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小女孩
- 夏日里的小女孩
- 李家武
(2024年9月27日《文学月报》原创首发)
东津湾的夏日,总是携带着襄阳汉江风的魔力,轻轻吹拂,如同岁月低语,将小女孩雨嫣与小男孩睿逸那段感人至深的,倾诉着成长、勇气与期待的情感画卷,梦幻般缓缓展开......
一
雨嫣的家,静静坐落在那棵历经沧桑的老槐树旁。那棵古树,见证了东津湾无数个夏日的变迁,也承载了她的童年故事。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穿透层层叠叠的槐叶,斑驳地洒在她的身上,仿佛为她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她喜欢在这样的时刻,悄悄躲进槐树的怀抱,享受那份独有的宁静。
那是一个黄昏,雨嫣如往常一样,坐在槐树下,手中拿着一本旧书,却无心阅读。夏日的微风,带来一丝丝凉意,也吹来了一个意外的访客——睿逸。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友善。他走到她面前,轻声问道:“你也在看这本书吗?”她抬头,看到了他手中的书,竟与她手中的一模一样。那一刻,仿佛有一种莫名的缘分,将雨嫣与睿逸紧紧相连。
“是啊,这本书,很吸引人。”雨嫣微笑着回答,心中涌起一股喜悦。
“我也觉得,特别是那个胆量与梦想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睿逸在用心说话。
交谈中,睿逸透露了成为画家的梦想,而雨嫣则梦想成为作家。
那一刻,槐影下的小女孩与小男孩,仿佛找到了彼此的灵魂伴侣。
“雨嫣,你觉得我们能不能一起实现这些梦想呢?”睿逸期待的问雨嫣。
“当然可以。”雨嫣坚定地说,“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有勇气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
自那以后,槐树下便成了雨嫣和睿逸相约的秘密基地。夏日的微风,似乎在低语着小女孩与小男孩的友谊……
二
东津湾边的襄阳汉江,是雨嫣和睿逸夏日的另一个乐园。汉江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汉江边,小女孩与小男孩喜欢在那里捉鱼、摸虾。睿逸总是能捕捉到多的鱼虾,而雨嫣则负责将它们烤熟,分享给彼此。那些简单的快乐,如同夏日微风中的清凉,让人难以忘怀。
有一次,小女孩与小男孩在汉江边嬉戏时,不慎滑入了深水区。雨嫣惊慌失措,拼命挣扎,却感觉身体越来越沉重。就在这时,睿逸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用尽全身力气将雨嫣救起。那一刻,雨嫣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也感受到了睿逸的勇敢与担当。
“雨嫣,你没事吧?”睿逸紧张但眼中充满了关切。
“我没事,谢谢你,睿逸。”雨嫣感激地看着睿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夏日微风中,这次经历,夹杂着雨嫣和睿逸的欢声笑语,还有那份更加珍惜彼此和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激。
三
夏夜的星空,总是那么璀璨迷人。雨嫣和睿逸喜欢躺在老槐树下的草地上,仰望那片浩瀚的星河。星星好似触手可及,每一颗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雨嫣和睿逸常常在星空下许下誓言,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那个夏夜,雨嫣和睿逸再次躺在草地上,望着星空中的星星。睿逸突然问雨嫣:“雨嫣,你相信梦想吗?”
“相信。”雨嫣点点头。
睿逸笑了。睿逸的笑容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灿烂:“那我们一起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
小女孩与小男孩紧紧握住彼此的手,许下了对未来的誓言。雨嫣发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美好与感动;睿逸则发誓要成为一名杰出的画家,用画笔描绘出世界的绚丽与多彩。
小女孩与小男孩的誓言如同夏日微风中的轻语,虽然轻柔却坚定无比。
四
在东津湾的另一边,有一个堰塘。据说在那里许愿特别灵验,雨嫣和睿逸决定在那里许下各自的友情愿望。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阳光洒在堰塘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小女孩与小男孩手拉手站在堰塘边,闭上眼睛默默地许下了对彼此的祝福和承诺。
“雨嫣,你许了什么愿?”睿逸好奇地问雨嫣。
“我希望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都能保持这份纯真的友情,永远不忘初心。”雨嫣微笑着回答。
“我也是。”睿逸紧紧握住雨嫣的手,“我希望我们的梦想都能实现,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要一起勇敢地走下去。”
小女孩与小男孩的愿望像两颗种子,在东津湾的夏日微风中生根发芽。堰塘边,雨嫣和睿逸留下了欢声笑语和美好的回忆。
五
随着时间的推移,雨嫣和睿逸渐渐长大。雨嫣和睿逸也开始渴望更广阔的天地和未知的挑战。于是,在那个即将离别的夏夜,雨嫣和睿逸决定进行一次特别的探险——前往传说中的鹿门山。
鹿门山位于东津湾的远处,那里藏着许多未知的秘密和美丽的风景。雨嫣和睿逸带着手电筒、地图和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前往鹿门山的探险之旅。一路上,雨嫣和睿逸遇到了各种挑战和困难:崎岖的山路、茂密的丛林、突如其来的暴雨……但凭借着勇气和智慧,雨嫣和睿逸最终成功登上了鹿门山的山顶。
站在山顶,俯瞰着脚下的东津湾,雨嫣和睿逸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这次探险不仅让雨嫣和睿逸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更让雨嫣和睿逸学会了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勇敢。雨嫣和睿逸明白了,只有勇于面对挑战,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实现心中的梦想。
“雨嫣,你看那片星空,多美啊!”睿逸指着天空说道。
“是啊,就像我们的梦想一样璀璨。”雨嫣微笑着回答。
在鹿门山的探险之旅中,雨嫣还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人生就像一场探险,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梦想去指引,有勇气去追求,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和幸福。
六
岁月如梭,转眼间雨嫣和睿逸都已经长大成人,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旅程。但每当夏日来临,雨嫣和睿逸总会不约而同地回到东津湾,回到那棵老槐树下,重温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雨嫣和睿逸坐在槐树下,聊着各自的梦想和经历。雨嫣已经成为了一名作家,睿逸则成为了一名画家。无论走到哪里,那份对东津湾、对老槐树、对鹿门山、对襄阳汉江边的记忆和对彼此的感情......都将永远伴随着雨嫣和睿逸。
“雨嫣,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在这里许下的誓言吗?”睿逸问道。
“当然记得。”雨嫣微笑着,“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得这个夏天,记得老槐树下的我们。”
“那些誓言一直激励着我前行。”睿逸紧紧握住雨嫣的手,“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我们的誓言,想起你的鼓励和支持。”
那个夏夜,雨嫣和睿逸再次躺在老槐树下的草地上,仰望那片璀璨的星空。星星眨着眼,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七
随着时间的流逝,雨嫣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雨嫣带着他们回到东津湾,告诉他们关于老槐树、关于东津湾、关于她童年的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充满着好奇和向往。
“妈妈,你和睿逸叔叔小时候真的在这里玩过吗?”雨嫣的女儿好奇地问她。
“是的,我们在这里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雨嫣微笑着回答,“这里留下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
雨嫣带着孩子们来到老槐树下,告诉他们那个关于满月之夜的传说,还有她和睿逸在这里许下的誓言。他们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一个最神奇的冒险故事。
“只要你们心中有爱,有梦想,有勇气去追求,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她笑着告诉他们。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他们已经在东津湾的夏日微风中,展现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八
当最后一缕夕阳消失在地平线上,东津湾被夜色温柔地拥抱。雨嫣和睿逸再次站在老槐树下,望着那片璀璨的星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岁月流转,小女孩与小男孩的容颜已改,但那份纯真的友谊却如同老槐树一般,历久弥新。
“你看,那颗最亮的星星,多像我们小时候的梦想啊。”雨嫣指着天空说道。
睿逸微微一笑,紧紧握住雨嫣的手:“是啊,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的梦想和初心都不会改变。”
东津湾的夏日,微风轻轻地吹过雨嫣和睿逸的脸庞,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秘密和未来的希望。那一刻,雨嫣仿佛听到了时间的脚步声,它在诉说:生命是短暂的,但友谊是永恒的。
“睿逸,谢谢你一直陪伴在我身边。”雨嫣感激地看着他。
“雨嫣,我也要谢谢你。有你在我身边,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定。”睿逸的声音充满了温暖。
雨嫣和睿逸相视一笑,那份默契与理解无需多言......
九
生活,总是如同波澜壮阔的海洋,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变数。睿逸,那个曾与雨嫣共度无数欢愉时光的朋友,因家庭缘由,不得不告别东津湾这个小女孩与小男孩共同成长的温馨之地,踏上前往远方城市的旅程。睿逸的离去,仿佛让雨嫣失去了心灵的支柱,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失落与惆怅。
离别的那天,雨嫣和睿逸相约在老槐树下,那棵见证了小女孩与小男孩无数欢笑与泪水的古树旁。睿逸紧紧拥抱着雨嫣,声音哽咽,眼中闪烁着不舍的泪光:“雨嫣,无论身在何方,我都会铭记这个充满阳光的夏天,铭记老槐树下的我们。请相信,我们的友谊如同这棵槐树一样,根深蒂固,永不改变。”雨嫣点头回应,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深知这份纯真的友谊将是小女孩与小男孩一生中最宝贵的珍藏。
睿逸离去后,东津湾的夏日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色彩。雨嫣常常独自坐在那棵老槐树下,仰望璀璨的星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睿逸的深深思念。每当夏日微风轻拂过脸庞,雨嫣仿佛能听到睿逸在耳边低语,感受到他那份温暖的存在。
传说,夏日里的小女孩,天天期盼着有一个重逢的日子,期待着再次与小男孩携手漫步在东津湾的每一个角落,共同续写属于童年的美好篇章。
作者简介:李家武,笔名佳茹(号称襄阳作派),男,汉族,1962年2月生,湖北襄阳人,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作为中国作家库会员、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中红网专栏作家,曾任乡镇武装部长、乡镇党委书记、城区党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城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城区党校常务副校长(副处级)、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长城学会到长城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等职。现任中国智慧乡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襄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党支部副书记、襄阳汉江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全国各级报刊网发表科研学术论文、文学作品1000多篇(首)。其中《不忘初心始于“慎独”》《差距是发展空间》《思想力量无穷尽》等20多篇政论性文章,被求是杂志·《求是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发;《家依东津鹿门寺》《红色基因虔于心》《襄阳的夜晚》等20多篇文学作品,荣获全国性文学大赛一等奖。
电子邮箱:13396117851@163.com
联系电话:15872202508(湖北)18516832058(北京)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