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广西田林:文化大院让村民日子过得有“滋味儿”

作者:黄泽宁 阅读:46 次更新:2024-12-06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民风淳朴,各乡镇村寨的文化大院犹如一股清泉,悄然滋润着村民们的心田,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滋味儿”。

  在旧州镇小广场上,那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下,几位老人正围坐一圈,中间摆放着一盘象棋。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喜笑颜开,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其中一位名叫李大爷的老人,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他手持一枚棋子,轻轻落下,随后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原来,他巧妙地布下一个陷阱,让对方陷入了困境。周围的观众纷纷鼓掌叫好,李大爷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他说:“自从有了文化大院,我们老年人终于有了个好去处。在这里,不仅可以下棋品茶,还能和朋友们聊聊天,真是快活极了!”

除了下棋品茶,文化大院还是村民们展示才艺的舞台。在百乐板干村文化小广场里,每到傍晚时分,村民们便纷纷聚集在这里,欣赏各种精彩的文艺表演。有时是一场激情四溢的广场舞,有时是悠扬动听的民乐演奏,有时是妙趣横生的相声小品。这些表演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还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黄阿姨是板干村文化小广场里的文艺骨干,她擅长跳广场舞。每当夜幕降临,文化小广场里的灯光便亮起,张阿姨便带领着一群姐妹们翩翩起舞。她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或绸带,在欢快的音乐中尽情释放着内心的喜悦。阿姨说:“以前,我们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只能待在家里看电视。现在好了,有了文化小广场,我们可以在这里跳舞、唱歌、交朋友,生活变得充实多了!”

    文化大院不仅让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成为了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场所。在八渡瑶族乡的文化大院里,经常可以看到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或培训。这些讲座和培训涵盖了农业技术、法律知识、健康养生等多个方面,让村民们受益匪浅。

   小王是八渡瑶族乡的一名青年农民,他以前对农业技术一窍不通,只能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勉强维持生计。自从文化大院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以来,他积极参加每一次讲座和实践操作,逐渐掌握了科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如今,他的农田产量翻了一番,收入也大幅增加。小王感慨地说:“文化大院真是我们的福地!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农业技术,让我走上了致富路!”

 

   文化大院还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在定安镇的文化大院里,经常可以看到村民们在这里学习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这些传统技艺不仅让村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张奶奶是定安镇有名的剪纸高手,她的作品精美绝伦,深受村民们的喜爱。在文化大院里,她经常免费教授年轻人剪纸技艺。她说:“剪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我不能让它失传。我希望通过文化大院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剪纸艺术。”

  田林县各乡镇村寨的文化大院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熠熠生辉。它们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这里,村民们可以尽情地展示才艺、学习新知、传承文化、享受关爱。他们的生活因文化大院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滋有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田林县各乡镇村寨的文化大院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它们将成为村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家园和幸福乐园。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文化大院能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黄泽宁,1970年出生,壮族,广西田林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文明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社》《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右江日报》《百色新闻网》及《三月三》等,发表国家级、区级、市级共400余篇新闻稿,散文、诗歌2000余篇发表于报刊、网络平台等。获全国第八届“芙蓉杯”文学大赛人气奖、全国“庆国75周年”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优秀奖、第四届"三亚杯"当代华语文学大赛金奖。

上一篇: 砥砺前行

下一篇: 抑郁成因的深层探微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