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时节“闹敌营”
元宵时节“闹敌营”——红4军李家寨战斗和双桥镇大捷
1931年1月中旬,红1军与红15军在河南商城长竹园会合后,遵照党中央指示在湖北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当时,红1军、红15军和鄂豫皖根据地的地方武装以及广大群众,刚取得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根据地周围的敌军由此转入守势,企图凭借深沟高垒,据守各个据点对根据地进行封锁围困、待机“进剿”。
为寻机歼敌、巩固和扩大根据地,鄂豫皖临时特委决定转入进攻作战。1月下旬至2月上旬,红4军先后取得磨角楼和新集战斗的胜利。
2月中旬,鉴于敌军新的“围剿”尚未到来,红4军决定向京汉线信阳、广水段出击,以“飘忽战略,乘敌人的不备突击敌人,使敌人的军事布置处于被动的地位,诱敌出阵而消灭之”。2月下旬,红4军第11师向信阳以南的京汉铁路进逼。
一、李家寨战斗
3月1日,是农历正月十三,再过一天就是元宵节了。俗话说“正月十五大似年”,元宵节既是亲人团聚、普天同庆的日子,也是尊崇孝道、祭奠祖先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里都会吃元宵、闹花灯,放鞭炮,庆佳节。然而就在正月十三这一天,红4军获悉敌军一列兵车自信阳南开。得知这一重要情报之后,军部即派第11师33团于深夜袭占李家寨车站,将车站人员和设备全部控制,并拆除车站以南的路轨,在站内布置伏击。
2日7时,敌兵车进站,第11师副师长兼33团团长周维炯一声令下,全团一齐向兵车开火。敌军没来得及还手就被全歼,敌新编第12师1旅旅长侯镇华被击毙。红军缴获大量军用物资。为让“鱼儿”上钩,周维炯在车站以侯镇华的名义打电话给敌武汉“绥靖”公署,说路遇红军,要求派兵增援。当天下午,果然有一列敌兵车前来救援,敌1个手枪营全部被红军俘虏。5日,红军又袭占柳林车站和再度占领李家寨车站,全歼守敌新编第82师1个营,击溃新编第12师2个团。
二、双桥镇大捷
红军在京汉线上的作战行动,使信阳之敌大为震惊,频频告急。敌驻豫特派“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忙令赵观涛第6师主力迅速开赴信阳,并以该部第18旅和第31师91旅及张纺第20路军63旅等部,由信阳、罗山地区向南推进。敌武汉“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浚,亦令李定五新编第2旅固守广水,第31师主力由广水沿铁路线向信阳推进,第34师由孝感经花园沿铁路东侧北进,企图南北夹击红军。
3月4日,元宵节刚过,敌第34师师长岳维峻就率炮营和特务连自孝感出发。5日,由小河溪同旅长张万信、王俊杰督率第3、4、6团“进剿”。8日进抵双桥镇地区。但北面敌人尚徘徊信阳以南不敢冒进,南面的第31师一路则在广水以北。进抵双桥镇之敌比较孤立。此时,红4军正在双桥镇以北之大新店、三里城地区待机。侦悉敌军这一情况后,军部即决定留第11师32团在三里城监视北面之敌,集中5个团的兵力对双桥镇之敌实施奔袭,具体部署是:以第30、31团分两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实施正面突击。第29团向双桥镇西迂回,实施包围。第28、33团为预备队。
3月8日夜,部队向双桥镇地区急进,于9日拂晓发起攻击。第30、31团同时从双桥镇西北和东北突破敌军外围阵地,歼敌2个连,夺占部分高地,使镇内之敌受到威胁。敌军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拼命反扑。阵地几度易手,战斗极为激烈。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冲锋、肉搏,伤亡再大也不退缩。红4军第10师师长蔡申熙胳膊受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第11师警卫连战士周发田左胸中弹,坚持战斗不下火线,直至战斗胜利。
10时许,第29团迂回至双桥镇西南。此时,陷入四面包围的敌人,仍据守镇边高地负隅顽抗。战斗转入相持阶段。
在此情况下,军部令担任预备队的第28团、第33团以迅速勇猛的动作,通过澴水西岸和双桥镇东敌军防守比较薄弱的开阔地,一举突进双桥镇,插入敌指挥中心,将敌分割为数块。这一行动使敌阵势混乱,指挥失灵,军心顿时动摇。红军乘机发动总攻,敌营全部溃乱。岳维峻率溃兵狼狈向南逃窜,被追歼于澴水西岸。
此次战斗,前后仅7个小时,红军将来犯之敌全部歼灭,俘敌师长岳维峻以下官兵5000余人、毙敌1000余人,缴获2000余支长短枪、10门迫击炮、4门山炮。战斗过程中,罗山县独立团和附近的地方武装担负向小河溪方向警戒和切断双桥镇敌军退路的重要任务。根据地及双桥镇周围广大群众也纷纷赶到前线支援红军作战。当战斗进入高潮时,无数群众遍布山头,手摇红旗呐喊助威,有力地鼓舞了红军的战斗意志和瓦解敌人的士气。敌人溃败时,广大群众和地方武装又主动投入战斗,协助主力追歼逃敌,捕捉散兵和打扫战场,对战斗的全胜起了很好的配合作用。
双桥镇战斗是鄂豫皖军民在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后实施进攻作战取得的一次空前大捷,壮大了红军声威。战后,鄂豫皖根据地内一片欢腾,到处掀起劳军、参军热潮,呈现出一种比欢度元宵更加喜庆的浓烈氛围。
相关链接:藏在油坊铺里的地下交通站
在河南信阳浉河区柳林乡有座陈旧的院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一家油坊铺。而这间不起眼的油坊铺曾经是河南省委地下交通站、中共鄂豫皖省委交通站。交通站的主要任务:一是保持同鄂豫皖苏区的联系,配合红军行动;二是负责搜集情报、运送军需物资、传达鄂豫皖苏区领导指示、保护和接待到信阳去的各级干部。
周性初是油坊铺的老板,也是交通站的站长,他以做生意为掩护,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通过各种关系从汉口等地购买药品、枪支弹药、手电筒、怀表等军需物资送往苏区;多次完成重要情报传递、保护过路同志,从未出现差错。
周性初(1884~1936),名守赋,又名钟麟,河南省信阳浉河区柳林镇人,1904年就读于北京求实学堂,1906年返豫入省体校学习,毕业后回乡教书。1925年8月,党组织在柳林开办平民夜校,周性初任教员。同年冬,加入*。
1926年春,受党组织委派,周性初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10月,任中共柳林支部书记。在他的积极组织和具体指导下,柳林成为信阳县农民运动的中心区,在发展农民协会的基础上,组建了党领导的农民自卫武装,为保卫北伐军后方,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9年,周性初任南乡支部书记。为保持同鄂豫皖苏区的联系,县委在他的住处设立交通点,由他具体负责联系事宜。于是,他在自家开了一个油坊和红烟店,籍此接待和护送许多到信阳巡视、开会、指导工作及往返鄂豫皖苏区的领导干部。其时,苏区遭敌封锁,军用物资奇缺,周性初通过各种关系,冲破层层关卡,从鸡公山、汉口等地购买大量军用物资和药品运往苏区。他还设法收集情报,配合苏区红军袭占李家寨、柳林火车站,重创敌军。
1932年,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发动反革命“围剿”,周性初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协助河南省工委和信阳党组织,及时地把部分医药、医生和干部送往苏区,配合苏区军民开展反“围剿”斗争。
1934年春,郑位三带人在信南创建游击根据地,并在周性初家建立鄂豫皖省委交通站,周性初任站长。同年9月,由于叛徒出卖,他先后两次被捕。后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出狱。1936年,周性初以货郎担的身份,为信南山区红军游击队传递情报。同年夏,遭国民党通缉。
此时,他肝病恶化,隐蔽在信西白龙潭亲戚家,被敌区长侦知,将其逮捕。11月3日晨,英勇就义。
上一篇: 元宵佳节鉴初心 革命前辈情最真
下一篇: 树林开满雪花
评论[1条]
更多>战火纷飞燃壮志,硝烟弥漫谱华章。
冲锋陷阵驱敌寇,浴血拼争卫故乡。
铁血精神传万代,英名永耀史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