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5、武大郎之死 —— 荼毒人心甚于砒霜

作者:麓山一闲人 阅读:8 次更新:2025-04-29 举报

第五回郓哥帮捉骂王婆,淫妇药鸩武大郎5442 字),核心情节围绕郓哥帮武大捉奸2345)与三人合谋鸩杀武大郎”(2997)展开。

本回承袭《水浒传》二十五回叙事框架,通过武大郎之死的悲剧,构建起欲望与道德崩塌的二重叙事。王婆毒辣手段与精明算计,折射出市井阶层为利益不择手段的生存法则;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情欲纠葛,打破传统伦理秩序;而郓哥、武大等底层人物的挣扎,则凸显出社会阶层的压迫与不公。这些元素共同构成《金瓶梅》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度批判,使其超越简单的风月叙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探讨人性黑暗的不朽篇章。

一、  主题故事

郓哥引着武大郎前来捉奸,只见武大从外裸起衣裳,大踏步直抢入茶坊里来。婆子王婆只叫得一声:武大来也!彼时,那妇人潘金莲正和西门庆在房里,做手脚已是不及。潘金莲先奔来顶住了门,这西门庆便伏入床下去躲。武大抢到房门首,伸手去推那房门,哪里推得开!口中只叫:做得好事!那妇人顶着门,慌做一团,嘴里便说道:你闲时只好鸟嘴卖弄杀好拳棒。西门庆这才醒悟过来:一时间没这智量。便来拔开拴,叫声:不要来!武大正待揪他,却被西门庆早飞起一脚,武大身材矮短,这一脚正踢中心窝,拨地望后便倒了,口里吐血,面皮蜡渣也似黄了

武大受伤,卧床不起,潘金莲与西门庆却仍在王婆的茶肆里偷欢。武大跟潘金莲提及兄弟武松,西门庆一听是打虎的武松,似提在冷水盆里一般,说道苦也。王婆冷笑一声:我倒不曾见你是个把舵的,我这撑船的都不慌,你慌什么?当下便说道:大官人家中取些砒霜,却教大娘子自去赎一贴心疼的药来,把这砒霜下在里面,将这矮子结果了他命,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没了踪迹。西门庆道:此计甚妙,自古道欲求生快活,需下死功夫。

潘金莲依计药鸠武大,灌下砒霜药后,扯过两床被子没头没脸只顾盖,武大郎被闷得喘不过气来。那妇人怕他挣扎,跳上床来,骑在武大郎身上,把手紧紧地按住被角。那武大当时哎了两声,喘息了一回,肠胃迸断,呜呼哀哉,身体动不得了,就此一命呜呼。

简评武大郎之死,堪称古典文学中最具冲击力的谋杀案之一,而王婆则是这场悲剧的核心操盘手。潘金莲与西门庆的私情虽点燃罪恶之火,真正将这团邪火引向致命结局的,却是王婆。

王婆以十歩捱光计将两人诱入情欲陷阱,武大郎捉奸被西门庆踢伤后,王婆却放任奸夫淫妇在茶肆继续厮混,当武松的威慑让西门庆与潘金莲方寸大乱时,王婆不仅没有收手,反而化身罪恶军师,从索取砒霜、传授毒杀手段,到指导处理尸体、买通仵作,每一步都精准狠辣,将谋杀流程设计得滴水不漏。她深谙人性弱点,既拿捏住西门庆的贪婪与怯懦,又利用潘金莲的欲望与恐惧,更将武大郎的生死当作谋取利益的筹码。

在这场谋杀中,潘金莲是亲手执行者,西门庆是毒药提供者,而王婆才是真正的总导演。她以市井媒婆的身份,将权谋算计发挥到极致,其手段之狠辣、心机之深沉,远超普通媒婆形象,堪称封建社会黑暗面的集中写照。正如张竹坡所说:拿砒霜来,是西门庆的罪案。后文用药,是潘金莲的罪案。之前从中刁唆,最后收拾残局,总归都是王婆的罪案。一路看其所作所为,则王婆可剐也(张竹坡语)王婆的存在,不仅让武大郎命丧黄泉,更撕开了市井社会中被利益扭曲的人性疮疤,为《水浒传》与《金瓶梅》两部巨著奠定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基调。

二、精彩分享

1、只言片语

1)文龙说:“潘金莲恃其色,西门庆恃其财,王婆恃其口----,若武大郎何所恃乎?‘武二归来’四字,实武大催死令牌,送死令箭也。”

2)张竹坡说:此回文字,妙在上半捉奸,句句写的是武大,却句句透着郓哥;下半用药,句句写的是金莲,却句句离不开王婆。捉奸场景中,郓哥虽未直接出场,但其怂恿与策划贯穿始终;毒杀过程里,潘金莲的狠辣与王婆的教唆互为表里,使每个人物都成为推动悲剧的齿轮。

3)武大前来打门,这西门庆变伏入床下去躲。为何要躲?只因奸人妻室,理亏心虚。亏得潘金莲及时提醒,一个提醒,一个醒悟,两人配合倒也默契

4)西门庆说: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别人之死,成就自己之生,将自私残忍的本质暴露无遗。

4)潘金莲杀武大时,用被子闷罩,她一跳、一骑、一按的动作描写,以白描手法凸显其决绝狠厉,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2精彩片段 —— 郓哥与武大的对白

郓哥寻到武大,告知潘金莲偷人的事。

郓哥说:几时不见你,吃得肥了。

武大说:我只是这个模样,哪有什么吃得肥?

郓哥说:前日要籴些麦粉,人都说你屋里有。

武大说:我屋里并不养用鹅鸭,哪来的麦粉?

郓哥说:你说没有,怎的赚得你愣肥嗒嗒的,软倒在那,提起你来也不费劲儿,煮你在锅里也没气。

武大说:你倒骂我,我老婆又不偷汉子。

郓哥说:你老婆不偷汉子,只偷子汉。

简评郓哥以麦粉隐喻潘金莲偷情之事,巧用麦稃喂鹅鸭的俚俗意象,将隐晦桃色丑闻暗藏于玩笑之中。武大憨厚木讷,对郓哥话里的机锋浑然不觉,一句我屋里并不养用鹅鸭,既展现出他的老实本分,也反衬出他对妻子出轨的懵懂无知。

郓哥的语言充满市井智慧,看似插科打诨的调侃,实则句句暗藏玄机。他用愣肥嗒嗒”“软倒在那等鲜活的市井俗语,既嘲讽武大的迟钝,又隐晦暗示潘金莲偷情对其身心的戕害。一句你老婆不偷汉子,只偷子汉的谐音戏谑,更是将市井小民的狡黠展露无遗。

郓哥看似热心帮武大捉奸,实则是因被王婆殴打而借机报复,其背后动机充满功利色彩。他的有勇有谋本质是市井小人物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精明算计,而这种算计最终将武大推向了悲剧的深渊,堪称好心办坏事的典型。

这段对话充分体现了《金瓶梅》的艺术魅力:通过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对白,既塑造出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又暗含深刻的社会隐喻,让读者在品味语言趣味的同时,窥见人性的复杂与世事的无常。

三、一家之言

1、《金瓶梅》诗词对《水浒传》的借用

《金瓶梅》中的诸多故事情节脱胎于宋元话本,大量的诗、词、散曲、韵文绝大部分是抄引或脱化自前人或同代人的书。抄引最多的宋元话本是《大宋宣和遗事》和《清平山堂话本》,其开篇第一首词丈夫只手把吴钩就采自《清平山堂话本》的刎颈鸳鸯会。此外,词话本《金瓶梅》也大量复制粘贴了《水浒传》中的诗词,在这一回中就有多处。

1)回前诗

版本一:可怪狂夫恋野花,因贪淫色受波喳,亡身丧命皆因此,破业倾家总为他;半晌风流有何益,一般滋味不须夸,他时祸起萧墙内,血污游魂更可嗟。

版本二:参透风流二字禅,好姻缘是恶姻缘。痴心做处人人爱,冷眼观时个个嫌。野草闲花休采折,贞姿劲质自安然。山妻稚子家常饭,不害相思不损钱。

两个版本均引自《水浒传》,其一批判西门庆贪色致祸,对应《水浒传》王婆计啜西门庆情节;其二从哲理层面劝诫莫贪风流,与《水浒传》武二设祭章节呼应,均暗合《金瓶梅》中潘、西私情引发的悲剧。

2)回中诗

版本一:虎有伥兮鸟有媒,暗中牵陷自狂为。郓哥指吁西门庆,亏杀王婆撮合奇。

版本二:云情雨意两绸缪,恋色迷花不肯休。毕竟世间有此事,武大身躯丧粉头。

版本一改编自《水浒传》原诗,通过自狂为”“指吁”“亏杀王婆等改动,突出西门庆的放纵、郓哥的揭露及王婆的关键撮合作用;版本二则为原创,直击潘、西沉溺情欲致武大丧命的核心情节。

3回尾诗

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闻。出自元曲(高明)《蔡伯喈琵琶记》第二十九出,意思是:雪地里隐藏着鹭鸶,它一起飞便能被发现;柳林中隐藏着鹦鹉,它一鸣叫就能被听见。在此处说的是王婆、西门庆、潘金莲杀人之事隐瞒不住,必然会留下蛛丝马迹,最终总会暴露,为武松复仇埋下伏笔。

2、人物分析-----郓哥

有人说,郓哥贪图西门庆赉发他些盘缠,又得了武大的吃食,后面还得了武松的银子,纯粹是个小人,怎么能说是见义勇为的人物?

在《金瓶梅》中,郓哥不能简单地被定性为纯粹的小人,说他是见义勇为的人物也有些片面。笔者认为:

郓哥是个市井小人物,以卖梨为生。他懂得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来获取利益,比如,他知晓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私情后,先是试图从王婆那里分一杯羹,未能得逞后便转向武大,告知其妻子的私情。这一方面是为了报复王婆,另一方面也是想从武大这里得到些好处。后来在武松回来调查时,他又能敏锐地察觉到机会,通过向武松讲述事情经过,得到了武松的银子。这一系列行为显示出他机灵、善于把握时机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他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努力钻营的一面。

郓哥虽有贪图小利的一面,但他对西门庆和潘金莲等人的行为也有自己的判断。他看不惯西门庆等人的奸恶行径,并且在武大被害后,当武松回来询问时,他能勇敢地站出来,向武松讲述事情的真相,为武松提供了关键线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义感,并非完全是一个只知贪图利益的小人。

郓哥生活在社会底层,历经各种艰难困苦,这使得他的性格中既有善良、正义的一面,也有自私、狡黠的一面。他的行为受生活环境和自身利益的影响,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他在帮助武大、武松的过程中,虽有自己的私心,但不可否认,他的行为在客观上对揭露西门庆等人的罪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