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漆德玮——足智多谋的红军师长(纪实文学)

编辑:admin 阅读:1019 次更新:2021-10-12 举报

  漆德伟(1909—1931),又名漆德玮,安徽金寨人,出生于斑竹园老鸹窝(当时属河南省商城县管辖),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1929年5月参加领导了立夏节起义(亦称商南起义),后任由该次起义队伍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副师长兼第97团团长。后任中共商城县委军事部部长,红一军第二师师长兼第102团团长。1930年被派往中央苏区,任红一军团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101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9月在江西兴国高兴圩战斗中英勇牺牲。

  漆德伟自幼聪明好学、成绩优良,思想进步、积极向上,加之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因而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超强的适应性、灵活性,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创造了很多战斗奇迹、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一、将计就计

  1929年5月,立夏节起义胜利后,迅速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周维炯被任命为师长,漆德玮虽然被任命为副师长,但因其仍在省商城县民团任中队长,故未宣布。周维炯和漆德玮既是亲表兄弟、也是同窗好友。此时此刻,漆德玮正在想“如何回到红军的怀抱”?恰在这时,县民团大队长王继亚找到他,要他回商南地区去收编周维炯的队伍。这一下,正中了漆德玮的下怀。

  立夏节起义后,县长李鹤鸣要民团大队长王继亚带兵征讨周维炯。王继亚说:“县座放心,要征剿、我手到擒来,要收编、也是易如反掌。最好是收编,许给周维炯一个官位,收编后,缰绳拉在我们手里,随便怎么处置他都可以。”李鹤鸣说:“那就依你的高见,我们先礼后兵!”王继亚得到李鹤鸣的赞许,很是得意,便打起收编周维炯的主意。他本打算亲自出马,但一想起丁家埠民团团总杨晋阶(起义前,周维炯就在丁家埠民团任教练)曾经跟他说过,周维炯是神枪手,又胆寒起来,万一闹僵了,子弹可是没长眼睛的。于是,他准备派一个合适的人选去收编周维炯。他把几个中队长都惦量了一下,觉得漆德玮挺能干,也算是文武全才了,又是自己最近刚刚亲手提拔起来的中队长,应该对自己很忠实,他也一定会替自己卖力的。但听说漆德玮和周维炯是表兄弟,又顾虑起来。不过,他又一想,这是去收编,去封官许愿,又不是去跟他动武。我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保定生”,总应该有点气魄的!

  于是,王继亚下定决心,他把漆德玮找来。为了防止万一,他对漆德玮采取“一哄二吓”,很神秘地对漆德玮说:

  “李县长有一件美差,叫我给你揽来了。丁家埠民团反了,本来,那几个毛草兵,我一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收拾他们。但是,李县长向来是以仁义为主政之本,又听说起义的周维炯和你是至亲,不便武装讨伐,于是就决定派人去收编,要我推荐一个人选。我说漆德玮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李县长便决定叫你去。李县长还说,事成之后,你当县民团大队队副。兄弟,那时, 这商城县民团大队的几百人枪,就是你我哥俩的了!”

  漆德玮听说让他去收编周维炯,心里十分激动。他多么想回到他表弟周维炯的身边去啊!但是,他表面还是十分平静地对王继亚说:“我怕不能胜任啊?”王继亚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们是表兄弟,什么话都好说,又不是叫你去动武,我们先礼后兵。谈成了,周维炯就当丁家埠民团团总;谈不成,也不要紧,李县长和我自有办法。”

  漆德玮是在周维炯打入丁家埠民团之后,打入县民团大队的。周维炯在丁家埠领导立夏节起义时,他因调往北乡边防,故未能参加。暴动后,漆德玮早想投入红军的怀抱,但始终没有合适的机会。这次,王继亚派他去收编,这真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但他知道王继亚是很狡猾的,他怕王继亚是在搞试探,玩欲擒故纵的阴谋。因此,他便和王继亚绕起圈子来。他说:“李县长能如此信任我,全是你王大队长的栽培。你要我去办的事,只要能办到的,我一定在所不辞!”说到此,他又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好像有什么话不敢讲似的。王继亚说:“你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只管讲出来,好商议。”漆德玮心想“我一个人去,便宜了你”,便进一步试探说:“王大队长,周维炯武艺高强,他要是翻脸不认人,我不是自投罗网吗?”王继亚说:“不怕,我不是说过了吗?我们这是先礼后兵。你们是至亲,他不会不仗义的。你只管放心地去,万一有什么情况,我这几百人枪,还治不了他那几个毛草兵?他不会不考虑这个后果的!”漆德玮说:“我想,我们最好还是带点武装去,讲得好就讲,讲不好,我就设法把周维炯诓出来、先干掉。树倒猢狲散,也就大功告成了!”

  王继亚很赞成。

  于是,第二天一早,漆德玮便把自己在民团中发展的七名党员带着,向南溪、丁家埠一带进发(当时这一带也属商城县管辖),每人都佩戴了长短枪。为了防止遭王继亚暗算,漆德玮当晚派一名党员送一封密信给周维炯,要他派兵接应。

  和漆德玮一阵去的几位同志,个个精神抖擞、十分兴奋,接二连三地向漆德玮打听周维炯。一个同志问:“传说周师长能口吹屋檐瓦、手举大石磙,是吗?”漆德玮说:“那是传说,反正我们这几个人要是和他打架,是讨不了便

  宜的……”大家一路谈笑风生。“上挥旗山了,翻过这座山,就是红军的地界了!”漆德玮鼓励大家加快步伐前进。

  周维炯此时也和漆德玮是同样的心情,从一小读书,到武汉学习,十多年来,他俩一直没有分开过、情同手足。如今却是好久不见面了,真是朝思暮想啊!周维炯认为,要是回来了,我们这支红军队伍就会像如鱼得水!昨晚接到漆德玮的来信后,他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为了接应漆德玮,他兵分两路,前往挥旗山布防。他自己率领98团,就在这挥旗山顶等候。

  整个一上午,周维炯一直在向山下观望。临近中午时分,当他看到百米之外有几个人影在树丛中时隐时现时,他的心头一阵发热,那领头的熟悉的身影,不就是漆德玮吗?他禁不住地大喊:“德玮哥!”“德玮哥!”便箭一般地冲下山去!漆德玮也快步迎上来,一对同志加兄弟、互相拥抱了很久很久。一会儿,两边的同志都见面了,那高兴的劲头、那热烈的场面,简真是无法用言词形容。

  王继亚,这个自命不凡的大笨蛋,这回算是干了一件“大好事”,他不但给红军送来了十几条长短枪,还给红军送来了一批骨干力量。漆德玮回来后,即正式担任红三十二师的副师长。

  二、“杯酒夺枪”

  漆德伟正式担任红三十二师师长后,积极出谋划策,在扩大红军、培训骨干、解决枪支弹药、加强部队建设等方面出主意、献方案。他牵头创办了列宁室,亲自负责部队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工作,培训了一大批红军骨干。

  红军初创时,扩军任务很重。为此,漆德玮就想方设法动员部队协助地方苏维埃做工作,他自己更是亲历亲为。

  一天,他路过丁家埠附近的茶棚岭,遇到挑柴农民丁江成,便问道:“柴往那里挑?”“挑到李家集卖了买米。”丁江成累得满头大汗,边走边答。“靠卖柴买米,吃了上顿无下顿,会长年饿肚子的;要想家中常有米,只有拿起枪杆子干革命。”他向丁江成讲了穷人缺米断盐、受苦受累的原因和当红军的好处。他最后说:“我讲的这些话你回去好好想想,想通了就来报名当红军,我们欢迎你。”丁江成想当红军,又为眼前“揭不开锅”的穷家发愁。第二天,漆德玮派人给丁家送去了一袋米。吃了之后,丁江成想:这米是红军打土豪得来的,我若不参军也对不起救命恩人---红军啊!再说,地主豪绅也会找我算账的……想到这里,他便毅然决定去找德玮当红军。

  当时,红军的枪支弹药十分缺乏。当地,地主豪绅的枪支已经收缴完了。初成立的红军造枪局,每天最多只能生产10支枪。新入伍的红军战士、赤卫军、少先队,只能拿着大刀、长矛站岗放哨。

  漆德玮深知“革命需要枪!”

  一天,他带领部队在吴家店一带活动,突然得到一份特殊的情报:古佛堂附近有一帮“外来人”,整天在山林里不敢露头。他判断:“当今之世,凡聚众结伙者必有武器护身……”由于,他当即派交通员小李化装成卖油条的去探明虚实。

  这是一支有一百多人、两百多支枪组成的土匪队伍,专门抢劫大户的钱财,身上的子弹和银元都背不动,为首的叫张大汉。他们从外地来到鄂豫皖苏区一看,到处红旗招展、岗哨林立、盘查甚严。又听说“黑杀党”在此安营扎寨,党员们个个都能飞墙走壁,枪打空中鸟、弹中河中鱼,吓得他们在山林里隐住不敢下山。当地群众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便将其称为“外来人”。

  当小李告知这里是共产党和红军领导穷人闹革命时,那个张大汉大喜,提出要见红军头的目。漆德玮连夜回了信。可是,那个张大汉见信后却勃然大怒,十分见怪地说:“自愿和我们称兄道弟、结为一体,为何不来迎接?”漆德玮得知后,立即开会商量对策。大家一致同意漆德玮提出的隆重欢迎、设宴收买的办法。于是,红军队伍星夜动员、积极配合。次日傍晚,漆德玮等带着几匹枣红大马、亲往迎接。

  那个张大汉见此情景十分满意,立即整队下山,与红军汇合。沿途穿红着绿的男女群众列队相迎。在草场坪前,红军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侧屋里还摆满了三十多桌丰盛的酒席,每桌宾主各坐四人。宴席上,人人喜笑颜开、气氛十分热烈。

  欢迎“外来人”下山的酒会开始了。漆德玮站起来,首先敬张大汉等一杯酒,然后说:“我们是朋友之交,今天弟兄们互相见见面。你们发的是地主豪绅的钱财,我们是打富济贫为穷人,都是一家人。我代表红军、赤卫军、少先队战士们,向你们下山表示欢迎!”

  酒,一直喝到深夜三更,“外来人”一个个都被灌醉了。上了膛的枪一支一支地离身靠到墙拐角去了,全部掌握在红军手中。当他们酒醒之后,一看枪都不在了,心里就明白了,有的放声大哭起来。

  “外来人”在一个大院子里集合起来。漆德玮跟他们讲道理、指前途,宣传红军的政策:“……你们愿意在这儿干我们欢迎,不愿意在这儿干就回家去种田,不要再干这个事了。我们绝不搜你们的腰包,没有盘缠回家的我们还送给你路费。”

  绝大部分“外来人”都愿意回家。漆德玮等热情欢送。那个张大汉骑着红军送给他的枣红大马,带着他的同伙含笑而去。

  红军得到这批枪支弹药之后,真的是如虎添翼,战斗力明显增强,接连打了好几个大胜仗。

  三、智取商城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漆德玮参与指挥了有名的智取商城战斗。是役,红军创造了以少胜多、自身几乎无伤亡的战斗奇迹!

  商城是鄂豫皖边区的战略要地,城坚壕深,历来的统治者都把它吹嘘为坚不可摧的“铜墙铁璧”。敌保安大队凭借这座反动堡垒作威作福,土豪劣绅们也把它当作保险柜,拼命往里钻,还想借助这支反动武装出师“剿匪”,向红军和根据地人民进行报复。

  为了彻底摧毁这座反动堡垒、夺取敌人枪支、扩大红军武装,中共商城县委和红三十二师根据漆德玮的建议,决定趁商城县民团和城防民团互相混战之机、攻下商城。漆德玮根据商城四个门经常关闭三个门、只留南门出入的习惯,制定了一个乔装智取的攻城方案。

  首先,派一个班的精壮便衣队混进南门、拆除岗哨、占领城门,掩护先头部队进城,同时,从城内夹攻东西北三门,接应全师进攻,并以南门枪响为信号。

  方案通过后,漆德玮挑选了便衣队人员,购买了乔装物品。便衣队分别扮作土豪、商人、卖油条的、卖米的、卖柴草的农民模样。经现场“表演”后,漆德玮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严明纪律,并要求大家灵活机动地完成攻城任务。

  部队深夜冒雪出发,便衣队先行。漆德玮亲率第一百团担任南门主攻任务,紧跟便衣队前进,拂晓到达商城。大队在城外四周埋伏,便衣队随着人流涌进南门。“土豪”和“商人”穿着皮袄大摇大摆地进城。“卖米的”、“卖柴草的”和“卖油条的”一到城门口,敌人的哨兵就大声喝道:“放下,检查!”便衣队的枪都插在身上或柴草里,情况十分危急。于是,大家丢下柴草,拔枪撂倒了两个哨兵又缴了另外两个哨兵的枪。进入城内的“土豪”“商人”们相机解决了城门上的几个保安队员。

  南门的战斗打响后,城内的敌人从梦中惊醒,慌忙调兵增援,便衣队奋力抵挡。这时,漆德玮带领的第一百团赶到,一阵冲锋就把敌人打退了。第一百团除留一个中队把守南门外,又兵分两路,接应攻打东西两门的九十七团和九十八团。完成接应任务后,一百团和大队一起向纵深插进,一部由漆德玮率领直取县衙。红军从四面八方猛烈攻来,敌人被团团包围在县衙里。漆德玮命令部队向敌人展开政治攻势,宣传红军政策。红军边打边喊:“缴枪不杀!”“穷人不打穷人!”在军政齐攻下,敌人纷纷缴械投降。一个保安队的头目欲垂死挣扎,被漆德玮一枪击毙。敌人自我吹嘘、百年不克的“铜墙铁壁”不到半天就被红军攻破了!三百多名保安队除被打死的六十多人外,其余的均被俘虏,和保安队一起守城的“红枪会”顷刻瓦解,藏身于城内的土豪劣绅们也被一网打尽。

  商城解放了!这是红军在河南省攻下的第一座县城。漆德玮利用他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带领部队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同时,又吸收了国民党民团内的一批进步士兵,新成立了一百零一团,进一步扩大了红军队伍。

  商城解放后,漆德玮经常带领三、五十人的轻骑,在商东、商西、商北地区活动,组织农民闹暴动、打土豪、筹集粮款和枪支弹药。十二月底,他带一个班的红军战士,来到商城西部重镇余家集,发动农民闹暴动,成立了以余乃勤为首的百人游击队。随急,他就带领暴动队伍攻打了两户大地主的庄园,获得了大批粮食、衣物、银元和部分枪支子弹。红军和游击队都得到了新的装备,群众也分到了一些浮财,工作很快打开了新局面、成立了苏维埃政权,为红军向河南光山、湖北黄麻地区活动开辟了新的道路。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