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光:女编导与老门卫
编导贾妮妮刚同商家谈妥一单微电影合作业务,骑电动车回公司途中赶上了一阵雷阵雨,虽慌忙躲进遮阳棚,但薄如蝉翼的白衬衫还是被打湿了。漂亮的姑娘低头见湿衣贴着高挺的“双峰”,几乎显现“原形”。她立马想到准会被门卫糟老头子那雷达眼扫描得体无完肤。下意识地轻扯一下黏在身上湿衣,她这才忽然想晾晒在外的衣服:“糟糕啦——”
贾编导所在的杭颖传媒公司租住临街大杂院的三楼,刚来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公司江总让她暂时住在公司东头一间闲房。爱干净的女孩子白天采访、拍摄风风火火,晚上回来洗去一身汗气,将洗好的衣服搭在公共卫生间,天气晴好搭在楼下西北角那根竹竿上。
心急如火的编导冒着仍零星的小雨回到大院门口,见两边停满了大小车辆,而西北角的晾干上,早已空空如也。
晾晒的衣服哪里去啦?不会被人偷走吧。不会,绝对不会!那个看门的曹老头,绝不会让丢失或偷盗事件在院内发生;要么是哪个好心人……?贾妮妮思虑间,曹老头从旁边扔来一句冷冰冰的话:“你的电话费咋恁值钱,咋不打个电话哩!”她憋在心里的一股气还没有撒出来,是继续斗下去呢?还是该感谢他呢?硬是嘣出来的谢谢啦三个字,显得如此生硬。
上班还不到一个星期,她与门卫曹老头已斗了两架。
传媒大学刚毕业的贾妮妮,兴高采烈地来公司第一天,刚进大门,一七十多岁的老人披着衣服倾其身子,歪着头,斜眯着眼睛,如同雷达冰冷而坚硬的波幅一般,将陌生人上下扫描一番:你找谁?电瓶车不能停院里。
不找谁,我是杭颖传媒新来的员工。
没见过你,让你们经理出来说一声。
年轻气盛的她不吃这一套:咦!新冠疫情早控制住了,你这破院子是啥重要机关啊?两人唇枪舌剑地干了几句,
第一次吵架后的第三天,一位来谈视频业务客户的车子被挡在了门外。贾编导接到求助电话下来,不带好气地说,是我们杭颖的客户,你为什么不让进来?
你们公司只能停一辆车,江总的车已经进来了。
本公司大院都不让进,这是谁立的规矩?
院子小车辆多,没有办法!
两人又是一番互不相让的争吵。
公司摄像子勤告诉女编导,门岗曹老头是已退休十多年老经理的远房亲戚,靠收几个小公司的租房,加上门口外两边卖烤烧饼,烤红芋的,北边修脚气等几个小摊点的卫生费维持生活。收了人家的“保护费”,老头总像老母鸡护鸡娃一样,城管来了,放几个小摊贩进到院子里躲避一阵,待城管走了再放他们出来。
胸怀和肚子一样挺大的江总劝年轻的编导说,老两口身体不好,老曹在刷存在感。人吗,你怎么样看他,他就怎么样看你!
难道是我错了?
咱文化人咋能跟70多岁的老人计较呢!江总说。
编导时常推开三楼窗户,总能看见曹老头在院子里转悠,那阵势好像他18亩地头大管家模样。忿忿不平的姑娘总会哼地一声,糟老头子,你算老几啊?!
可能是江总的话发生点作用,为尽量减少或避免与其产生摩擦的频次,姿态高傲的公主不得不有所收敛,每当进门心存谨慎,生怕触碰“雷达”哪根敏感的神经。
那场来得急、去得快的雷阵雨,没有淋着贾妮妮晾晒的衣服,却浇灭了她对老门卫的那股无名火。
一天没有遇到雷达的扫描,贾妮反而心里感到了不踏实。大小车辆无序地摆满大杂院,门岗老头哪里去了?此时她想起老头子“你的电话费咋嫩值钱”的埋汰,掏出手机拨通了电话,话筒里传来微弱的声音:我脑梗塞,住院啦!
贾妮妮知道老婆婆腿脚不便,医院里两人吃饭该咋办呢?恻隐之心让她立马买了两笼小龙包子,加两杯热豆浆送到医院病房。正为吃饭发愁的老两口子,眼含热泪,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一连三天,热心的姑娘帮老两口楼上楼下买药送饭。
第四天,贾妮妮用电动车将曹老头从医院接回大杂院。邻居院内居民楼的老熟人,门外卖烧饼的、烤红芋的、治疗脚气的一个个兜着鸡蛋提着牛奶,你来他往,那个原本清冷的小屋有了短暂的热闹。老太婆拉着姑娘的白嫩的手含着泪说,多亏了好闺女啊,我对老曹说,全院子里人对咱多好啊,以后对人家说话软乎些不好吗?!
那曹大伯的头怎么……
两年前颈椎病压迫的头歪,一年前眼睛也看不清楚人啦!
醒悟后的贾编导敏锐地发现,曹老头对所有进门的人,释放出的雷达波幅由冰冷、坚硬,似乎变得少有的柔和,同时还伴有丝丝的暖意,大杂院重恢复井然次序。
冰与火的转换,让编导又有了新的疑惑,是邻里的温暖感动了曹老头而促使他的态度改变?耳边响起江总“你怎么样看他,他就怎么样看你”的话来,贾妮不由自主地揉了揉似乎模糊的眼睛。
曹老头出院的第三天,在杭州打工的儿子接电话回来,掂一板鸡蛋一箱牛奶,硬塞给贾妮并说了许多感谢的话。搞装修的男人说,现在商合杭高铁通了,咱颍川融入长三角,医疗都一体化了,这就接两老去杭州理疗。
门卫的“雷达”撤走了,大杂院还会像先前那样干净、安全吗?还有人会为我的丢三落四买单吗?那些“鸡娃”们,再碰到刮风下雨,还会有人为其张开“翅膀”吗?
失落,不舍,愧疚等难以名状的情绪顿时涌上心头,贾妮妮顿感失之交臂,两颗泪花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
韩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临泉县作协名誉主席,曾出版诗歌散文小说传记文学《吕霞光传》、《艺术家》、《最美乡村教师任影》等二十余部。散文小小说曾获国家、省级一等奖;散文集《野艾蒿》获首届安徽散文一等奖;两单篇入编中学语文教辅教材。
上一篇: 全国著名作家为何组团“打卡”崇明?
下一篇: 甘肃作家何爱军:一 声叹息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