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读红楼细品味之十四:贾迎春针穿茉莉花

作者:岩青草 阅读:16 次更新:2025-03-30 举报

贾迎春针穿茉莉花

         《红楼梦》作者在故事叙述中往往会以许多美丽画面,表现人物性格、深化故事内涵。比如黛玉葬花,生动地写出了黛玉的敏感、悲凉与不屈;宝钗捕碟则写出这个少女心机的周密与随机应变的能力;湘云醉卧海棠表现的正是她“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天性。作为贾府二小姐,迎春也有一幅独在花阴下引针穿茉莉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恬静、安逸,略略地带着与这个少女年龄不相符的幼稚和无所用心。                                

迎春是作者笔下一位让人哀其不幸、悲其不争的贵族小姐。书的第三十七回,经探春提议,众位小姐结成“海棠社”,首次酝酿作诗,孀居的李纨不待众位姊妹推选自任社长,并聘请迎春担任专管出题限韵的副社长。对于此,迎春说道:“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儿公道。”当大家决定咏白海棠时,迎春“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揭到的是一首“七律”,向一个小丫鬟到:“你随口说一个字来”,这个正倚着门的丫鬟,就说了个“门”字,接着又令那丫鬟在“十三元”的韵牌匣子里随手拿四块。于是这次咏“白海棠”的诗作便在迎春主导的几个“随”字下,被限定为以“门”、“盆”、“魂”、“痕”、“昏”为韵脚的七言律诗。明眼人可以看出以这“随便”得来的几个字做韵脚,正如宝玉所说“不大好作呢”。《红楼梦》的作者借着这个故事一方面表现了这些“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的贵族小姐杰出的才华,另一面也写出了迎春的性格。她以“拈阄儿”为公道,表现的是这个少女在命运面前完全放弃了抗争、自主、努力,放弃了生命的自觉,只以顺从命运的安排为能事。她以过于随意的方法确定诗的韵脚,正写出了这个少女性格中的漫不经心和慵懒。

大观园开诗社是这些贵族少女生命辉煌的巅峰,是她们生命自觉的高度表现。诗社,这种高雅的集会形式在当时社会只为男子所独享,而今由探春提出,自幼受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长年霜居的李纨自举掌坛、后到的湘云热切地说,只要让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命运悲惨的香菱更是把能够成为一名诗人看作人生的最高目标。能够担任这样一个诗社专管出题限韵的副社长,实在是迎春生命中一次难得的焕发光彩的机会,倘若她有生命的自觉和悟性,当如探春、李纨、湘云、香菱等人,表现出自己的积极、努力和认真,可惜她轻易地放弃了,她听天由命过分随意的态度,换来的是李纨以后“出题限韵都要依我”的决定。这个少女因了自己的平庸,甘于落后、甘于无所作为再一次让自己成为了大观园的边缘人物。

在整个《红楼梦》中迎春出场不多,却总是以“懦弱”、“无能”的形象示人。元宵佳节由元妃传出宫门的灯谜,被宝钗一眼看出“并无新奇”,独迎春与贾环猜错;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热闹的酒令现场,众姐妹中只有迎春因错令被罚;她的丫鬟可以“副小姐”自居,大闹园内厨房;奶妈敢于偷拿“累金凤”去典当换赌资,不仅无分毫惧怕还理直气壮,对于这种种混乱,迎春丝毫不能管束。诗社出题限韵以后,这个懦弱的“二小姐”在《红楼梦》中就更是鲜有踪迹,后面许多重要的回合:比如“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众人拈花名的热闹场合、芦雪庵即景联句、中秋赏月都没有她的身影,却看到她被凤姐认为“二姑娘更不中用”、被兴儿称为“二木头”。直到抄检大观园前,她的乳母因带头赌博出事,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侍女司棋的私情被发现。随后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私下里为抵债,将她草草嫁与“子系中山狼”的孙绍祖,待到再回贾府探亲,无奈的哭诉之后,就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的悲惨结局。

按照作者的安排,大观园里的女子个个难免悲剧的命运,迎春只不过是众少女悲惨结局的一种。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往往更多的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感动我们的更多的是生命的奋发与不屈,是生活的激情与努力。从《红楼梦》中,我们看到同样是庶出的探春,心心念念的是像男儿一样“立出一番事业来”,一旦遇到机会,立即将信念付于实践,在贾府穷途末路之际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被人认为哈口大气就会被吹倒的林黛玉,心里感动、欣赏、仰慕的却是西施、明妃、绿珠、红拂和虞姬,这些历史上追求生命独立,有所作为的杰出女性。被呆霸王薛蟠强占为妾的香菱,生命尚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可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诗的高雅与美好,亦即自己生命的光彩。尽管她们最终都没有逃脱命定的悲剧,但是在她们“悲”的后面还可以加上一个“烈”字,人们可以对她们同情,却不适合于用“怜悯”,可以唏嘘感叹,却更可以受到启发和激励。

借邢夫人之口,我们知道,迎春是贾赦之妾所生,而且她的生母比赵姨娘强十分。同样是庶出的身世,同样身处贾府这样险恶的环境,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同样是强者如林,但探、迎二人的性格、作为竟有如此大的差别。细细想来,除去个性的差异,迎春的母亲既已去世,庶出的她在偌大的贾府自是无声无息,即没有人关爱,也没有人有更多的关注,她沉湎在衣食无忧贾府二小姐的安乐、优裕中,正如她在树荫下引针穿花时的安稳与舒适,不再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也看不到潜在的危险,现代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花盆效应”,认为这是一个人开始被废掉的重要迹象。而探春也许正是由于赵姨娘的刺激,对世态的不公,自身的危机早已敏感于心,努力去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了这个少女摆脱命运束缚的追求,最终成就了自己。

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不能要求大观园的每个人都有林、薛二人杰出的诗才,但书中隐隐写着,迎春是有棋艺的,周瑞家的给姐妹们送宫花,迎春就在与探春下棋;她的贴身侍女叫“司棋”,她制作的灯谜被贾政认为是“算盘”,其实这是作者不愿意让这位腐儒加官僚的老爷太尴尬,违心让迎春应承的。只以谜中“只为阴阳数不通”一句,现代人解释为“围棋”似乎更合理些;在人去院空的紫菱洲,宝玉的诗吟中也有“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坪”的诗句,可见在十二金钗中,作者是让迎春以棋艺为特点的。倘若迎春是一个有生命的激情和自觉,有所追求的少女,也许会如探春,提议在大观园里建立围棋沙龙,那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会是一位神定气闲、棋艺卓著的棋手迎春,可惜她轻易地放弃了。

生命的激情与自觉最终让人生焕发出耀眼的光彩。《红楼梦》中生存在“贾琏之淫,凤姐之威”夹缝中的平儿,最有光彩的故事是面对着探春口口声声“你们奶奶”如何如何的指责,三姑娘一套话出来,平儿就有一套话回奉的机智、大度、不卑不亢;“身为下贱”的晴雯最出彩的是抱病彻夜为宝玉修补孔雀裘;紫鹃最让人难忘的是以自己卑微的身份在宝黛爱情这样的“大事”上尽心尽力……,她们都是贾府地位低下的奴仆、婢妾,听从主子的差遣即已尽责,但出于生命自觉的一种主动担当,成就了她们,让她们成为了熠熠生辉的“人物”,以自己的精彩故事启迪着后人。

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也是人物性格的长廊,懦弱的迎春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不要轻易放弃生命的自觉,轻易放弃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一篇: 情归深处

下一篇: 《季节情变》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