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葡萄沟里的黑珍珠

作者:王世友 阅读:26 次更新:2024-09-12 举报

白露过后,微信群有人提议去葡萄沟,说那里的葡萄熟了,甜味儿,能“甜死个人”。我还真信,黔城老街已有了葡萄沟的葡萄。祖勤开车,正值晌午,天空蓝白分明,太阳正盘旋在头顶,要不是空调,它还真能把我们晒出油。

葡萄沟,离黔城不远,半小时车程,隶属中方(县)。入沟,弯急坡陡,路还算宽敞,两车能擦身而过。沟之夹山,仲秋了,杂木森森,绿艳如夏,如不细瞅,还真看不出秋之痕迹。陡坡上一大型水库,沟里的人称之蒲海。蒲海与青海湖、洱海不在一个档次,但在这葡萄沟,沟里人就认它为海。

一湾湾葡萄,一丘丘良田,靠的就是这蒲海水。从坝体外观看,一瞧就知,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岁月虽已远去,蒲海的时代印记还在。那一辈辈人,靠的是肩扛锄头挖,畚箕运,木石夯。

葡萄沟因蒲海有了灵气,沟里人因蒲海而富裕。如今人与自然的和谐,彰显了美丽乡村的绿色心情。当你走到别墅前,与沟里人搭讪,无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个个会说这社会真好啊!

葡萄沟,因高山葡萄而出名。一大型停车场,周日,车停的密匝匝的。下车第一眼,满山遍野的是葡萄。农家小院,隐入葡萄园,若不是檐角翘起,还真难寻。回眸,一黑漆漆“百年老井”(亭子),格外引人注目。翘起的三层檐角,与亭前支起的简易棚,会误以为是百年老屋。当地人在这,现卖刚摘的葡萄和新酿的葡萄酒。葡萄,新鲜呢,白灰上带着露珠,如上了一层白霜,但比黔城老街的贵。若不是图个新鲜、名气,谁会在这买?

穿过简易棚,“百年老井”就清晰起来。井在亭地底好几米深,有台阶可下,水质清冽,冰凉可口。说起这老井,还真有一段传奇故事。相传明末清初,五溪频发旱灾,瘟疫肆虐,山泉溪流大多枯涸。蒲海附近,也未能幸免,可苦了这方百姓。一晚,蒲海人见一火流星划过,落于村中,以为天降祥瑞,就在流星坠处掘水,得一泓清泉。沟里人喝了,强身健体,瘟疫消除。自此,就是旱灾,井也从未枯竭。它已成了蒲海的重要水源,呵护着蒲海附近的粮食作物。这葡萄沟里人啊,也就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老井砖墙上,一块青石板刻着“地震前兆宏观观测点”。一旦有地震发生,井水就会提前发浑,冒泡、翻花。一旦出现这些现象,沟里人就会及时上报。这已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地下含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在受力时,会把水挤出来形成的。

离开百年老井,朝右前方的山湾走。路上路下,都是葡萄。架子上的葡萄,一串一串的,与电视里播放新疆吐鲁番的青葡萄一样,太诱人了。因其色黑,熟透时,还上一层白灰,蒲海人称之为黑珍珠。遇农妇现摘,顺手就递我一串,颗粒黑,外裹一层“白霜”,甜,真的“甜死人”。其壳厚,肉质透亮呈玫瑰色,可酿红葡萄酒,但不能做葡萄干。

这种高山葡萄,吃法很有讲究。不用清洗,摘一颗,近嘴一挤,果肉与汁如箭一般入口,干净又卫生。记得前年女儿女婿回来,带他们去了葡萄沟。女婿是湖北佬,那里没有高山葡萄,看我们吃得又快又卫生,可把他急坏了。后来,他很快就掌握了高山葡萄的这种吃法。

正想着,一葡萄架,束起许多红丝带,我就纳闷了,然道此树有灵性。其蔸大于美人的细腰,开枝散叶,占了上百平米。走近方知,此树还真有了一把年纪,挂了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牌。古树名刺葡萄,已有一百三十年历史。其颗粒大,水分足,甜度高,主人禁摘,说是供游客观赏的。堂前一副对联,仔细玩味,还真有深意。上联是“前堂几代藤尊老”,下联是“异客三千果誉王”,横批“百年老藤”。百年老树,我见过不少,但百年葡萄藤还是第一回见。

为了使葡萄上糖快,沟里人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用薄膜遮盖。一片片山,像大棚蔬菜基地一样。蓝天白云,与青山大棚相映衬,这也实在太美了吧!

离开百年老藤,见蒲海一小沟,不知谁说了句,我们何不去那沟里走走?

火辣辣的太阳,丝毫没想拽一片云,为我们遮阴。那沟看上去很细小,易忽视,以为这是葡萄沟的尽头了。谁曾想,车道顺沟分岔,一路过沟去山那边;一路往山顶盘旋而上。带带说,他去过山顶,那里可览葡萄沟全境。一行人瞧瞧,日光炽热,到山顶还不被晒化,一致同意去沟那边。

沟有小溪,溪有小桥,桥下有小水氹,几乎断流。蓝天白云衬着山坳,遮阳的青阴,向阳的翠亮。云朵还挺关照咱们的,时不时给我们“撑伞”;树木也很体贴的,把个车道给遮了半边。野生厥,嫩绿艳艳,沿山体斜铺之圳,是特意为迎嘉宾而瀑;外侧,杉与竹粗壮笔直,与我公溪河岸的相类。遇上风口,我们会小憩一会儿。强劲的自然风,比空调风含氧量高,比风扇的清爽。

道之半山腰,沟谷深深,溪已隐身。见一碑,书“葡海青竹界农庄”,还留了联系电话。这里有两户人家,木屋与砖屋相搭,把古老与现代气息相结合,如花枝招展的村姑。路上路下,屋前屋后,都是一片一片的葡萄园。园内,挂满了黑珍珠;园外,绿竹耸翠。蓝天为其背景,白云贴着山,仅露了点头,这就是一幅静美的乡村水彩画。

路旁的黑珍珠,伸手可摘,细察,没有摘过的痕迹。一行人,也就只是欣赏欣赏,拍拍照。转过一弯,一单门独户,处对面山腰,四围皆是葡萄。这里已是葡萄沟的沟尾了。路边不时能捡到野板栗,野梨,野核桃……山是原生态的,环境宜人,又因山高而凉快,简直成了诗文里说的人间仙境。

走出葡萄沟,下坡两里地,有人突然叫停,说再走就不知去了哪?俯瞰,山脚又是一沟,沟里美翻了。那里有农田,有别墅,有小溪,还有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向沟两头延伸,也不知通向哪?带带见了美景,眼睛放光,邀我有时间,骑摩托去……

一枚落叶,带着秋的微黄,在眼前飘落。是不是还带着山野的清香,云天的相思,盛夏的追忆,归途的舒畅,我不是很清楚。它虽怨夏的炎热,恨冬的寒冷,但它享受了秋的这份宁静与和谐,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殒落的这么快。也许它还会想,在这么美的葡萄沟,沟里人的心灵,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宁静?是不是秋风,把他们所有的烦恼吹走了,留下的,只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