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第四十一回:远赴南洋筹集善款,回归祖国修缮寺院

作者:苑丁 阅读:18 次更新:2025-03-30 举报
 虚云萧古岩一人住在钵盂庵每天盘腿打坐,紧闭双目,两手合十,心静如水入定修行悟道。在超燃的禅定中,虚云萧古岩什么都不思什么都不想。唯独关心的就是各地因为战乱以及其他原因的影响而破败不堪的寺院和灵塔,总想在他的有生之年进行一次修缮,为佛教的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场所,更好地传播、丰富、发展佛教文化。
 虚云萧古岩有信心,也有决心将各地破败不堪的寺院和灵骨塔修缮一新,好让广大的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苦难的芸芸众生能有个安静的场所倾吐他们的心愿,从而排解忧愁和烦恼,消除灾难和痛苦。这是作为一个佛教信徒,一位有影响的禅宗大师应该做的事情,也是自渡渡人。可是这修缮寺院和灵骨塔,说起来一张口就出来了,但是真正实际去操作就不是非同小可的事情了。其他问题可以想办法,这钱款就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中国老百姓本就处在苦不堪言的灾难的深渊,再有外敌入侵,战火连连,哪能经受得起呢?这修缮寺院和灵骨塔的欠钱款,他萧古岩是拿不出来的。
 虚云萧古岩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睁开双眼注视前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可以到印度去取经学法,也可以到海外去筹集善款啊!
 虚云萧古岩觉得可以到东南亚各国去筹集善款。他到印度去取经学法,经过缅甸,到过锡兰,了解到南洋一些国家虽不是顶大,但都是敬信佛教的国家。再说东南亚各国都有大量的华侨华人,多半是生意人,经济条件好,有的还是富豪。他们也有爱国之心,如果虚云萧古岩将祖国由于连连遭受战火的破坏,又年久失修,许多寺院和灵塔破烂不堪,他们一定会感到痛心,不能接受的,或许能够开怀解囊伸出援手的。虚云萧古岩想到这里他笑了。
 虚云萧古岩决定去南洋,南洋各地华侨华人很多。这些华侨华人虽然多半是因为在国内因生存问题或其他原因去南样某生存活路的,但他们仍然牵挂着祖国。他们凭借着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大多混的风生水起,很有成就,非常富裕,甚至于混成一国之主。比如广东梅州有个叫罗芳伯的,因为他是反清天地会的,清廷追杀他,他被迫漂洋过海去南洋,在菠萝州混成金矿矿主,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兰芳共和国。他也不忘中国人民,常常着人用重金资助中国人民的事业。南洋许多有钱的华商富豪,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援助中华国内许多利民的事业。而今虚云萧古岩为了中国人民,为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修复因战乱的影响被破坏的破烂不堪的寺庙和灵塔,去南洋化缘募捐点善款,应该说是不会空手而回的。
 虚云萧古岩又想,他在国内由于他执着追求佛法,苦心修行,又去印度取经学法回来,几十年来经历九死一生,历经磨难修炼悟道开悟,成了一名佛门的禅宗法师,收了三千弟子,在国内算是有影响的传道法师了。可是人家南洋华商华人谁还知道在中国还有一个名叫虚云萧古岩的和尚呢?就凭虚云萧古岩这样一个穿上袈裟的和尚去南洋化缘捐款,充其量人家不过以同情心施舍一点香火钱罢了,万万是不能满足虚云萧古岩用以修缮寺院和灵塔的需求的!
 虚云萧古岩知道南洋国家许多都是佛教国家,人民都信仰佛教,他去了首先就是向人家学习佛道佛法,同时也在那里的佛教圣地开课讲佛经佛法。阐明自己信佛,宣讲佛经佛法的宗旨,就是为了佛教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佛教文化的传承、丰富和发展做点贡献。虚云萧古岩觉得,这样就能得到华侨华人的赞同和支持,一定会捐来善款重修中国境内那些破败不堪的寺院和灵塔的。
 虚云萧古岩为了去南洋讲好佛经佛法,扩大自己的影响,多多募捐点善款来修缮寺庙和灵塔,就每天在钵盂庵盘腿打坐,两手合十,紧闭双目,既是禅定修行,也是在思索。他像过电影一样把他读过的经书,一本一本,一部一部在脑子里梳理过滤一遍,深思熟虑,推敲揣摩,能够做到讲佛经讲得主旨明确,逻辑推理严密,语言生动形象,内容深入浅出,容易被广大信众听懂而接受。
 虚云萧古岩一切准备好了以后,就把三千弟子的受戒之事以及寺院的一切事物交代下去,安排妥当自己就去南洋了。
 虚云萧古岩轻装上阵,从云南大理出发,越过云南的边界进入了缅甸,去了南缅甸的太平寺。那年虚云萧古岩去印度取经学法,是从西藏到不丹,由不丹进入印度的。后来又有印度到锡兰,由锡兰来到缅甸再回国的。那次他在路上遇到劫难,差一点就被剖腹了,获救后,他去缅甸的仰光参访了著名的大金塔,因而缅甸的僧人早就知道中国有个了不起的禅宗大师虚云萧古岩。这回虚云萧古岩禅宗大师又突然来到缅甸南部的太平寺,南缅甸太平寺的僧人热情洋溢地接待了他,并一致要求虚云萧古岩禅宗大师开课讲经说法。这正中虚云萧古岩的下怀,他答应开讲《阿弥陀经》。
 虚云萧古岩禅宗大师来到南缅甸太平寺要在太平寺开讲《阿弥陀经》消息不胫而走,在缅甸传的沸沸扬扬,尽人皆知,许多僧人、社会名流以及佛教信众都纷纷慕名来听他讲佛经,并一睹中国来的禅宗大师虚云萧古岩的尊容。
 这一天,太平寺人山人海,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寺院大殿座无虚席,都急切渴望中国来的著名的禅宗大师虚云萧古岩讲经说法。大殿上的听众怀着极其敬重仰慕的心情注视着,这位从中国来的身材魁梧,仪表端庄,仙风仙骨的禅宗大师。虚云萧古岩和眉善目的表示了对大家来光临的谢意,念了一下观音菩萨咒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后,又念了“南无阿弥陀佛!”
 虚云萧古岩说,“南无阿弥陀佛”是佛主释迦牟尼念的经,是“阿弥陀经”的精髓,一直在佛教界传念至今,是佛教界的人士以及佛教信众都在诵念的真经。此经非常重要,一切魔王妖怪都非常害怕楞严咒,待到楞严经消亡后,一切经书也都消灭了,经书也就只有一张张的白纸,不见一个文字,经世百年却能普渡无数众生,而“阿弥陀经”消亡后,也就只剩“阿弥陀佛”四个大字。近百年来,佛门弟子以及佛教信众,念着这“南无阿弥陀佛”度了大量世人,后来念着念着就没有了“南无”两个字,成了“阿弥陀佛”四个字,大概要再度人几百年后才会消失。
 《阿弥陀经》非常重要,看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其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要念好这部经书,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将“阿弥陀佛”作为大船来度自度人。修行就是要通过念佛来修佛、修身、修心。如何念佛?首先要观想自己,就是要联系自己,把自己置于华严境界,使自己变成阿弥陀佛,像演戏一样要进入角色;其次就是要用心,不要被人笑为“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念到他人而无自己,一直念到信佛;要有念一句阿弥陀经,就如同念一部《华严经》的感觉。佛主就是这样要求信众念“阿弥陀佛”经的,要自渡渡人。
 “如是,我闻,一时舍卫园,祇树给孤独园。”虚云萧古岩念了“阿弥陀经”的开头一句,他说,这是释迦牟尼佛生前所说的,不像其他的佛经,都是有问而作答的,“阿弥陀经”是无问佛自己看到机缘成熟了启开金口说的妙法。“如是”就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我闻”就是我亲耳听佛讲的,事情是真实可靠的,“一时”和“舍卫园”是说明佛说这些妙法的时间和地点。至于“祇树给孤独园”,这是说的一个故事,就是祇院太子与孤独者的故事。就是祇院太子的树,给孤独者的园子。孤独者开玩笑要买祇院太子的园子,祇院太子竟然就答应了,将园子卖给了孤独者,然而卖园子却没有卖树,树长在园子里,这就闹出来“祇树给孤独园”处,这就成了一句笑话。虚云萧古岩还介绍了自己修行过程的实际情况,说明一个佛教信徒,必须做到渡己渡人,如果一味地苦心修炼,不去渡人,到头来不过是一个自了汉而已。所以说修行悟道,一定要达到自渡渡人的境界,渡人实际上也是渡己。
 虚云萧古岩还讲了十愿和三味的内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头头是道,分析透彻深刻,逻辑推理严密,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和称赞。拜他为师的信众很多。
 后来,虚云萧古岩又到了麻六甲青云亭讲了《药师经》再到吉隆坡讲了《楞严经》,演讲的都非常到位,非常成功,来听讲经信众都鼓掌称赞。虚云萧古岩的声望高了,许多信众纷纷拜他为师,这一次南洋行,收了徒弟万人,也募捐了不菲的善款。
 由于宁波寄祥和尚电约他归国,虚云萧古岩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回到了上海。
 虚云萧古岩落脚上海后,因为上海离浙江较近,就想起了浙江高明寺,天台山有非常传奇的幽溪道场,非常值得去游览礼拜。幽溪道场是天台宗中国佛教创始人智头大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幽溪静谷而建造的。南朝大建七年,智头禅师来到天台寺自号灵墟。那天他开讲《净名经》,突然遭遇大风,将他的《净名经》的扉页吹走了,他追到山峦峰岩下的幽溪静谷,觉得这里是修行悟道的极好的去处,因而就在这里结茅建舍,名叫幽溪道场,后来就成了人们朝拜的圣地。
 虚云萧古岩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幽溪道场,虔诚敬重地朝拜了一番。这里有房廊楼阁,也有楞严坛。这里还保存了《天台山云外志》30卷,《幽溪别志》16卷,都是非常尊贵的中国佛教的重要的历史悠久的文献。虚云萧古岩认为佛教界的人士,尤其要尊重和保存好这些重要的历史文献。
 虚云萧古岩参访了天台寺,天台寺的历史遗迹十分丰富多彩。当年十七岁的敏曦法师,字古朗,从太平明因寺怀中法师学《法华经》。到了光绪初年他就在嘉兴楞严寺、上海龙华寺、杭州东天龙寺大讲特讲《华严经》。更让虚云萧古岩激动无比的是禅宗始祖达摩大师也来此传法给二组慧可说了一谒语:我本来慈土,传迷救迷情。异化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虚云认为达摩大师的意思是说,禅宗在中国扎根后,至六组慧能极其门下,形成了南禅五家,往后中国禅学的发展,大概离不开这五家的范畴。这五家禅宗指的是沩仰宗、临济宗、云门宗、曹洞宗、和法眼宗,被称为五叶。后来这五叶的一切事务全都落在了虚云萧古岩一人身上了。虚云萧古岩不负众望,历坐了十五个道场,用从南洋捐来的善款兴建了六大祖庭,在这里法嗣信徒,为推动中国佛教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佛学人才。
 1918年应滇督唐继尧的邀请重兴古刹,改名为云栖寺,用了十年的时间费尽心机,修建一新,使得百废俱兴。1929年虚云萧古岩又回到久别的鼓山涌泉寺,担任住持,开始讲经传戒,整顿寺规院法,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戒律学院,就是中国佛教学院培养佛学人才,弘扬佛教佛法。虚云萧古岩不辞劳苦,费尽心机修建废旧破败的寺院殿宇整理佛经文物。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