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长篇小说《乡村风云录》二

作者:苑丁 阅读:32 次更新:2024-11-14 举报

 徐庄最大的财主要算徐家珍家了。徐家珍才二十多岁,有房产一字排开在徐庄的村中心地带,三个单元九十九间半,有良田沃土不计其数,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不仅徐庄的大多数农户是她家的佃户,而且整个周岗圩几十个村都有他家的佃户。徐家珍不过才二十多岁就拥有如此多的田地房产,都是他的祖上在朝廷为官时发了财,传承到了这一代,他是坐享其成。

 徐家珍没有像他的祖先一样去谋官升职,这是他祖上的意愿,因为官场上风险大,混得好能发大财,混得不好能倾家荡产,他们徐家已经家大业大,已经够有钱的了,就让徐家珍好好守住这份家业就行了。

 徐家珍没有辜负他祖上的愿望,也安安稳稳守住了这份家业。

 徐家珍娶了三房姨太,三姨太杨金花居住在最东边第三单元的三十三间;二姨太张嫚薇居住在中间一个单元的三十三间;大姨太居住在西边的三十三间半,那半间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客厅,是徐家珍用来接客的地方。这个客厅布置豪华酷气,地上铺着红地毯,桌椅凳子都是红木质料的,油漆得红彤彤的油光锃亮,闪闪发光,照得见人。墙上的中堂两边悬挂着一副对联,字迹工整遒劲,镶着金边,闪闪发光。一把太师椅是徐家珍打坐接客用的。

 徐家珍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其他时间都是在他的客厅里度过的。他端坐在太师椅上,不是品茶就是捧着水烟袋“嘟嘟嘟”吞云吐雾,思考问题运筹帷幄。

 徐家珍中等个头,脸型白胖,他留着披肩长发,说话声高响亮,常常朗声大笑,那宽阔的肩膀耸动起来,牵动着他的披肩长发,像一头奋威的雄狮震颤着长鬃一样威猛。他家大业大,有钱有势,在徐庄村里人们都敬畏他,都称他徐老爷。

 徐老爷是徐姓最大的宗祠的族长,不仅是徐庄的头面人物,就是在周岗圩几十个村也叫得响。这天,徐老爷坐在客厅的太师椅上品着茶,抽着水烟,思考来思考去,觉得周岗圩这么大的圩区,必须管控好,万一洪水泛滥,发生危险倒了圩,关乎到人们的身家性命的问题,几十个村进了水,变成一片汪洋,好端端的田地颗粒无収,其损失就大了。于是徐老爷决定召开周岗圩里的几十个村的头面人物开会研究如何管控周岗圩的问题。

 徐老爷派他的家人到各村去邀请。既然是徐老爷邀请的,谁还不去,所以大家都如约来到了徐老爷家,大家把徐老爷家的客厅挤得满满的,显得非常热闹。

 徐老爷也非常客气地招待了大家,并且说:“今天把大家请到我这个客厅来坐坐,我这个小客厅也蓬荜生辉了。”

 大家都笑着说:“徐老爷,您太客气了。”

 徐老爷也笑着说:“今天把大家请来没有别的事,一来是大家聚聚,二来是研究一下我们这么大一个周岗圩怎么管控,保证每年洪水泛滥不出问题,这关系到大家的身家性命问题。”

 有人说:“这是大事,应该很好研究一下。”

 有一个白胡子的老者说:“听前人说过,过去周岗圩倒塌过,造成的景象惨不忍睹,如今我们是应该严加防守,管控好每一段圩埂,以防万一。”

 有人提议:将圩埂分段,每个村负责一段,每年发大水时日夜巡察看守,发现问题立刻组织村民抢险修复,保证不出问题。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一致主张分段管理。于是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说,徐老爷,周岗圩里你家的田地最多,村村都有你家的佃户,你就挑选一段圩埂吧!

 徐老爷也不客气,思考了一下说:“我们徐庄处在周岗圩的中心地带,离圩埂较远,怕管控不过来,这样吧,我们徐庄就选择枕头山那一段圩埂吧。”

 好家伙,枕头山就是周岗圩的一段圩埂,那可是铁桶江山一样牢固的圩埂,再大的山洪暴发,也冲不垮这段圩埂。这段圩埂根本就用不着管控看守,徐老爷倒是给徐庄村民捡了个大外快。

 所有在坐的周岗圩各村的代表听了徐老爷这么说,既不惊讶也不感到奇怪,都纷纷自己领了靠近自己村子的那一段圩埂。

 徐老爷笑着说:“希望各村各负其责,一旦发大水,就要派人巡查日夜看守,一旦有问题,就要组织村民群众抢险救圩,要做到万无一失。”

 周岗圩已经分段给各村管控看守,大家都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其实这种管控机制是不完整不科学的。因为抢险救圩是非常紧迫复杂的事情,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要跟上。一段圩埂要坍塌了,必须要打桩填土夯实,才能保住圩埂不会坍塌。洪水如猛兽,来势凶猛,靠一个村的人力物力是远远不够的,木桩不够,人力也跟不上,洪水又来得那么汹涌,弄不好圩埂就被洪水冲垮了倒塌了,造成人们不堪忍受的灾难。

 这一年夏天,老天发威,瓢泼大雨下了三天三夜,也不见停歇,山洪爆发,滚滚直下,奔涌狂舞,侵蚀刷打着圩埂,眼看就要坍塌了。这个小村立刻组织人马抢险救圩。因为风大浪大,洪流奔涌直下,冲刷严重,缺口较大较长,村里准备的机根桩木根本就不顶事,人们抢险不及,圩埂“轰然”一声倒塌了。真是“洪水猛如虎”,汹涌奔流,直泻而下,徐庄进水了,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徐庄人都撤到村前的山丘上躲灾避险了。房屋坍塌了,农作物被淹了,这一年颗粒无収,损失惨重。

 这次倒圩对周岗圩里的几十个庄村是个严峻的教训,其实他们这种分段给各村存包的体制是有缺陷的,抢险救圩是个很复杂的工程,一旦发生问题,靠一个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不管是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够。这次的教训使各村意识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通力合作的重要。于是他们在徐老爷的牵头下又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总结教训,提出新的方案,确定新的管控周岗圩埂的机制,决定各村负责巡察日夜看守圩埂,一旦出现问题,必须敲锣明示通知周岗圩寄十个村全部去抢险救圩。这样一个村拿出几根桩木,饥十个个村,救一个缺口那是绰绰有余的,同时人力也跟上了。这样一来,真正是做到了万无一失。从那以后,周岗圩再没有倒塌过。

 

               

上一篇: 长篇小说《乡村风云录》一

下一篇: 识字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