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皖西北苏区蓬勃发展的宣传文化事业

作者:胡遵远 阅读:168 次更新:2024-12-26 举报

皖西北苏区是在皖西苏区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04月,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在六安、霍山、霍邱、英山、潜山5县相毗连的地区,初步建立了皖西苏区。在共六安中心县委、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皖西分委、中共皖西北特委的领导下,苏区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315月,皖西北苏区正式形成。193112月,中共皖西北特委改建为中共皖西北道委。至19326月,皖西北苏区形成鼎盛局面,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20万,分别占鄂豫皖苏区总数的57.5%62.8%

在苏区建设中,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宣传文化工作各县委、区委均设有宣传部,支部中也有宣传干事,各级苏维埃政府设有文化教育委员会,专门负责宣传文化工作形成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促进了苏区各项建设的大发展、快发展

积极创办党报刊。19304月,六安中心县委决定出版定期刊物,如政治通讯、小报、小册子、小丛书等,分发给党员群众阅读,提高他们政治水平。为此,六安中心县委专门设立党报编辑委员会”“负一切编辑出版之责”,要求各级党部应指定一个同志为党报通讯员,支部中可由宣传干事兼任,负按期投稿之责。随着根据地的统一,报刊的种类逐渐增多。19314月,皖西北特委成立党报委员会,由特委常委、宣传部长窦克难代名薛英兼任书记。特委先后创办《火花》半月刊、《红旗》三日刊、《党的建设初步》半月刊。特区苏维埃政府创办《苏维埃周报》,少共特委创办《团的建设ABC 》半月刊、《赤色先锋》,妇委会创办《鲁森堡》周刊。有条件的县及直属区也积极创办刊。19301月,商城县委创办《红日报》日报《咆哮》旬刊,不久《红日报》分为《红日》五日刊、《红日》半月刊和《红日画报》共青团商城县委创办《少年先锋》《共产儿童》19315月,霍山县委创办《雪花报》1931年,霍邱县委创办《红光日报》,共青团霍邱县委创办《前进报》六安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于1931年创办《鲜花报》。皖西北特委强调报刊内容要有很正确的指导性与最大限度的通俗化、具体化、群众化所创办的报刊内容极为丰富,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苏区党政建设、经济建设等文章,有红军英勇作战的通讯报道,有生产、支前消息,有诗歌、漫画等文艺作品

各地在创办报刊过程中质量第一。19314月,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的领导人沈泽民在金家寨帮助皖西北特委编辑《火花》创刊号,作以后编辑党报的榜样”。

为了方便报刊印刷,皖西北特委在金家寨建立文明印刷社在麻埠建立了皖西北印刷厂在汤家汇建有红日印刷厂,开始为油印、石印,后来发展为部分木刻活字印刷。各级党报党刊由赤色邮政局、支局负责发行,特委的机关报《火花》《红旗》,商城的《红日》《咆哮》两刊物及十二师师团各种报纸,已经有了普及。皖西北《火花》由开始的270份递增到380份,《红旗报》由开始的190份增加到700份,但所出份数均不够分配

积极培育文化团体为发展苏区的宣传文化事业,各级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积极培育各种社会文化团体建文化设施开展群众文化运动。

一是积极培育宣传队宣传队是精干的群众性文化团体,由较聪明而善说话的人充当队员”,每队多则十几人,少则三五人。宣传形式有政治演讲、教唱歌曲、表演节目、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火线喊话等。1931年春,国民党南京政府派500人的反动宣传队携带小册子和传单,到皖西北苏区周围进行反革命宣传。皖西北特委立即组织人员编印告国民党军队士兵书、告红军战士书、告群众书、告妇女书和宣传大纲、宣言、标语、兵变歌等25类宣传材料,组织宣传队从420日到620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宣传队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有力地回击了敌人、教育了群众,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是普遍设立俱乐部、列宁室俱乐部、列宁室是宣传教育群众的重要机关”,苏区乡以上机关所在地和工会、学校、医院等设立俱乐部,村设列宁室。俱乐部定期组织演讲会、识字班,唱歌、跳舞、演戏,慰问红军和伤病员,以及检查卫生、美化环境等。列宁室有图书、报纸、杂志,开展识字、读报、时事讲座、卫生讲座,举办歌咏、游戏等活动。19315月成立的六安县俱乐部,设在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独山。6月成立的霍山县第七区八乡俱乐部,位于烂泥坳街中心。红军团以上部队也设立俱乐部,连队设立列宁室。皖西麻埠的鄂豫皖红军后方总医院也于1932年春起了俱乐部,医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余排演话剧、歌舞等,为伤病员演出,活跃了医院的文化生活。

三是大力发展新剧团新剧团由爱好文艺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分子组成,多为各级俱乐部的组成部分,县以上的为专业剧团,区镇为业余剧团,表演形式包括戏剧、歌舞、曲艺等。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新剧团有演职员70多人,新剧团在麻埠举办轮训班,为各县和红军队伍培训文艺骨干。六安、霍山、霍邱、商城4个苏区县成立专业新剧团,麻埠、流波、叶家集等大镇成立了业余新剧团。商城县红日新剧团有经常的组织和按期的演习,六安县新剧团的力量极为宏大1930年春成立的金家寨新剧团,演出重要曲目《混战》《独山暴动》《夺取政权》《新生活》等完全是新编的19315月霍山县新剧团成立后,自编自演《扒粮》《摸瓜》《暴动》《送郎参军》等剧目,深受群众欢迎。  

  积极创作文艺作品。各地工农群众、革命干部和红军战士以当地发生的重要事件为内容,采用流行于大别山的老曲调,创作很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比如,在创立豫东南苏区之时,立夏节起义副总指挥肖方创作了《打倒军阀歌》共产党员、佛堂坳小学校长罗银青创作《兵变歌》《小放牛》《妇女歌》等10多首歌曲。尤其是1929年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季,罗银青以当地民歌八段锦曲调填词创作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抒发了工农群众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描绘了欢庆苏维埃诞生的热烈场面。这一优美的歌曲在斑竹园长岭岗第一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首演成功,受到了热烈欢迎,随后传遍整个鄂豫皖区,进而传遍全中国。有的新剧团还将《八月桂花遍地开》改编成京剧、乐曲演出。在创立皖西苏区之时,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创作了歌舞花鼓灯《十字歌》;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桂伯炎创作《穷人歌》《小放牛歌》《十二月革命歌》等歌曲。这些歌曲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反映了苏区的建设新貌,具有浓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富有革命激情深受群众喜爱

各地工农兵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创作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文艺作品。比如,六安县第六区五乡苏维埃政府宣传员远,19325月在古碑葛氏祠正殿东西山墙上创作两幅壁画,每幅长3.5、宽1.5米。西壁为打倒帝国主义漫画,画面是一个头戴礼帽的帝国主义分子,正在啃吃象征中国的画饼,饼上写我看你怎能吞得下去,两边对联为打破了数千年的黑暗,现出来全世界的红光;东壁是反映根据地分田分地土地革命的场景,对联为培养革命基础,加紧文化运动,表达了苏区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坚强意志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幅壁画气势恢弘,内容通俗易懂,文物专家认为这是“极为罕见、全国少有”的红色遗迹。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