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母亲和她的“家属工”姐妹们

作者:袁宝艳 阅读:996 次更新:2022-03-24 举报

“家属工”是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石油、煤炭、化工19个行业的国有企业中从事生产自救或企业辅助性岗位工作的女人。在矿山艰苦的建设史上,我们不能忘却这样一群身份特殊、参与创业、业已消失的“女工”。矿山家属工都是矿工的妻子母亲在煤矿生活四十年,做了整整20年的家属工。

作为煤城石嘴山的第一批建设者,母亲和她的“家属工”姐妹们现在都已年近八旬。2022年春节期间,母亲邀请尚还健在、身体硬朗、年轻时便在一起做过“家属工”的六位姐妹们来到家里。山河远阔,人间烟火,静思往事,如在目底,从日上三竿到夕阳西下。

  她们是家中的“大总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在矿山做着家属工的女人们,因性别的不同,除没有每天下井外,同男人一样干着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活,同样的上班下班时间,但却还承担着照顾矿工丈夫和孩子、承包全部家务的劳作。她们总有纳不完的鞋底,织不完的毛衣;总有缝不完的袜垫子,洗不完的衣服;更有聊不完关于丈夫、儿女的话题。矿工们每月所工资都交到了妻子手里她们矿工家里主内又主外的真正当家人

她们是“军功章”的另一半。丈夫是她们的命根子,有好吃的先给丈夫,再给儿女,剩饭剩菜她们吃。穿的也是如此。丈夫出门在外要穿好,儿女上学读书也不能穿的差,委屈的只能是自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她们节俭着,心里装的只有丈夫和儿女,唯独没有自己——给丈夫一个安暖的家,让他安心井下生产,给孩子一个快乐大本营,让他们幸福成长。矿山史册上应该镌刻但没有记录家属工的然而矿工们的“军功章”上却赫然烙印般记载着作为建设者的她们曾风雨春秋挥汗如雨的昨天、记载着她们作为母亲曾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博爱和担当、记载着她们作为好儿媳曾十几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的中华美德

她们是“新大陆”的开辟者。计划经济时代,矿工们的粮、肉都是定量供应,每家都有几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对于从事井下体力劳动的矿工来说要吃饱吃好实属不容易。家属工们便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她们起早贪黑,向荒山要粮,开垦荒地,各矿都出现了属于自己的农场。人勤地不懒,在她们的辛勤耕耘下,庄稼一茬接一茬长势喜人,矿山农场为贺兰山腹地、戈壁荒滩上的绿洲“南泥湾”,解决了矿区粮油、蔬菜和肉类的短缺在母鸡产蛋高峰期,孩子们“大米饭炒鸡蛋”的梦想终成现实。由于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手脚或者腰部被砸伤、扭伤的家属工都留下了程度不等的后遗症

她们是不同岗位的“熟练工”。炼焦厂里能烧焦炉能开拖拉机、职工食堂里能烧锅炉也能颠大勺、白灰窑厂里能煅烧懂排放、托儿所里既是保育员又是保洁员、理发店里能理发也能刮胡子、火车站台上又化身“大力士”用铁锹凭力气向车箱里装卸煤炭......这些没有国家统一配发任何劳保用品的家属工通过人拉肩扛,肩膀磨破,鞋底磨穿,互助合作,充分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表现出谁说女子不如男、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大无畏气概。

她们是大山深处盛开的圣洁之花。家属工虽然大多不识字但她们思想觉悟高,公私分明;虽不在体制内不是“公家”人,但她们爱矿如家吃苦耐劳、忍辱负重;虽不是党员干部,但她们爱党爱国站稳脚跟、干净做人;虽没有进过学校读过书,但她们却懂得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用言传身教培育孩子做人、成才......母亲与她“家属工”姐妹们“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家属工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妇女的所有美德,她们的好品质点点滴滴融进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血液里。

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爱;日子如莲,平凡即雅致。虽然家属工们已经渐渐退出江湖,她们为建设矿山、经营家庭、教育子女所做出的贡献,却丰碑样写进儿女记忆的字里行间。

写下上面的文字,聊以慰藉母亲和她尚还健在的曾做过“家属工”的姐妹们。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