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成因的深层探微
抑郁,一个让人很不愉快的字眼,却愈来愈多地出现在身边。中疾控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约占6.8%。据郑州市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14.3%,城市学生检出率为16.5%,农村为11.3%。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9.6%,初中生为16.4%,高中生为14.8%,数据触目惊心!学生抑郁情况如此严重,让人意外,更让人心痛。大家都在问,现代人怎么哪?现代社会怎么哪?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试想,学生的问题不解决好,他们长大进入社会,影响多么大。这已不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了。
引发抑郁的原因分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因素有遗传等,主观原因有生活变故、社会环境、疾病、性格特点等。生活变故是指生活中出现或即将出现重大创伤,如失去至亲、失恋、失业、婚姻不保等。社会环境因素是指缺少朋友、搬新家、学习、工作或经济压力大等。疾病因素指长期患有某种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等。性格特点是指过度敏感、悲观、自卑、焦虑、没有归属感等。
客观原因发病的比例很小,很大比例都是主观原因。主观原因理论上是可变可控可治的。上面所说的主观原因都是表面原因,是引起质变的直接原因。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不能治标不治本,我们还得刨刨根底,找到引起量变的因素,找到源发点,源头治理,才能防患于未然。
抑郁是心理出问题,就是心理平衡被打破,心理生态被破坏。心理与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性格、IQ、AQ等都密切相关。简单点说,主要是认知、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认知不到位,不爱学习,思考不全面,不能接受新鲜事物,见识狭隘,格局太小;情感不丰富,亲情缺乏,缺少挚友,自信心和独立性不足,兴趣爱好少,情商低逆商弱;价值目标不实际,要么太高要么太偏,太过自我,太物质化,定位不准,理想和现实脱节。任何一个维度出问题心理生态就被破坏了。
三个维度为什么会出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回答清楚的,涉及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作为教育人,我观察思考了很长时间,这里主要针对少年儿童,正是他们从小这方面一点或那方面一点的量变,逐渐长大后日积月累引起质变。探讨治已病的很多,这里从治未病角度聊一聊,算个人见解吧。
第一是网络。网络的利弊是异常锋利的双刃剑,对成年人一般利多弊少,对少儿却是年龄越小越是弊多利少,因为他们没有判断力和自控力,很多时候越是负面的东西越容易吸引他们,而且即使本来正面的东西被他们过度使用,也会扭曲其心智,成为负面。举个小例子,比如刷短视频,本来无害的,但小孩子就比大人更容易上瘾,更容易误事。
网络的最大影响一是虚拟社交,二是网络游戏。他们尚未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尚不清楚现实生活的社交规则,还不会或不熟练社交技能,生命意识淡薄,人格意识缺乏。网络的特点是彼此不见面,也许远隔万里,也许隔门相望,我在网络上得罪了你,或你得罪了我,要么都知道是假的,一笑了之,要么老死不相往来,反正人多的是,有一个不多,无一个不少,也就是说在网络里,社交错误没关系,可以无理取闹,任性而为。而在游戏中,还不说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肆意妄为,自残自杀、杀人放火都没有关系,邪恶和暴力在这里是常态,与现实生活恰好相反。
本来应该生活中比较成型成熟后再多接触网络,以现实衡量网络,才能有判断有选择有节制。小孩子过早过多接触网络,又没有大人的有效监管,很容易就本末颠倒,以网络衡量现实,以为网络的规则就是现实的规则,网络的人就是现实的人,或者混乱了网络和现实,迷迷糊糊拎不清。感情淡漠,对别人缺少尊重,对生命没有敬畏,不出大问题才怪。
所以,“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或平板就够了”,这个说法一点儿都不夸张。
第二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无可替代的至亲,缺一不可,更不能双缺。单亲或缺父母疼爱的孩子没有安全感、最容易自卑,而自卑是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的是离异,很多年轻父母一言不合说离就离,自己倒是爽快了,却不知道给孩子带来多么严重且持久的伤害,有些伤口是很难愈合的,甚至会给孩子带来性格和人格缺陷,心理很容易出问题。
其次是太溺爱,不只父母,更有公婆,过度的包办代替,家务不要孩子参与,生活自理劳动不要孩子参与,连玩耍嬉戏中很多都包办代替,不想做就不让做,出点儿汗要心疼,动点儿脑要心疼,要啥给啥,一味迁就,表面看起来很爱,实际是大害,孩子自大自私、懒惰任性。小错不管,大错不纠,包庇纵容,不培养边界感和规则意识,不注重群体生活能力和习惯,孩子交际能力和动手能力缺乏,融入不了生活,更融入不了社会,一方面自尊心极强另一方面独立性极差,暴躁却又脆弱,当然容易出问题。
再其次是少陪伴。有些父母长年在外工作,一年难得见上孩子几回,还有些父母太好耍,整天不着家,没有怎么陪孩子。少陪伴,家庭教育自然跟不上,家庭教育本来就是润物无声,落实在平平淡淡的琐屑中,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在方方面面的小事中,不可能突击完成。更不要说本来就有不少家长不懂家庭教育,盲区太多,该教的没教,或教不得法。导致孩子们亲情缺乏,没有好习惯,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心,情商低。
还有,言传身教。对教师而言还有“亲其师信其道”,家长呢?孩子的至亲之人,也是至信之人,一言一行,他们都很容易认为是对的,全盘接受,比十个老师的影响力都大,所以言传身教尤为突出。但很多家长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毫不在意自己的言行,简单粗暴,低俗消极,内向狭隘,自私极端,一点儿委屈就吵闹或生闷气,怎么可能培养出开朗大气的好孩子来?很多抑郁的孩子都和家长有很大关系。
第三是物质。物质是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唯一。社会物化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物质化,家长没有正确引导,什么都以有钱没钱、钱多钱少为指标,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很多时候精神目标更重要,当没有恰当目标时,生活没有动力,也就没有韧性。除了钱、除了享受找不到更高的生活甚至生存意义,很容易空虚,也很容易堕落,没有精神支柱,稍有失败便会颓废,自暴自弃,破礶子破摔。
第四是友情。独生子女缺少弟兄姊妹情,先天不足,友情就显得更为重要。友情是同龄人之间社交的基础,有朋友的人更合群,没有几个正直的真心朋友,日子会过得很没有滋味。然而网络让他们疏远了面对面,父母的缺位让他们即使面对面也不会正确社交,这样一来更难交到真心朋友。家长是没法取代朋友的,同龄人之间才不会有代沟,缺少朋友的人更容易身心疲惫,迷茫萎靡,成功无人分享,遇挫无人安慰,悲喜情绪得不到释放,交往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孤独,于是孤僻,于是幽闭,于是抑郁。
第五是爱好。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每个人真正觉得享受的是他感兴趣的事情,没有兴趣的事除非生活必须,否则毫无意义。许多孩子除打网游外基本上没有兴趣爱好,打球下棋之类体育活动、唱跳写画之类艺术活动、诗词文章之类文学活动甚至钓鱼旅游之类休闲活动都不会或不愿参加,生活单调枯燥,精神贫瘠乏味。这些孩子一旦游戏打不成或突然觉得游戏没意思了,生活就找不到方向,找不到乐趣,找不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茫然无措,无所适从。这也就是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抑郁率高的原因所在。为什么高学历男性抑郁风险也不低?说明业务知识和心理建设是两码事,很大原因也就在于缺少兴趣爱好,或者说兴趣爱好被严重压抑,得不到发挥,感觉人生没有乐趣。
最后说说逆商。生活从来不是万事如意,无挫折不成长,必须要有抗挫折能力。道理谁都知道,但尤其是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却很差。不愿放手,怕他们失败,哪怕玩耍中很小的挫折都不想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生。于是包办代替,于是不批评教育,于是不要老师惩戒,必须时刻来个“愉快教育”,于是养成个熊孩子。当孩子要单独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就害怕,解决不了,也承担不了正常的波折和失败,心态首先就乱了,更不要说需要长期面对同一种困难的坚韧,如学习压力、重大疾病等。如果再加之动手能力弱,社交能力差,真心朋友少,性格有缺陷,脆弱的心理当然容易出问题。
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抑郁呢?这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至少做好以下几点吧。
一是严肃对待婚姻。有离婚是社会进步,但高离婚率是自由泛滥,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缺失,是退步。任何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进、在克服困难中发展的。婚姻也一样,再好的夫妻都有好多次咬牙切齿的时候,只要没有原则性问题,没有实在无法容忍的重大缺陷,得慎重再慎重,尽量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二是是管好电子产品。对小孩子使用网络必须慎重,不可能完全不接触,但要有一个正确引导下逐步增加的过程。让他们多接触自然,多与人交往,多动手做点事情、游戏或玩具。
三是父母要尽责。放下不必要的娱乐和应酬,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在外工作的,要尽量多地与孩子相处。要尽可能多一些交心谈心。不要有条件陪伴却过早地让孩子全托、住校或去外地读书。不要不负责任地完全交给爷婆,交给学校,父母在身旁温馨陪伴非常重要。
要多学习,懂得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不要溺爱,不要包办代替,当然也不要简单粗暴。呵护要有限度,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他们摔跤是难免的,只要能够从容地自己爬起来。注意自己言谈举止,给孩子树立榜样。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学会承担责任,多鼓励少批评,但确该批评惩戒一定要狠下心来,不能姑息。适当的时候要教会他们接受挫折,正确面对和处理挫折。密切配合学校,不要胡乱插手学校教育,共同维护孩子健康成长。
四是不要太物质化。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要适当注意精神追求,不要开口是钱闭口也是钱,要帮助孩子制定恰当的目标,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是支持和鼓励多交朋友。现在孩子少,社交机会本就少,只要能够,多把他们带出家门,多与同龄人玩,教会基本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交上真心朋友,才不会有社交焦虑。同时如发现他们有不良朋友一定要协助其坚决断交。
六是注重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学习固然重要,但兴趣爱好的培养不可或缺,让他们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爱好,并且鼓励他们坚持。
七是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孩子的沟通要细心、贴心、有深度,要真正解决他们心中的问题,尽量培养孩子热情、柔韧、开朗的性格,要有自我,也要能“无我”,特别要防范伪开朗,这是最容易出心理问题的。
我们每个父母都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做起,坚持不懈,那么抑郁肯定会大幅度减少。千万不能等孩子已经有抑郁倾向了再去补救,伤人又损财不说,事倍功半,效果还未必好。
下一篇: 写给炫东的诗(诗歌)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