路上,看见满天星光,豆苗叶子满是露水,在风里摇晃的影子,青蛙扑通扑通跳入水田,萤火虫飞舞。这情景总不能忘记。

  等上初中住校了,一周回一次家。周五的夜里下了自习课,有一段水路坐着船,水声潺潺,月亮出来照着千山树影,两岸青山黑黝黝的向后移动,月光随着涟漪忽隐忽现,一路追随我们嘻嘻哈哈的笑声上岸。夏夜行船,月夜归航,我归家的心和社戏里看戏的心是一样迫切的。

  一篇社戏,让我感觉和他很近,我看到了年少的先生也看到了年少的自己,那时候都有一颗自在飞扬无忧无虑快乐的心。那一刻我们的心性如此相近。窗外火车轰隆隆,眼前却是浮现了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渔火灯光的红,水草的清香,我又仿佛听见夏夜里的水声,船桨声,笑声。

  参加工作很多年,也读了很多书,每到一处就是寻找图书馆,在东莞的时候在一家书店做临时工,就是为了看书,下班了可以借回去看,那时候又要学习又要工作,竟然一点没觉得累。

  总喜欢在夜里看书。白日里要工作,下班夜里,才可以安心坐下来看看书。拿到一本书,一天都惦记着,好容易忙完了,歇着了,洗干净手,搽干净桌子,慎重的打开来,先看目录,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目录,遇见喜欢的一见钟情般的感觉,翻开了之前心里激动地怦怦直跳,太奇妙了。然后全神贯注在字里行间,与作者的思想灵魂在文字相逢,畅快淋漓。这是一天里最享受最快乐的时刻。常常到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夜半三更的时候才睡去。

  有时候工作压力大,时常加班到很晚,穿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地铁站,一抬头看见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静静挂在夜空,苦闷的心里就豁然开朗,明月仿佛知我心,每次下班晚归,与我相邀在地铁的上空,我随手拍了一张图。配上文字:“明月相知,夜夜相邀。”我拍了各处的许多月亮,旁人大都不以为然,朋友圈都笑我有点傻。

  他们不知道我每每抬头看月光,它那皎洁的清辉总会拂去我身上的疲惫与心里的浮躁,让我顿时整个身心安静下来。我以为感受这种美感的只我一人。后来在古诗里翻到一句诗“明月夜夜来相邀。”那一刻就像遇见知己一样,心底的惊喜是无法言语的。千百年前早有人在某个明月郎朗的夜里如我一样的有着清澈洁净的心境。我感觉我不再是孤独的了。这种思想灵魂融洽的美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在浦东图书馆里,写着标语:寻找灵魂的地方。是的,不管有多少烦恼有多孤单,只要看书就能缓解一切。难怪毛姆说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读书让人们有自己的另一个世界,无关金钱,无关世俗,无关束缚。

  在那个世界里,平静,淡然,坦荡,大气,舒适自在。《平凡的世界》里即将毕业的田晓霞对孙少平说:你记住,你和别人不一样,你是有另外世界的人。所以在书里我也是有另一个世界 ,那个世界,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让他不懂,世界是世界,我还是我,我学会了简媜的自在。我也学会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当我身处万丈红尘灯红酒绿的世界,从没有迷失自己,也未曾觉得孤独,在书里默契的灵魂隔着万水千山来与我相遇。我是充实快乐的。

  多看书,遇到挫折和困难,跟书里的优秀的人学习,多旅行,看的世界越多,视野越开阔,心里的偏见越少,越豁达,心态越平和,越容易与人相处。

  读书如闭门,闭门入深山,在那个澄净安详丰盈的世界里,内心深处的灵魂可以得到安放。

  前有雪夜看书的故事,后有东莞图书馆的故事,从古至今数不胜数,书籍是唯一可以安放灵魂的地方,那些读过的好书就如同走过的路上风景,在心里镌刻。

  诹雨初歇,街灯微明。天边启明星明亮,书籍会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指引我一路前行,无惧风雨。

上一篇: 郜泉州

下一篇: 陶哲哲:初 心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