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正月十五闹元宵

作者:魏前方 阅读:384 次更新:2025-02-11 举报
正月十五闹元宵
魏前方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其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据传,元宵节的起源与祭祀太一神(天帝)有关,后来逐渐演变成全民欢庆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元宵节融合了佛教文化、道教信仰以及民间习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日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度元宵佳节。这是一个充满温情与欢乐的节日,它不仅标志着春节庆祝活动的圆满落幕,更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团圆美满、光明希望的开始。
      元宵节最重要的习俗是赏灯和吃汤圆。赏灯习俗源于古代对火的崇拜和祈求光明的愿望,后来演化为制作各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描写就是唐代长安元宵节之夜万灯齐明,干家万户出门赏灯的场景。而吃汤圆,则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美满。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汤圆,在甜蜜的馅料中包裹着家的味道,让人在品尝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每当元宵节来临,全国各大城市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各式各样的花灯琳琅满目,从传统的宫灯、走马灯到现代的光雕、激光秀,无不彰显着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人们三五成群,或赏灯猜谜,或拍照留念,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而在乡村,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则更加贴近自然和民俗,更加热热闹闹。村民们会自发组织舞龙舞狮队伍,穿梭于田间地头,为村庄带来祥瑞和丰收的希望。此外,还有放天灯、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表演,让人们在参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孝感市孝南区,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形成鲜明的特色,其中舞狮子、耍龙灯和采莲船等传统民俗表演更是历史悠久,深受群众喜爱。舞狮子,作为孝感元宵节的重要庆祝活动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力量,舞狮表演通过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传递出驱邪避害、祈福迎祥的美好寓意。舞狮队伍通常由青壮年组成,他们身着彩衣,手持狮头狮尾,在鞭炮声燃起肖烟中,随着鼓点的节奏起舞,时而翻滚跳跃,时而嬉戏逗乐,引来观众阵阵掌声。耍龙灯表演通过多人协作,舞动一条长龙,展现出龙的威严与灵动,耍龙灯队伍往往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穿梭于街头巷尾,为节日增添了几分庄重与神秘。采莲船表演起源于古代水乡居民的劳动生活,通过模仿采莲姑娘划船、采莲的情景,传递出丰收与喜悦的信息,采莲船通常由女子扮演采莲姑娘,她们身着鲜艳的服饰,手持莲花,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在孝南区杨店、三汊、西河、肖港等地,还会通过燃放烟花闹元宵,随着一朵朵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人们仰望星空,许下新年的愿望。
      正月十五闹元宵,不仅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它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闹元宵节的传统民俗依然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文传纽带。

上一篇: 七律 沉默

下一篇: 良心、初心、民心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