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诗词   

让诗歌重归民族精神的原乡

作者:蔡启发 阅读:80 次更新:2025-03-21 举报

  让诗歌重归民族精神的原乡

       ——写在“世界诗歌日”的想法

□蔡启发


 

 今天是世界诗歌日,在世界诗歌日这个充满诗意的日子里,当我站在黄鹤楼前仰望崔颢题诗的飞檐,在苏州河畔倾听李白吟咏的涛声,却不得不直面一个令人扼腕和叹息的现实:诗歌正在现代文明的喧嚣中逐渐隐退。当短视频的声浪湮没了平仄的韵律,当碎片化阅读消解了意象的深度,中国诗歌正面临千年未有的传承危机。

 

首先,诗意的消逝,我们不得寻找当代诗歌困境的文化溯源。盛唐长安东西两市的书肆里,诗卷与丝绸、瓷器共同构成国际贸易的奇观。1300余位诗人留下四万八千余首诗歌,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文学星座。而今,据资料:中国作协登记的诗歌创作者不足万人,诗歌刊物发行量普遍不足万册。这种文化断层不仅是文学载体的式微,更是民族审美基因的退行。

 

这个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洪流正在重塑人类的感知方式。抖音15秒的短视频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体验,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阅读重构了思维模式。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细腻描绘被九宫格图片取代,当“举杯邀明月”的意境被表情包消解,诗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现代媒介挤压变形,或者只是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欲哭无泪。

 

我们从教育体系中的诗歌教育来看,所呈现出令人忧虑的异常化倾向。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禁令,将诗歌推向了应试教育的对立面。中小学语文课堂的诗歌教学,往往陷入字词解析与中心思想提炼的窠臼,遗失了那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真谛,让诗歌变得尴尬,诗人们越发尴尬。

 

其次,诗心的觉醒,重建诗意栖居的现代可能。现代科技与诗歌传统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全唐诗》数据库的建立让古籍典藏焕发新生,人工智能诗歌创作引发艺术伦理上的深度思考,短视频平台上“为你读诗”账号拥有千万粉丝。这些现象深刻揭示了:诗歌从未真正远离,只是等待与时代共鸣的新形式早日到来。

 

文化传播模式的革新为诗歌复兴开辟了新的途径。故宫博物院将苏轼《寒食帖》开发成AR互动展览,敦煌研究院用全息技术重现“大漠孤烟直”的壮美。《中国诗词大会》连续七季热播证明,当传统文化遇见现代媒介,依然能迸发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深圳南头古城,外来务工者自发组织的“打工诗社”每月聚会;北京胡同里的“诗歌便利店”,用自动贩卖机出售原创诗笺。这些草根诗歌运动都无不证明,诗意歌唱的热情从未在民间消退,只是我们需要更包容的载体与空间。

 

再次,诗教的复兴,构建全民诗歌生态的系统工程。建立国家诗歌文化宣传周,需要构建多维立体的实施体系。文化部门应当牵头制定《中华诗词振兴计划》,将诗歌周与文化遗产日、全民阅读日形成联动。重点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应推出诗歌主题特展,地铁、机场等公共场所空间都要设置诗歌艺术装置。

 

教育体系需要重塑诗歌教育范式。建议: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立“诗歌创作”选修课,高校要恢复“诗词写作”通识课程。借鉴外国“诗歌治疗”经验,开发诗歌心理辅导课程。建立国家诗歌人才库,实施“驻校诗人”、“社区诗人”联动机制。

 

构建诗歌文化产业生态需要跨界创新。支持出版机构开发“AR诗词绘本”,鼓励文旅部门设计“唐诗之路”主题旅游线路,推动时尚品牌与诗人联名创作。建立国家诗歌基金,资助优秀诗集出版,诗歌剧的创作和开展国际诗歌交流活动。

 

总之,让我们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诗歌不只是诗人学者的事,切记诗歌不应只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而应当成为流动的文化血脉。当我们在杭州运河边建造诗歌主题公园行走时,走进成都宽窄巷子开设的24小时诗歌书店,还要眺望出现:粤港澳大湾区等各地举办国际诗歌节、电影节,诗与远方是名副其实的,就是在重建一个民族的精神原乡和诗意还乡。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在诗歌中找到文化基因的密码,让平仄韵律继续激荡中华文明的长河,这或许是对我们这个央央“诗国”传统最郑重的传承。


最后,请您记得: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



蔡启发:浙江省宁波市象山人,现居浙江省台州市椒江。长期从事水利行政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并任职。出版诗著(评论)十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浙江日报》《朔方》《绿风》《当代诗人》《上海诗人》《星河》《中国诗界》《天津文学》《诗林》《新华文学》《牡丹》《江河文学》,美国《休斯敦诗苑》等报刊。有论文被编进大学教案例文和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现代诗歌特等奖等近四十次。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召开诗歌研讨会。现任世界华文爱情诗学会常务会长兼《伊甸园》主编,《中国诗界》执行副主编,《新华文学》爱情诗栏目主持。开展和参与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各项国际诗歌交流活动。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协诗创委副主任。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hanlang 03-22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