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王成宗:春柳情趣浓

编辑:admin 阅读:459 次更新:2022-04-02 举报

今年立春已久,多为阴天细雨,气候仍然寒冷。特别是近月长沙疫情困扰,人们的心情较为沉重。笔者趁天晴时,戴着口罩到湘江畔漫步,去公园湖边游走,一次次看到柳条吐绿,变长。正如唐代诗仙李白《宫中行乐词》中所说:“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自古以来,柳树就受人喜爱和重视,相传有很多柳俗、柳情、柳趣、柳诗。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时,两岸种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杨”姓赐给了柳树,以后便称“杨柳”,延于至今。


插柳游春。我国清明节,原为寒食节,家家门前有插柳习俗。“柳”“有”字音相谐,以示“有福”。到了宋代此俗更加兴盛,人们不仅门前插柳,还折柳枝圈成柳帽,戴在头顶上踏青,以示高兴、福运。如今,春光浪漫时,仍有人戴柳条帽游春。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细长轻柔,姿态婆娑。所以,自古以来以柳喻女子的美丽。如“柳眉”,是说女子眉毛细长秀美,似初生的柳叶。唐代诗圣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述杨贵妃:“芙蓉如面柳如眉。”直至今天,一些女子化妆美容时,仍采用柳条眉。“柳腰”,是指女子的身材苗条,腰肢柔软像柳条。现在很多女子爱穿束腰衣服,显得腰细漂亮,曲线优美。


折柳送别。我国第一部《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的名句。古代诗人们,每逢友人离别,常以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深情。由此产生过抒发游子情思的《折柳》曲。唐代李白的诗里就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的佳句。他还在《劳劳亭》中感叹:“春风知别苦,不遗柳条青。” 王维折柳送别意境另一别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代. 佚名有一《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柳条已经折完了,柳花也凋谢光了,请问你这远行的好友,到底还回不回来呢?话语自然生动,情意真挚感人。


以柳赋诗。清新的绿色,柔美的枝条,在春风阳光中飘舞,令人心醉。柳树,虽不及梅花清香,孤傲中弥散冷骨;也没有竹之虚心,劲节彰显刚健;更缺乏桃花的风情,却有随风飘舞的风姿。虽然柳不抢眼,却很惹眼,赏心可爱。古往今来,留下了很多咏柳佳诗名句。


李贺曾写过“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 陆游也写有“昔如春柳妍,今作霜蓬枯。” 李山甫还吟“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藏人家。”


贺知章咏柳诗却是另一番情境:“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元稹写柳也有喜色:“庾亮楼中初见时,武昌春柳似腰肢。”白居易在《永串坊园中垂柳》诗里描写:“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他另一首咏柳诗更带有春情色彩:“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品读春柳诗句,笔者还欣赏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意境,也钦佩陆游“春风杨柳万千条” 的气势。

上一篇: 一剪梅

下一篇: 江尚勤:鲜花铺满幸福路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