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程冬久||做瓷器的女人•爱飞(散文)

编辑:admin 阅读:871 次更新:2021-10-02 举报

  每一个做瓷器的女人,都有颇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事业或爱情,曲折或光鲜,抑或兼而有之。

  爱飞便是这样的女人。但她并不亲手捏泥巴。她开始做瓷器市场,后来继续做瓷器市场,再后来做陶瓷文化传播。有媒体报道,景德镇做瓷器的人有10万之众;又说,外来做瓷器的“景漂”艺术家有3万之多。这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仅传统手工制瓷工序便有72道。爱飞,一路风雨兼程走来,成了职业的陶瓷文化传播者。

  我们曾经同过学。那是一个设在镇上的乡村学校,离景德镇市区35公里。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浮北山区考到这里就读。她呢,暑假结伴到镇上玩耍,见这里山清水秀,一派田园风光,就决意要从市里的一所重点高中转学到乡下。乃至于校长疑惑不解,说:你,一定是在城里的学校混不下去了吧?她满肚子委屈,却有口难辩。

  同窗一年,可是我们似乎从不搭讪。她长发披肩,身材修长,穿着很时尚,坐在最后一排;而我又矮又黑,享受了第一排的优待。老家裁缝为我做的衣服松松垮垮,罩在我瘦弱的身上。当然,班上荷尔蒙旺盛的男生会偶尔在背后谈论她的美貌。

  我们同一年考到南昌,两所不同的学校,都在北京西路上,彼此相隔几个公交站点。我读中文,她读英语。周末的时候,几个同学会一起到她那里打“秋千”,蹭顿饭吃。上了大学,没有了高考的压力,男生与女生之间便有了正常的交流。

  多少年过去了,俏皮的男生常这样当面称呼她:吾爱妃。吴爱飞的谐音。当然过过嘴瘾而已。她总是粲然一笑,并不生气。

  爱飞毕业后分到市里一所重点中学教英语。她怎么放弃了老师的职业,而改行与瓷器打上了交道,并且历经了波折?对此,我知之甚少。不妨写写她吧,我想,并把想法告诉她。有她,我的系列散文“做瓷器的女人”将更丰富了。我把《瓷都晚报》发给她看,上面有我写的《做瓷器的女人•阿玉》《做瓷器的女人•小红》。

  她掩面而笑,问:写我?莫不是发现了我有什么糗事吧?

  爱飞颇感意外。这10多年来,她做过《广播电视周报》记者,当过《中国陶瓷》(艺术版)记者,任过新浪陶瓷频道总监。她一直在不知疲倦地采写陶瓷界的工匠、名人、大咖。何曾想到有朝一日有人写她,而且是我这个曾经的同学?

  过了几天,忽然收到她的微信:明晚如何?到三宝吃饭或者喝茶,聊聊与瓷器有关的事,顺便给您介绍一位“景漂”画家。

  我当时正在首都机场T2航站楼候机,当晚飞景德镇。我求之不得。

  次日晚上。三宝马鞍岭。一座设在水碓房内的酒馆。爱飞,陶瓷文化传播者;外来画家,舒宇光;我,业余作者。三人一边吃饭,聊天,更多的时候是听爱飞讲述她与瓷器的故事。

  爱飞与瓷器打上交道,纯属青年时期的一次偶然。正是这次的误打误撞,改变了她原本安逸平稳的生活。

  她在中学任教的第三个年头。一日,她获悉某瓷厂正招聘英语翻译,立马心血来潮,未加思索便报了名。她的想法实在过于天真——很久没有考试了,试一下自己水平。

  这一试可好,她名列前茅。厂方说:英语翻译非你莫属了。她却连连摆手:我只是试试而已。

  她家的私房与瓷厂仅一墙之隔。工厂铁定了心要她,副厂长亲自带人找上门,一番好言相劝:来吧,作为人才引进,给你直接涨两级工资,再分给一套新房……

  开出来的条件极具诱惑力,爱飞却不为所动,但父亲觉得机会难得,不可错过。再说偌大的厂长亲自登门,咱不能不给面子吧?于是,替女儿做主,满口答应下来。父亲心里其实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家里的水电都接着厂里的呢,万一断了水电岂不麻烦?也难怪,膝下八个子女,吃喝拉撒都得精打细算。

  爱飞于是调到瓷厂,摇身一变,当上了英语翻译,兼做外贸。彼时,雕塑瓷畅销海外,尤其东南亚地区。关公、财神、观音和福禄寿系列等,传统雕塑瓷倍受海外华侨的青睐。爱飞忙得不亦乐乎,瓷厂斩获了源源不断的出口订单。

  市场经济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瓷厂好景不长,产品出现滞销。瓷厂欲转型发展,投重金建了一个明清风格的园林建筑,但一时物色不到合适的承包经营者。无人问津之际,爱飞初生牛犊不怕虎,突然站了出来,说:我来承包。她小小年纪,一举拿下承包权,当即贷款3万元,当上了酒楼的老板。店名就叫明清园福禄寿酒庄。3万元,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上世纪90年代初可是一笔巨款。我当时的月工资在当地算是比较高的,不过200元左右。由于经营有方,明清园做得风生水起,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酒店。我那时在车间当一小芝麻官,常和朋友到她的酒店吃饭。不为别的,仅凭一流的服务和菜品。

  爱飞其实涉世不深,不谙世事。就在她踌铸满志地经营着酒店之际,厂方却决定中止合同,让一个外地人接手经营,任凭她怎么据理力争都无济于事。

  爱飞负气“出走”了。她一路跑了好多地方,乌鲁木齐、塔城等等,最后辗转来到青海省西宁。她留了心计,说“出走”是假,真实意图是考察瓷器市场,随身携带介绍信和各种艺术瓷器照片。

  她转遍了西宁。整个城市,艺术瓷完全是一片空白。她心中窃喜。找到市中心一家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费了三寸不烂之舌,要下了二楼的柜台,免租金,只交一定比例的管理和开票费用。

  此后,爱飞坐镇指挥。每过一两个月,从景德镇发一个集装箱瓷器到西宁。瓷板画、瓷瓶、雕塑瓷等等。当地人头一次见到如此精美绝伦的瓷器,加上西北人豪爽,也不反复讨价还价,瓷器很快以优厚的价格成交。

  麻烦接踵而至,来自同乡。他们运来日用瓷,在西宁的公园和广场上摆起了地摊,抛售。瓷器市场很快产生混乱。爱飞思虑再三,横下心来,做通同乡工作,一次次把他们运往西宁的瓷器悉数买下。竞争者成了她的供货商,合作双赢。她心里十分清楚,地摊的廉价抛售,会砸掉景德镇瓷器的牌子。

  说起这段经历,爱飞充满了自豪。这之后,她又在西宁开了酒店。但世事难料。市场的变化,家庭的变故,加上孩子出生,她不得已放弃了西宁的业务,打道回府。后来,孩子稍微长大些,她重返西宁经商。一次意外交通事故后,她满脸鲜血,躺在了医院的病房里。刚开局的业务再次关门歇业。她额头上的疤痕依稀可见,不过藏在刘海后面,一如她把磨难深深地藏在心里。她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更没有得到些许的温暖。她身心疲惫,花光了多年积攒下来的资金,身无分文地回到了家乡景德镇。

  一切从零开始。她向来淡泊物质欲望,但没钱的滋味很不好受。几年间,为了生计,爱飞委屈地做过幼儿园老师,当过民办双语学校校长,给高职院校代过课。

  再一次与瓷器行业结缘始于一次与同学的聚会。席间,同为高中同学,正在《广播电视周报》任执行主编的鹿鸣先生说:到我的报刊来当记者吧。我当时在场,爱飞表示愿意一试。

  爱飞初次外出采访,鹿鸣先生有些不放心,打算安排一位记者同往。爱飞婉言谢绝。她不仅体面地为报刊拿到了版面宣传费,写的新闻通讯也出手不凡。她告诉我,当年高考她填报的是中文系,由于英语考了92分高分(满分100分),被莫名其妙调剂到了英语系。渐渐的,她成了编辑部的骨干,拉广告赞助和采写新闻都是一把好手。她开始大量地接触到陶瓷行业的各色人物,有名的大师,无名的工匠。

  在《中国陶瓷》(艺术版)编辑部工作时,爱飞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为纪念原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建校25周年出版一本书。在为时3个月的时间里,她每天早出晚归,白天采访,晚上写稿。我的案头摆着这本书——《我的大学》。该书长达607页,收录了几百位陶瓷界名流的生平事迹与陶瓷作品。其中,人物专访53篇,仅爱飞执笔的专访就有24篇之多。《陶瓷职大的几个拐点》《回眸我的职大教学生涯》《恰同学少年》等等,生动地记录了陶瓷职大的变迁以及陶艺家的成长道路。我想,正因为爱飞经历过人生的苦难与辉煌,她对人物的身世、性格、经历,对艺术的理解与把握,才有了更深的洞察与体会吧。

  从此,她走上了职业的陶瓷文化传播之路。她任职新浪网陶瓷频道总监期间,把采访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宣传弘扬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文化为己任。她成功地策划和组织了第一届“琴瑟和鸣,釉色生辉”艺术家庐山恋之旅等多项有影响的主题活动。经过多年历练,她策展和主持活动的水平越来越职业化了。

  去年底,当地另外一所高校慕名找到爱飞,请她帮助采写一本类似《我的大学》这样的书。面对浩繁的采写任务,她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她以女性作者的细腻,以娴熟的写作技巧,以开放的艺术视野,深情地写下了一位位鲜活的陶瓷艺术家。3个月,她的团队如期交稿。

  屈指算来,爱飞先后当过中学老师、幼儿园老师、民办学校校长、高职院校代课老师;做过翻译,做过外贸瓷器,开过个体瓷器店;开过三次酒店,二度西宁创业;做过三家陶瓷文化媒体记者,成了职业陶瓷文化传播者。她有过事业的高光时刻,有过人生的低谷,在临近退休之年,依然勤奋地讲述着景德镇的故事,讲述着瓷器的美轮美奂。

  她说:她的随性,与生俱来,从执意转学到乡下,从随心所欲报名参加翻译招聘开始。时至今日,她无怨无悔。几十年来,我没听她诉过苦,她总是把乐观柔情的一面给朋友。但这次三宝唔谈,她的眸子里似有泪水打转。

  幸福,是爱飞的微信名,亦是她事业与生活的自我写照。她的人生,如陶瓷艺术,青花的淡雅,粉彩的绚丽,颜色釉的奇妙……斑斓而变幻着,熠熠生辉。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